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ESR结题,便携移动存储器的曙光(4(1 / 2)

加入书签

周二,京城第三轧钢厂,ESR试验车间。

    ESR项目组所有人济济一堂,还有十七机部派来的专家。

    今天是ESR结题验收的日子。

    虽然这个项目并不是部里给钱给人的项目,第三轧钢厂立项的时候,也只是往部里发了函件备案。

    但是当它结题验收的时候,部里还是派了专家过来,协助工作。

    其中就有也是做ESR的第一批前辈,他们在58年成功投产ESR工艺。

    所以这个项目的成功,大家的成就感更足。

    然而这一等就是很久,甚至他们还有空吃了个饭。

    双音箱的录音机,其实个头并不太大,虽然小型化还没有做得很极致,但是大约也就30*15*8cm的样子。

    不过池总工联想能力强一些:“打孔纸带?”

    “你们看这个电流曲线,太稳了。”

    “现在?快下班了啊,我现在过来影响你们休息。”

    人工记录描绘的电流曲线比较粗略,很多东西看不大出来,不过能看出来的确很稳定。

    脑子快的,已经开始在考虑引进工艺的事情了。

    他马上往高振东厂里打了个电话:“请转达高振东主任,他送来的图纸,我们已经加工好了,请他尽快过来验收一下。”

    车间里,开辟了一个角落,摆了一批桌子,专家和ESR的主要成员都在这里。

    两个心痒难耐的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池总工带着人在运算所等着高振东,高振东马上过去。

    “诶?真的这么低。”

    高振东笑着点点头:“这个东西是我准岳父送我的,本来是用来听音乐的,用的磁信号存储,输出的也是音频的模拟信号,不过我一想,这东西的磁信号掉电保持,而且方便便携,用来存数据不是正好?我就花点时间了一个转换电路,顺便写了个读取写入程序,如果能实现,那我们就有便携移动数据存储器了。”

    想到这里,领导拿起电话,打给已经回到办公室的杨厂长:“上次给你说的那个事情,现在条件已经成熟了,你可以打报告上来了。”

——

    与此同时,心里痒痒了一天一夜的运算所池总工,终于接到了高主任委托加工的设备加工完成的消息。

    高振东笑着说道:“厉所长,池总工,你们猜这个东西是用什么记录音乐的?”

    大家几口把饭刨进嘴里,直奔计算机室而去,按照高振东的要求,做好的几台模数转换设备都在那儿呢。

    池总工没说话,只是看着高振东,明显他也有一样的疑问。

    类似例子,很多。

    想到这里,他先跑到厂办,给池总工打了个电话:“池总,东西做好了?”

    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以前的项目只能证明高振东一个人的优秀的话,那ESR改进成功,就证明了第三轧钢厂初步具备了创新的能力和条件。

    就好像空中的战鹰,吃透一个七爷花了几十年,而从猛龙到威龙却越来越快,这也是原因之一。

    完整走过全程的人和没走过的人,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自信心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做好了做好了,要不你现在过来看看?验收一下嘛。”

    厂宣传处的广播室,也在第一时间接到了验收通过的通知,播报起了早已写好的广播稿。

    “年轻人?我打听了,这位高总师的成果光是亲自主持的、能公开说的东西,就能吓你一跳,一般人一辈子都不见得能做出来一个。”

    厉所长和池总工也傻了,不过他们傻的原因不太一样。

    “不影响不影响,都是为了工作嘛。”

    综上,京城第三轧钢厂的ESR工艺优化改进研究项目,验收通过,圆满结题!

    当专家组在签字完毕,最终宣读这一验收结果的时候,现场一片欢腾。

    好不容易高振东被激动的人们放下来,才与这些指挥们会合,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

    “有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国之幸甚啊。”

    吃饭的空当,他们也和ESR课题组的人交流了不少,越听越是觉得第三轧钢厂这次ESR工艺改进做得妙。

    高振东到了一看,设备、要求的线材、接头都准备好了,甚至线材和接头还按照高振东图纸上的线序要求,直接焊好了线。

    “嗯,氟排降低的同时,增氢并不明显。”

    “金相组织没问题,重熔前后韧性强度有明显提高,各向同性也很好。”

    几位专家探头过去,仔细看着袁工的本子上的数据。

    “据他们的总师高振东同志说,下一步可以考虑连铸。”现在厂里已经毫不避讳的称呼高振东为总师了。

    花点时间,顺手,几个词说得运算所的人眼睛直跳。

    高振东有点恶搞的放进了一盘没啥用的音乐带,听着悠扬的音乐响起,运算所的工作人员傻了,这东西,太稀罕了,好想要。

    厉所长看着高振东,迟疑的问道:“高主任,这东西不错,挺好,听音乐便携性比唱片机好太多了,我都想弄一台,可是这东西和计算机有什么关系?”

    “.”

    “神了,他们这东西耗电量很低啊,居然能比我们做的ESR吨钢节电10%~15%,200多度的样子。”

    这也算是传统庆祝方式之一了。

    与此同时,验收通过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由在现场的十七机部工作人员传回了十七机部,领导嘱咐了有结果第一时间通知他。

    没办法,钢锭冷却需要时间,俗称烫手。

    当然,首功当仁不让,还是高振东,如果不是他提供了总体原理、各子系统原始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详细设计、渣系设计、答疑解惑等,这个项目想搞出来那是不太可能。

    “氟排放比我们的低很多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