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上兵伐谋,背水一战(1 / 2)

加入书签

第五场: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发生于汉三年十月(前205年,以十月为岁首)  ,由韩信指挥,在井陉口一带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

  汉王三年,张耳与韩信于井陉大破赵军,斩成安君陈余于今赞皇县,追杀赵王歇于襄国。

  汉王遂立张耳为赵王。

  此战,韩信奇正并用,背水列阵,拔帜易帜,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最终以少胜多,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光辉的篇章,是我国古代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公元前205年,韩信率军击灭了魏王豹,平定魏地。

  此时,黄河北方尚有代、赵、燕三个割据势力。

  韩信针对这些割据势力只图据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点,便向刘邦提出进一步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侧翼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荥阳的作战计划。

  它得到了刘邦的赞许和批准。

  公元前205年闰九月,韩信击败代国的相国夏说。

  公元前205年十月,韩信统率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

  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集结大军于井陉口防守。

  井陉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河北获鹿西10里的土木关。

  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

  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多将广,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赵军主帅陈余手下的广武君李左车,很有战略头脑。

  李左车向陈余认真地分析了敌情和地形。

  韩信越过黄河,实施外线作战,前段时间俘虏了魏王豹、夏说,并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旺盛,“其锋不可挡”,所以赵军必须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

  但是汉军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弱点。

  这主要表现为,汉军的军粮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补给困难。

  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因此汉军粮秣输送一定滞后不济。

  鉴于这一分析,李左车进而向陈余建议:由他带领奇兵3万人马从小道出击,去夺取汉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

  而由陈余本人统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韩信军周旋相持。

  李左车认为只要运用这一战法,就能使得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不出10天,就可以彻底消灭汉军。

  否则,赵军是一定会被汉军打败的。

  然而,赵军主将成安君陈余却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为韩信兵少且疲,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

  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断然拒绝采纳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非常高兴,当即制定了出奇制胜、一举破赵的良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