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二百二十四霸道与王道,飞虎对霸王(1 / 2)

加入书签

第224章  二百二十四.霸道与王道,飞虎对霸王!

    正所谓,霸道和王道,这两者,可谓是天差地别。

    分点阐述,从出发点,手段,本质与结果以及价值观这几点来解释。

    出发点:“王道”的起始点是“仁心”;而“霸道”的起始点,则是功利之心。王道注重“心服”,通过道德教化来实施教育和进行感化,依靠自身的道德感染力和人格魅力去引导民心归附。霸道看重“力服”,以强力迫使对方屈服,但这往往使得对方内心积怨,并非心悦诚服。

    手段:王道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来作用于德行;而霸道则通过强迫来作用于力量。

    本质与结果:王道推行仁爱之心,致力于发展生产和文化,为人民的福利尽一切努力,其结果促进了生产,发展了人伦,建立了道德秩序,获得了人民的拥戴。而霸道则推行强权,目的在于实现统治者的个人野心,其结果往往导致统治者的政权无法长久维持。

    价值观:霸道崇尚的是丛林法则,奉行赢者通吃,其制定的规则主要是为了约束他人,自身缺乏道义、公平和责任的概念。而王道则尊崇人类最朴实的价值观,强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并鼓励众人共同努力,达者兼济天下,大国更需担当。

    简而言之,霸道就是,不管你听不听话,我都要收拾你。

    项昆仑这人,奉行霸道,他趁地狱巨兽比蒙摧毁灵域天壁之际,暗中联合御灵史坎,毒哑大御天,攻破灵域,马踏冥都,在成为灵域的王之后,倒行逆施,执着于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地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将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冥界规则彻底粉碎,冥界陷入了一片兵荒马乱和战火纷飞,自立者不断,反抗者频出,项昆仑的眼中,只有这片天下,他就是单纯的想要成为冥界的王,不计代价,不顾后果。

    同时,在文治方面同样彪炳史册,开创贞观之治,是古代最富盛名的治世之一,也只有西汉的文景之治能与之媲美,改进府兵制,三省六部制,设立政事堂和同平章事,完善科举制,允许“投碟自进”赋予科举制度灵魂,制定《唐律疏议》,确定了中国古代刑法的规范,影响深远,开创官方修史,修成八部史书,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大规模文化拯救运动,开创尊孔,统一魏晋南北朝以来驳杂的各种儒学门派,设立弘文馆,创设“经”“史”“子”“集”四部群书,开创官方正宗五经《五经定本》开,创官方注释五经《五经正义》,后世儒家高度评价,足以媲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国子监,开创县,州,中央,三级官学制度,开创医官制度,修订《五礼》,不抑商业,开创羁糜州制度,利用功臣代替世家,打压士族,开创官员退休制度,开创“一台三院”的监察制度化体系,开创“首长兼任财长”制度。确定“分权”原则,开创户籍记账制度,等等,不胜枚举。

    大战将至,李业也决定潜心修炼一段时间,梳理消化这段时间的收获。

    李清沐不擅长领兵,于是李业将她安排到了暗杀部里面去,如今暗杀部的老大是兀良哈·山王,如果李清沐能够将山王压制住,当上暗杀部的老大就更好了。

    ——因为李世民的存在,这些强调权责对等的理念了在某种程度上压过了天命论,成为了中国政治思想中的自古以来。

    项昆仑走后,李业长舒了一口气,项昆仑的压迫感太强了,毕竟是霸王项羽的寄灵人,而且在地狱道上已经迈入了大焦热,境界上比李业高很多。

    “谢天谢地,他们最后还是没有打起来。”

    李业始终认为,所谓历史贡献,最直接的是把事情做好,让那个历史节点的人能够收获切实的益处,给后人留一个矛盾更少发展更容易的平台,这叫贡献。再近一步地,可以留下一些“如何把事情做好的路径方法”,让后人做起来更加轻松,这是制度。

    “那好,我拭目以待,一月之后,我们见分晓!”

    “成迟败速者,国之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之位也”

    霸道就是纯粹的大棒,而王道是萝卜加大棒。

    李业目光幽幽的望着项昆仑离去的背影,长叹一声,然后看着项昆仑身后跟着的下属之中的其中一位,那是一位极其雄壮的男子,身材高大魁梧,肌肉健硕,充满阳刚之气,如一座铁塔巍然矗立,一头干练的短发,面容坚毅,浓眉大眼,脖颈处佩戴着一圈狼牙挂坠,看起来沉稳持重的同时,又有着一分痞味儿。

    古代君王之中,李业最推崇李世民,不单单是因为其彪炳史册,无可挑剔的文治武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那句著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首创人其实是荀子,但绝大部分人都把它当作了唐太宗的名言,为什么呢?倒不是因为书读得少,而是只有当李世民这种身份的人信奉并践行了它之后,它才从某个书本角落中的普通格言,变成了融入一个民族国家历史的政治准则。

    说完,项昆仑收回了气势,撂下一句狠话,转身离去,几名下属也跟着他离开。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DTZ和薛延陀,将颉利可汗抓回长安跳舞,一雪前耻,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设立安西和北庭都护府,设立安西四镇,时隔多年,中央王朝再一次控制了西域,重开丝绸之路,重创高句丽,为唐高宗覆灭DTZ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击败吐蕃,令吐蕃称臣,四夷臣服,尊李世民为“天可汗”。

    “我还以为他们要打起来了!要是他们真的打起来了,真的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啊!”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好可怕,这就是项王和李将军吗?太可怕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