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 备嫁妆初试科举(2 / 2)

加入书签

梅香才过了生辰,明朗就要去县里考试了。

这一回,除了他,还有秦先生家里的小儿子秦玉璋。方孝俊去年已经过了县试,就等着今年四月参加府试。若是明朗能过了县试,到时候二人又可以一起去参加府试了。

一应报名、作保和结对的事情,秦先生都帮着办妥了。

c0考试时间设在二月初八。

叶氏头一回经历这种事情,心里惴惴不安。过年的时候,她往秦家送了一份厚礼。一来酬谢秦家夫妇对两个儿子的照顾,二来仔细打听了考试需要预备的东西。

县试需要的考篮、衣裳和吃食,叶氏一样样准备妥当了。除了家住县城里的学子,其余学子都要提前到县城里去住在客栈里。住客栈可费银钱了,但儿子考试是大事,叶氏准备了充足的银钱,请韩敬奇和黄茂林一起送明朗去县城考试。

秦先生学堂里还有学生,就让大儿子带着小儿子去,各家学生都有家长相陪。

叶氏去请韩敬奇的时候,韩敬奇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韩文富亲自来嘱咐了他许多事情。韩敬博去年已经过了院试,已经是正经的秀才公了,还是上等的廪生,每个月衙门里都有银米发放。因去年年底他才成了亲,这些日子一直在家里。

从他中了秀才之后,他就时常来指点明朗的功课。秦先生虽然学问也不差,但学堂里孩子多,他也不能单独顾着明朗一个。

韩敬奇非常慎重地接过了这个任务,见叶氏把黄茂林也叫上了,他顿时放下了一半的心。这个侄女婿机灵的很,有他在,再不用担心外头那些无赖子来歪缠。

从私心里讲,叶氏其实最想让自己大哥叶厚则送明朗去县里。可明朗毕竟姓韩,就算韩敬义不仁义,但韩敬奇对三房孤儿寡母还是不错的。亲戚三代、户族万年,叶氏只能请姓韩的长辈相送,韩敬奇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韩敬奇只是个庄稼汉,外头的事情他见得少。这一回去县城里,什么样的人都有可能碰到,韩敬奇应变能力不够,叶氏只得又把黄茂林叫上了。

黄炎夏听说亲家母的请求后,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还不停地嘱咐黄茂林,“明朗是你亲小舅子,他考科举是大事情,你这两天先多做一些香豆腐放家里。家里其他的事情,有我和茂源呢。到了县里后,用心照顾明朗,对他二伯务必要恭敬。”

黄茂林听的直点头,“阿爹放心,明朗考试的事情我一直放在心上的。”

黄炎夏拍拍他的肩膀,“好生照顾他,若是这回能中,四月初还要去府城,到时候你再跟着去。办过了这两趟差事,等你四月底成亲的时候,韩家再没一个人会为难你。”

黄茂林嘿嘿笑了,“阿爹怎地打趣起儿子来了。”

黄炎夏笑了,“你小子娶个亲可真不容易啊。”

黄茂林搓了搓手,“阿爹,儿子都是甘愿的。”

黄炎夏哈哈笑了,“晓得晓得,你都是甘愿的。快些去做的你的香豆腐,怕是过两天就要去县里了。”

嘱咐过儿子,黄炎夏又去嘱咐杨氏,“你给茂林收拾出两套像样的衣裳。”

杨氏笑了,“当家的怎地忘了,茂林的衣衫如今都是梅香在打理,就她仔细的性子,早就预备妥当了,再不用我们操心了。”

黄炎夏点了点头,“那就好。”

二月初五那一天,在秦先生的大儿子秦玉炔的带

领下,几个学生和学生家长们一起县城里去了。

明朗一走,叶氏和梅香在家里整日忧心。

母女两个一会子操心明朗在县城里吃不好睡不好,一会子又担心他年纪小被人欺负,一会子又担心他考不好垂头丧气。

这样但心了两天之后,叶氏又要忙着操心梅香的婚事和家里的杂事,也顾不上忧心了,梅香也要继续把自己的嫁妆整理好。

春天虽然不是农忙季节,但家孵小鸡、抓小猪、油坊菜园,忙不完的事情。

还有两个多月梅香就要嫁人了,这些天她忽然心里有些坠坠的。她在这家里生活了十六年,家里墙皮哪里厚哪里薄她都知道。忽然要去另外一个家庭生活,她感觉有些担心。

虽然茂林哥对她很好,黄大伯也很和善,淑娴就更好相处了,可她舍不得阿娘和弟弟妹妹。自从阿爹去了之后,她和阿娘一起挑起了家业。

这几年,母女两个既是母女,又像是知己。互相之间知道彼此的心意,你推着我我拉着你,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风里来雨里去,一起咬牙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

梅香想到以后阿娘要一个人挑起担子,她内心十分惶恐,若是阿娘累病了怎么办

梅香甚至不想嫁人了,可她又舍不得茂林哥。

她的心思不敢跟叶氏说,只能闷头榨油和做嫁衣。

兰香已经七岁了,再不是那个只晓得吃睡玩的小丫头。扫地、洗碗、喂鸡这些轻省活,叶氏一样样都教给了她。

还没等梅香心里想明白,明朗等人回来了。

明朗进门的时候,叶氏正在西院忙活,还是兰香叫了一声大哥。

叶氏听见动静,忙出来迎接韩敬奇等人。

韩敬奇到堂屋坐下了,几个人先各自喝了几口茶。

放下茶盏后,韩敬奇就对叶氏说道,“三弟妹,我把明朗好生带回来了。这回我可真是涨了见识,考个县试也这么多门道,以后到府城到省城考试,那得多少规矩呢。这回多亏了有茂林在,这孩子真机灵,给我们省了不少事情。”

黄茂林忙客气道,“都是二伯带着我们的,没有二伯在,我可办不了什么事情。”

韩敬奇笑了,“弟妹,这几日的花销我都让茂林管着的,剩下的也都在他手里。我沾明朗的光,也算到县里开了次眼了。”

叶氏忙道谢,“多谢二哥,二哥别走了,在我家吃夜饭。”

韩敬奇忙摆手,“不了,明朗才回来,你们娘儿几个

好生说说话。我先回去了,家里也有活儿呢。”

叶氏和明朗一起把韩敬奇送到了大门外,母子两个又折回来了。

才进了门楼,叶氏很想问明朗考得怎么样,又怕儿子忧心,最后只笑着安抚明朗,“我儿这几日受苦了,阿娘夜里给你做些好吃的。”

明朗立刻笑了,“阿娘也辛苦了。”

这几年的苦读和耐心等候,把明朗打磨的如同一块温润的美玉,他的话不多,浑身散发着浓厚的书卷

气。此次县试,他志在必得,只是结果还没出来,他也不好过于张扬。

堂屋里,梅香正在和黄茂林说话,“县城里热闹不热闹。”

黄茂林点头,“县城里人多的很,集市也大。不过咱们平安镇也不小了,我一路经过许多镇子,比咱们平安镇集市还大的真没有,这官道果然有用。等以后有了机会,我带你也到县城里去逛逛。”

兰香大了,黄茂林现在当着兰香的面从来不跟梅香动手动脚,两个人只斯斯文文地说话。

叶氏进来后,笑着对黄茂林说道,“茂林,等会我做饭做早一些,你吃了饭再走。这几日辛苦你了。”c0

黄茂林笑了,“婶子,您别总是跟我客气。明朗在我心里就和茂源是一样的,等他明儿去府城考试,我还要陪他一起去呢。”

叶氏带着儿子一起坐下了,“有你陪着明朗,我再放心不过的。”

娘儿几个齐齐热热地说了一会子话,叶氏就往厨房去做饭去了。梅香要跟着去,叶氏拦住了她,“兰香,你去给我烧火,让你姐姐歇一歇。”

梅香马上就要出门子了,除了榨油,叶氏基本上不让她干什么活了,跟别说现在还当着黄茂林的面。娘家重视女儿,婆家才能跟着重视。

梅香懂叶氏的意思,索性坐下跟黄茂林和明朗一起说话,明盛还在镇上的学堂里没回来呢。

叶氏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黄茂林如今在韩家吃饭并不客气,如同在自家里一样。叶氏不停地往几个孩子碗里夹菜,正吃着,明盛回来了。

他见大哥和姐夫回来了,欢快地把书箱一扔,洗了手也过来一起吃饭。

考过了县试,明朗仍旧每日往秦先生家里去读书。秦先生和韩敬博仔细问过了他考试的情况,心里都有了普,但结果没出来,谁也不会多说一句。县试如何,还要看父母官的喜好。

过了一些日子后,县里衙役忽然到韩家岗报喜,明朗中了县试第二名,第一名是县丞家的公子,秦玉璋中了第七名。

衙役都要上门报喜,报喜的衙役才走到青石桥,立刻被人发现了。衙役问韩明朗家住在哪里,韩氏族人立刻敏锐地猜测到这是报喜的,有人立刻去给叶氏报喜,还有人去通知韩文富父子,剩下一个机灵些的带着衙役往明朗家里去了。

叶氏正在地里忙活,族人叫她,她连东西都顾不得拿了,起身就忘家里跑,要赶在报喜人之前到家。

到家后,叶氏立刻准备了喜钱,这都是苏氏教她的。

衙役上门后,明朗家门口已经围了许多族人,韩文富和韩敬博在门口迎接。

一进门,衙役就照着规矩报喜,某某某学子某年某月某日参加荣定县县试,夺取第二名

待报过了喜,韩文富父子把衙役迎接了进去。听说韩敬博小小年纪就是秀才公了,两个衙役也不敢傲慢,得了叶氏给的喜钱之后,说了几句恭喜的话就走了。

衙役才走,叶氏又忙着给上门道喜的族人发糖。

族人们一起高兴了一阵子后,韩文富就把大伙儿打发走了,自己也带着韩敬博走了。

等大家都走了,叶氏拉着明朗的手,忽然就忍不住掉眼泪了。

明朗掏出自己的淡绿色素帕子给叶氏擦了眼泪,“阿娘,这些年辛苦您了。”

叶氏摸了摸他的头,“我儿有本事,小小年纪就过了县试。”

明朗笑了,“阿娘,这才到哪里呢,科举路长的很,儿子才走了第一步呢。再过两个月,我还要去府城参加府试呢。”

叶氏一边流眼泪一边点头,“好,到时候让你姐夫陪着你去。你长大了,阿娘终于放心了,也对得起你阿爹了。”

明朗又给她擦了擦眼泪,“阿娘,以后儿子定不会让阿娘再操劳了。等儿子能挑起家业了,阿娘只管在家里享福就是了。”

梅香在一边看着弟弟,忽然内心变得宁静起来。不知不觉间,明朗长的比她还高了,现在过了县试,等他过了府试和院试,就是正经的秀才公了。我原来还担心阿娘和弟弟妹妹们过不好日子,可见是我多操心了,说不定以后,我还要靠着明朗呢。

想通了之后,梅香忽然也跟着高兴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亲亲们早上好感谢在2020032411:46:552020032511:43: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就是一个少女诶、饭饭其粥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热凉面66瓶;就是一个少女诶14瓶;悦己、小太阳是大吃货10瓶;370754576瓶;方也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