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4DL不搞了?(3k)(1 / 2)

加入书签

高振东就只准备了一份,两位领导轮流传阅。

    “五年内,向半导体制造业倾斜投入”

    “科研院所展开半导体制造相关研究.”

    “在高校增加相关专业,培养计算机人才,特别是编程人才”

    “广泛推动计算机在军事技术中的应用,并同时展开民用应用推广”

    “发展通用和嵌入两种常用规格计算机,并保持一定的迭代速度”

    “顶级科研院所和高校保持对大型、巨型计算机技术的跟踪”

    “开展计算机各类应用软件的研究.”

    “开展计算机间通信技术研究.”

    说实话,在所处这个环境下,很多建议是没法提的,同时,太长远的也是没有用的,原因不说也知道。

    所以高振东只是想埋下更多种子,尽量打好一些基础,这样条件合适,再次发展的时候,也许能有机会提早翻盘。

    种子是什么?无非就是人员、基础技术、应用。

    如果这些都能形成一定规模让使用者难以割舍,那也许能维持一定的发展。

    至于什么地方应用计算机,在有变化的时候,受影响可能稍微比较小?那不言而喻,军事。

    至于网络技术什么的,高振东没有明确提,只是埋下了一点点伏笔。这玩意有些邪性,看大毛子那边搞OGAS最终的奇葩情况就知道了,得再缓缓,或者说做出来再说。

    所以,最终,高振东写了这么一份看起来有些奇怪的东西出来。

    不过对于这东西,两位领导却是觉得很有用,虽然里面有些话看不懂。

    两人一边看,一边请高振东解释一些他们不太理解的东西。

    而一开始的目的:确定下一代计算机研发的计划,并确定其是否具备维持先进性的可能,这个事情被暂时扔到了九霄云外。

    最终,两人非常满意的停下了和高振东的交流,这张纸虽然薄薄就一页,可是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时不时参与讨论的运算所与1274厂的人也收获颇丰,不过由于有一些跟不上或者不能完全理解高振东几十年后的理念,有些东西理解暂时还没那么到位。

    在这里是定不下什么事情的,毕竟今天会议目的不是这个,参会人员的组织配备也不合适。

    但是高振东已经在和计算机联系最密切的部门面前,把这些东西抛出来了,引起了注意,至少在防工委和十二机部,接下来应该是会有所动作。

    讨论完高振东的一张纸,所有人终于想起了今天的会议目的,防工委领导对十二机部领导道:“看来保持先进性这个问题是不用担心了,振东同志的想法,只要能落实一小部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十二机部领导笑道:“就他拿出这张纸之前的那个下一代计算机的构想就足够了,都用不到这张纸上的东西,哈哈哈。”

    两人最终决定,通知外事和外商那边,防工委和十二机部核实,国产计算机具备保持先进性的能力,两部门对DJS-59的出口,不持反对意见。

    等到散会,高振东却被防工委的领导叫住了。

    “振东同志啊,我有一个想法,自从上次4DL的会议过后,就一直在脑袋里转,可怎么也没想完整,想向你咨询一下啊。”

    “领导,不敢当,您说。”

    “上次我记得你提到4DL的作战方式的时候,提到过一句‘不只是运输,而是要随坦克一同突击’?你是有完整的想法?”

    高振东这才想起来,这是自己当时把步兵战车的理念给搬了出来,没想到防工委的领导如此敏锐,一下子就抓住了。

    他不好意思的笑笑:“自己瞎琢磨的,不一定对,也不一定完整。”

    防工委领导笑了:“琢磨得好啊,就是要你们这种人多琢磨,说来听听,有什么说什么。”

    高振东想了想:“我的设想里,对于核心、精锐、箭头这类的装甲突击力量,装甲运输车这种‘运输——下车——作战——上车——运输’的作战方式,存在战斗状态转换时间长,支援力度不足,任务弹性小,攻坚力量弱的问题。”

    “所以我就想,是不是在精锐装甲力量里,把装甲运输车升升级,升级成‘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这个概念有意思。”

    “对,步兵战车。”高振东又强调了一遍:“它相比装甲运输车,有更强的步兵支援火力,有一定的反装甲性能,装甲也比装甲运输车更厚更重,能完全的抵御所有除反装甲火力之外的步兵武器的打击。”

    防工委领导反应也很快:“你的意思,是一台专门欺负坦克以下的陆战部队的车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