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谁动了它们的基因(1 / 2)

加入书签

京城,中关村。

    华夏科学报1959年由郭老创立,是国内科学界顶尖的媒体。

    赖敏君刚走进办公室,就迎上了主编荣楷那几欲喷火的眼神。

    荣楷将一份报纸甩到了赖敏君的脸上,“谁让你把文章给XH社的?”

    赖敏君小心的接住报纸,瞟了眼,自己耗费心血写的稿件果然发在了上面。

    “社里不愿意发,我就往外投稿了。”

    荣凯狠狠地瞪了眼,“你有根据吗?你凭什么说天玉1号是转基因品种?”

    “我相信我们民族有保护神,这些在国内研发推广转基因食品的人都不得好死!”

    “郭总,你是要给我们西北人民吃转基因三文鱼吗?”

    乐呵呵的看着各方的骂战。

    直接否认天玉1号是转基因。

    等瞿阳走后,郭阳还是觉得闹心得很。

    网友就更不用说了,对转基因的恐惧完全的放了出来,纷纷声讨天禾种业。

    “妈呀,天玉1号太可怕了。”

    “但有这种趋势,我们难道要视若无睹?”

    舆论稍微缓和了些,但阴谋论的说法也甚嚣尘上。

    “这些都是真的吗?”谢时杰问道。

    “天玉1号的父母本都是收购的自有专利,并且都完全与转基因没有任何相关性。”

    就先拿孟山都试试刀!

    “转基因玉米天玉1号造成动物异常,生态污染要提防。”

    ……

    一瞬间,天禾的众人,都变成吃瓜群众了。

    “也可能是南美白对虾!转基因的!”

    而所有出现这些异常现象的动物,有一个共同点,几乎都吃过同一种玉米--天玉1号。

    “今天公众见到的所有关于转基因作物绝对安全的证据,都是利益方伪造欺骗公众的,

    在鲁省某村,高峰时出现过几十户农户排队买种子的景象。

    谢时杰也写了孟山都,但郭阳感觉暴风雨还不够猛烈。

    改动的内容全是针对孟山都的,还都是些能调动人情绪的案例。

    天敌变多、玉米发霉、生态污染,当种种可能都被一一否定,

    荣楷气急。

    “谁动了它们的基因?”

    郭阳挑了挑眉,“好像也不是不可以?那你先写一篇样稿出来,我来润色。”

    “你觉得土鸡好吃还是速成鸡好吃?”

    当谢时杰还在边查资料,边伏案疾书时,天禾的声明发了出来。

    荣凯摇了摇头,嘴角带着浓浓的苦笑,“我希望你在做事情能多想想我们报社的名字,科学,何为科学啊?”

    荣楷回到办公室,不管天玉1号是不是转基因,已能预料到国内又将掀起一场庞大的舆论风波。

    花了半天时间,郭阳几乎将前世肚子里积攒的那些底子一股脑的全搬了出来,才改好稿子,交给谢时杰。

    当然,各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相关相关审批机构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家食用的菜籽油都是托乡下的亲戚从农村买的。”

    “去找渠道发表了。”

    阿根廷转基因大豆之殇……

    瞿阳却笑不出来。

    “文笔不错,但是还不够挑动大众的情绪。”

    报道很长,图文并茂,占据了一整版的篇幅。

    “做隐憋点。”

    要想转移人民群众的注意力,转基因大鳄孟山都是最好的靶子。

    九泉,天禾种业。

    农业部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已组织相关单位对市场上的天玉1号进行了检测,均未检测出转基因成分。

    “啊?”谢时杰眼睛圆鼓鼓的,看起来似乎天真无邪。

    “我觉得转基因食品绝对有害。”

    天玉1号的亩产能达到2000斤,普通玉米田只有1000-1200斤,与之相去甚远。

    赖敏君紧咬嘴唇,说:“老鼠变少,母猪流产……,越接近真相越让人不安!”

    郭阳坐到办公桌前,打开相关网页,查看了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

    看到这里,郭阳笑了笑,“天禾的营销工作做得很扎实啊!”

    而是转移到转基因食品安全领域,相关的话题重新被媒体点燃。

    大老鼠绝迹;

    还有300多户人的村庄里,大老鼠几乎绝迹,只能一些看上去还不会分辨方向的小老鼠。

    “你凭什么说那是真相!”

    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当种子推销员成了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他们走村串户,不遗余力的推销,在农村形成滚雪球效应。

    “滞后、落伍本身也潜在着巨大的风险和危机,如果现在停止前进,华夏将失去争夺技术领先者的机会。”

    唯一能与所有动物异常联系在一起的线索只剩下这些动物吃过的食物——天玉1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