85、第 85 章(1 / 2)

加入书签

等金木匠那头儿喝完以后,金素也开始品尝起,自己的那碗豆浆来。

说实话,只加入了醯的豆浆,味道真的不如她在现代品尝的任何一家路边摊儿。

只是,她心中也明白,相比较现代的多种料汁儿而言,她能把豆浆磨出来,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如何还能去奢求更多呢?

现在她手头儿连提味儿的酱油,都没有,这豆浆喝起来嘛,自然不会太好喝……

对了,酱油!

她之前在摆摊儿时,就被某个行商提醒过的,这个时代并没有用大豆发酵出来的酱油,自己为什么不努力试验一次呢?

如果能发酵出酱油的话,不仅能为家中的灶房,增添一味新的调味品,更能够靠它来增收哩。

只要自己能找到,那些开吃食店的,向他们兜售酱油的话,他们肯定会动心的!

酱油可比那些肉酱要便宜太多了!高性价比的东西,谁不喜欢呢?

毕竟,在后世很多人家的厨房中,醋其实还在其次,除了盐巴这样的基础调料以外,酱油亦或者生抽,应该算是厨房调味品里的top了吧?

只是,发酵酱油有一个难点,那就是在没有曲霉的情况下,很容易混入杂菌。

这样发酵出来的成品,要么味道一般,要么直接就不能食用了。

可金素对此,却有着充足的心理准备。

这世上做什么事情,又是容易的呢?

任何实验都可能会失败,如果因此就裹足不前的话,自己还怎么去改善生活条件?

正好,家中因为换豆芽儿的生意,从村里人手中,换来了很多大豆,除了做豆浆,煮豆子外,还能剩下许多。

就算她做实验失败了,她和自家阿父也能承受得住,不会因为损失了一点儿豆子,就生活不下去。

而这,就已经足够了!

更何况,她之所以想着要发酵酱油,也不是说全无把握,蒙头就上的。

她读大学时,宿舍有一位室友的妈妈,平常最喜欢的,就是自己动手做美食。

因为那位阿姨,对市场上卖的调味品都不怎么放心,硬是逼着她自己,去学了做调料的手艺。

她们家厨房里用的醋,是她自己用大米酿造出来的米醋

;酱油,也是用大豆发酵出来的黄豆酱;料酒,用的是自己酿的葡萄酒;

就连味精,也是那位阿姨用干虾皮和盐制成的……

有这么一个室友在,金素自然就听了许多,关于她妈妈酿造时的手法等讯息。

当时,金素听多了以后,实在是觉得有些烦,现在她反倒开始感谢起,那位室友的唠叨和抱怨了。

因为她稍稍一回想,便能回想起来,室友提到的酱油酿造步骤,这让她如何不开心?

金素下定决心后,便再度忙碌起来,现在天气已晚,她就算有心,也实在是无力,倒不如先为明日做些准备!

泡好了明日需要用的大豆后,金素才开始和面,开始做起这一日的夕食来……

这第二天金素他们回来后,她就急忙忙去了灶房。

她先伸出了手,往盆里摸了摸,昨日她泡上的那些豆子,基本上都吸饱了水分,圆滚又可爱。

等她把那些盆里的水,倒出来后,便又在釜中加了一半儿水,然后,她才把这些豆子,倒入了釜中,摆在灶上,点火,开始煮起豆子来。

昨夜她之所以提前泡上豆子,就是为了让这些豆子,能尽快被煮熟,缩短时间。

在煮豆子的空隙中,她又去舀了面粉来,然后开始和面。

等她和好面,釜里的豆子,差不多也已经煮熟了。

金素这边厢,急忙忙把那些豆子捞了出来,用凉水镇着,使其尽快散热变凉。

等豆子变凉以后,她才把和好的面,和豆子倒在了一起,尽量让每一粒豆子表面,都裹上面粉。

然后,再将其分成了不同的小块儿,这种豆面饼,金素一共做了九块儿,码在一旁。

做好以后,她才取来了三个差不多大小的陶罐儿,将豆面饼置入其中。

每一个陶罐儿里,金素都只放了三小块儿。

做实验嘛,自然就要多做准备,“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的告诫,金素还是很明白的。

等她装好豆面饼以后,金素才把这几个陶罐儿,放置在灶房门外。

虽然说这一步叫作“捂豆”,但是发酵过程中的温度,也不能太低,和做酸菜的步骤,还不是太一样。

等处理好这些后,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耐心地等

待了。

毕竟,发酵需要时间,从来都不是一日之功。

趁着天色还早,金素便提着一个小陶罐儿,打算去河边一趟。

她既然昨日想到了做酱油,那尝试一下做味精,不是也很好么?

青山村附近的这条河流,水量一直都不怎么大,河中自然也没有什么大鱼,都是各种小鱼小虾。

这种小鱼小虾捞着费事儿,想做成吃的,也不怎么容易。

毕竟,在这个时代,去腥,提味儿都不太容易,自然就不会有什么人,把目光放在它们身上。

除了孩子们偶尔在河边儿时,会逮上一些小鱼小虾来玩儿,那些鱼虾可以说几乎是不设防,傻着呢。

金素甚至都没用渔网,就捉到了许多。

那些鱼,都被她放了回去,想收拾好这些小鱼,做一道能入口的菜,唯有煎炸才可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