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短工(2 / 2)

加入书签

  安排好后,大姐们便带着帽子,背上布兜上地里去了。

  辣椒长得不算高,摘的时候需要弯着腰。

  这个姿势没一会儿就得缓解一下,不然腰酸得受不了。

  英子姐几个一进田里丝毫没有耽搁便开始干活了,事实证明,她们是真能干,出货效率极高。

  一上午甚至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直到中午了,她们才摘下帽子坐在田边休息。

  中午杂粮馒头,白菜豆腐炖粉条,喝大叶茶。

  这一套快变成顾宁顾人的传统了。

  短工们看到吃饭都开心起来了,闻到饭菜的香味更是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了起来。

  “好像吃的不错......”

  “我闻到了肉香,中午不会有肉吧?”

  “你想嘛子呢?干个活儿谁给你吃肉,你这是想肉想疯了嘛?”

  “咋地,吃不上肉想想都不行?”

  “哈哈哈哈,你们看她......”

  “等到这次挣到钱,我们也去买肉吃,把那肉炖的软乎的,还留着油!”

  ......

  顾大牛第一次现场体验“三个女人相当于五百只鸭子”这句话。

  他天生话少,又找了个话少的小夫郎,就是家里最吵的顾小牛,现在也在外面干活,两天才回一次家。

  偏偏人家讲话又不耽误干活,现在是中午休息的时间,他不能制止别人说话。

  不过她们吵闹归吵闹,吃饭的时候却是尊老爱幼,打饭的时候让年长的先来,年轻点儿的都自觉地排在后面。

  看到如此,顾大牛又觉得这些人虽然吵,但其实人还是挺好的。

  但是紧接着,他就知道自己想错了。

  “哎呀呀,你们看,真的有肉!”

  今天中午里面放的肉不算多,但是这些人依旧很高兴。

  猪肉和白菜豆腐粉条这些炖在一起,白菜豆腐粉条浸过肉汁之后变得特别香。

  “我就说我闻到了肉味儿吧,你们还不相信!”

  “是是是,就属你狗鼻子灵!”

  “英子姐!你看她!!!”

  一番吵闹之后,午间终于安静下来。

  顾大牛从来没有想过这片土地上,有一天也能变得如此吵闹。

  倒是喜姐儿过来后,迅速打成了一片。

  下午在地里干着活儿聊着天,不知不觉一下午就过去了。

  大姐们知道了喜姐儿有一个大哥和一个弟弟,她夹在中间虽然是个女孩子,却依然要强。

  虽然她很能干,但是一路走来肯定很不顺利,那天招人的时候他们就发现了。

  那些跟她们一起来的那些短工的木目光,油腻的不忍直视。

  要是她们的话,可能当初就抡起袖子干上去了。

  都是女人,彼此理解。

  喜姐儿也知道了他们是另外一个郡的,家乡收成不好,没有了收入,没办法才出来讨生活。

  干完这段时间就准备回去看看。

  “那怎么不让你们男人出来讨活儿呢?”

  “家里离不了人,地得有人,房子也得有人,没人看回去就不在了。”

  “身子不好,腿也瘸着,出来找活儿没人要,还不如我出来挣的多。”

  “反正出来挺好......”

  一下午聊下来,喜姐儿也对他们的情况知道个七七八八。

  她们七八个人来自同一个地方,都是家里穷的没办法了,干脆几个人结伴出来找活儿干。

  孩子则被留在了家里,讲到孩子,大家的声音都变低了。

  出来一年多,回去孩子都不知道还认不认得自己。

  不过心里还是有点高兴的,自己在外面挣了钱,回去就能给孩子们买肉吃,买新衣服穿了。

  虽然很累,但是语气是抑制不住的高兴。

  喜姐儿看着她们的小脸,有点理解顾宁的想法了。

  在自己能吃饱的前提下,让更多人也能吃上一口热饭,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她想了想,晚上敲开了顾宁家的门。

  顾宁正在看书。

  他上次买书的时候,看到了掌柜的落灰那几本杂记,回来后来左思右想,还是好奇里面都是什么内容。

  现在听到有人敲门,顾宁放下书,起身来开门,发现是喜姐儿。

  “喜姐儿,快进来!”

  阿信的作业写完了,看到喜姐儿进来便高兴的跑到喜姐儿腿边:“喜姐姐~”

  喜姐儿顺手从兜里摸出来两块糖:“请我们的小阿信吃糖~”

  阿信声音甜甜的:“谢谢喜姐姐~”

  顾宁道:“上一边玩儿去吧。”

  阿信也知道虽然每次喜姐姐来都给他带好吃的,但都是来找哥哥谈事情的。

  他乖乖的跑到一边玩自己的九连环去了,从他收到二哥哥的礼物后,这九连环还没未解开过一次呢!

  喜姐儿把那几个短工的情况跟顾宁说了。

  她们干活不仅利索,而且干净。

  今天收的辣椒里面脏东西很少,不要青的便一个青的没有。

  喜姐儿讲到英子姐几个晚上喝野菜汤,她都有点不忍心。

  想再给几个大姐额外提供一顿饭菜,但是活儿是给顾宁干的,出钱的也是顾宁,所以要顾宁才同意。

  顾宁听完也是眉头微皱,久久不语,谁都不容易。

  首先用要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

  顾宁问:“晚上给她们送点米面过去,早上就再提供一顿早餐,你觉得怎么样?”

  喜姐儿没想到晚上饭也包了,宁哥儿果然心善。

  她从村里找了个干活麻利的王大娘,专门让她早上帮忙蒸馒头和煮豆浆,按天结工钱。

  王大娘家里出现一点变故,去年一年的收成全搭医药费里了。

  王大娘多了个挣钱的路子,自是高兴的不得了。

  更高兴的是英子姐几个,朱家不仅给她们送了晚上吃的粮食,早上还给提供一顿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