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刺头(1 / 2)

加入书签

林村的村民,总是有种让人振奋的积极和热情。

代表村民的组长们,按照约定的时间,都准时来了。

见到叶晨,也都热情的打招呼。

“小叶来啦,太好了,我们都盼着你能早点过来呢。”

“有啥需要就和我们说!”

叶晨笑着回道:“谢谢大家支持,快坐吧!咱们今天就是摸摸底,然后才能有的放矢,攻克困难。”

“你看看人家这大学生,多有文化,说话都一套套的。”

村民组长们纷纷赞扬。

“啥意思?”

有的,没听懂!

眼看着人来的差不多了,田苗苗把签到簿放在桌上。

“大家把名签上,今天,咱们有重要的事情要商量。一定不要藏着掖着,有什么就直说。”

叶晨看着鱼贯签名的村民,心情复杂。

他们都有着乡村人特有的质朴。

他们面上都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积极。

这与叶水村村民的反应,反差极大。

田苗苗把都签完字的签到簿,递给于涵:“主任,给你签字。”

她和许多村民一样,喜欢称呼身兼两职的于涵为主任,因为这更亲切。

叶晨他从没接触过村里的工作,并不知道开会签到这件事,还需要主任签字确认。

于涵认真看着签到簿。

叶晨也跟着扫了一眼,只见最上边,刘顺吉名字那一栏,每次开会一直都是空缺。

叶晨倒是没多想,抬手指着那个名字问道:“这是谁啊?”

于涵的脸上闪过转瞬即逝的不自然,随后说道:“是我们村四队的村民组长。”

在座的村民组长虽然此时没看签到簿,但似乎都知道叶晨指的是谁。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不自然。

就像叶晨踩了什么雷区一样。

叶晨也有些尴尬,觉着自己可能是说错话了。

此时于涵签了字。

田苗苗小声对叶晨道:“慢慢你就知道了。他原来是在村里的四队组长,不务正业,帮不上忙,还总添乱的那种,后来被于主任一怒给撤了。”

于涵不像田苗苗那样心直口快,她用签到簿拍了一下田苗苗的大腿,示意她不要这样说话。

田苗苗吐了吐舌头,随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好了,开会吧!”于涵示意叶晨,会议可以开始了。

叶晨点头,拿出笔记本和录音笔,对大家说道:

“大家都比我年长,在这里生活的时间,都比我长,对这里,你们比我更了解。

你们目前遇到的最困难,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一说到这里,所有的人都踊跃了起来,似乎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难处。

“我先说,我们在种地方面,一直都很勤恳,付出不少汗水。

可是不知道为啥,到了收成的时候,粮食总是卖不上好价不说,甚至有时候还卖不出去。”村民组长张殿晨,面露苦涩。

他说的问题,不是偶发问题,几乎村上的农民都遇到过这个情况。

而且,每年都是这样。

叶晨听到这里,沉思了一下问道:“你们小队是以种植什么粮食为主?”

“我们大多是种大豆和玉米。去年闹天灾,大风和冰雹,大片的庄稼都倒秧了。虽然减产了,但价格依旧没比往年高。”

张殿晨心疼地说道。

“我们这些农民,去年全都依仗主任去乡里拿到救济金,才度过了难关。

可是,说实话,我们可不想要救济金。我们也不好意思要!”村民组长王福民,说道。

叶晨点头,确实,都不缺胳膊不缺腿的,谁好意思白拿国家的救济金。

把这件事记录好之后,又问道:“除了这个问题,还有别的吗?”村民组长王老赶说道。

“我们遇到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只是,我们种植的作物上有差异而已。

我们的粮食也卖不上价,我们也找原因了,可,咱这儿,就这个收购价,没办法。说白了,我们就是没有外销门路。”村民组长王福民,也发言说道。

叶晨把问题记录好之后,又问道:“没出去联络过吗?”

王福民点头,:“当然出去跑过了,还是主任亲自去的呢。”

说完,他看着于涵。

于涵点头,回望叶晨,“外面确实价格比我们这高得多,但是,我们即使运出去,刨去运输费用,基本和这里的价格一样。”

“叶水村也是这种情况!”叶晨点头,外销,是最大难题。

“产量呢?”叶晨问道。

于涵苦笑:“毕竟靠天吃饭,产量时好时坏。

请过专家指导过,但,就是这样的土壤,没法改变。否则,也不至于贫困!”

“我们都是按照正规的种植技术做的,祖祖辈辈都这么整。

也没有啥特别的。”王福民有些秃顶,他抬手把鬓角长长的头发拢到另一边。

叶晨在种植方法上,没有什么特别的造诣,甚至,还不如在座的乡亲了解的知识多。

但,他知道,于涵用科学方法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这方面行不通了。

“产量低不怕,如果是纯绿色天然的作物,只要打开销路,价格上提高,就不亏!”叶晨说道。

于涵点头:“目前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也有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