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我可比太监好用多了(1 / 2)

加入书签

《楚史·孝仁帝本纪》

  ……建熙三十四年春,豫章太后中风,孝仁帝衣不解带,贴身侍奉,非亲子胜似亲子,百官敬服,万民感佩,雨落长京,天亦垂怜,及至十八日,天悯其孝,太后安康,宛若常人,与孝仁帝摒弃前嫌,母子情深,血亲莫不能及。

  后三日,太后能行能坐,乍现于朝堂,面于百官,代帝追封其养母锦妃为后,移陵与先帝并葬,孝仁帝感涕伤怀,三拜嫡母。

  后五日,太后自揭其幼子寿王罪行,斥其不端,不忠不敬,不孝不义,贪赃渎职,戮杀亲侄,十恶不赦,孝仁帝虑手足之情,恕其死罪,贬为庶人,家眷男充军女为尼,寿王拜别帝兄,与亲母割肉断义,死生不复相见。

  月余,太后立下罪己诏,数己累累罪行,闻者无不瞠然,中有一项,窦氏与先帝太子谋逆,时未落网,罪己诏出,太后自请削发为尼,悔其罪,帝久劝不从,伤怀病榻,愈后帝建庵堂于宫内,长侍为伴。窦氏公爵被削,男斩,女流岭南,孺儿充奴,大楚四公,只余其三……

  孝仁帝半生多舛,然心性志坚,文治武功荡平天下,寰宇同一,其孝行卓着,人口皆碑,孝义更乃万世帝王楷模,誉满九州……故谥号孝仁。(PS:建熙是年号哈)

  暗室。

  瓷瓶,人首,苍然鹤发。

  阖目,红烛血泪。

  ……

  赵缨彻底对建熙帝服气了,为甚人家是爹,她是儿呢……

  轻描淡写除了窦氏一族,还得是百官纳谏,求他,陛下啊,朝纲比你们母子之情重要啊,你可千万不能因为太后一人徇私啊……陛下啊,臣听说太后对您不好啊,儿时还苛待过您啊,您没必要那么宽容啊,您是皇帝啊……陛下啊,太后自己都觉得有错了,您就给她一个赎罪的机会吧……陛下啊……

  建熙帝装病期间,赵缨在身边侍疾,没少听这些平日里标榜德行俱备,仁义礼智信全面发展的臣子们,嘴里吐出“大逆不道”之言,尤其是素以孝廉着称的杨太傅,竟说“天子乃上天之子,没有母亲,娘胎也只是暂居之所,更何况陛下不是太后所生!”

  话音落地,百官噤声,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中。

  为啥呢?

  因为能让杨太傅说出这种话,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此人的人生经历甚为复杂,亲爹好赌,亲娘偏宠,出生之时就差点儿被亲娘掐死,其后数年被亲娘压榨,贴补救济一大家人,能出头考上进士已是不易,正当杨太傅觉得熬出头之时,亲娘竟逼他把功名让给弟弟,而且还趁他不在家,将弟弟放进屋里,侮辱杨太傅之妻,因杨太傅之妻娘家显赫,亲娘想把这门好亲事夺来给她小儿子。

  还好杨太傅及时赶回家,才免了这场悲剧。

  好多事叠加在一起,即便脾气再好的人,都该反抗了吧?谁知杨太傅竟以德报怨,仍精心侍奉母亲,孝顺亲爹,亲爹好赌,输得家徒四壁,将杨太傅之妻的嫁妆都输光了,几个孩子面黄肌瘦,要不是同僚看着可怜,时不时叫来孩子吃几顿饭,孩子们早饿死了。

  杨太傅名言,我是父母生的,没他们哪有我,我的一切都给他们也是合理的……

  故杨太傅说出那番话……真的很有分量!

  至此,太后一脉全员退出历史舞台。

  赵缨回到光明殿,夜深了。

  桌子上,还摆着三张纸笺,贤,寿,太后……

  赵缨拿起“寿”和“太后”的纸笺,凑到烛台上烧了。

  哎……

  她想起儿时母后唱的一支曲子,叫,世上只有母后好》,她此时想唱给父皇听,有父皇的孩子像个宝。

  烧完了,赵缨去找上官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