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打通(1 / 2)

加入书签

南阳,宛城。

    十四万大军,以及数目差不多相当的役夫、辅兵,围绕着宛城修筑了大营,只有北面留出一个缺口,正合兵法所言围三阙一。

    关中的大军现在的称呼,还是西燕军,或者是李军。

    这个称呼,不光是因为支军队的两个主帅,都姓李,同时还因为整个西燕朝廷,差不多也姓李。

    李大郎和李二郎兄弟两人第一次并肩作战,分别任左都督和右都督。虽然名义上左为尊,并且作为兄长,李大郎应当是第一主帅。

    但因为李二郎的战功过于彪炳,并且跟诸将领也算都有过合作,所以李大郎在军中的影响力,是没法跟自己的二弟相比的。

    所以兄弟两人在没有任何的沟通之下,就形成了一个默契。

    军队行军作战等事,就由李二来主导,后勤供给等事,就交由大郎来负责。

    两人的合作还算是非常的默契,李二对自己的长兄也足够的尊重,所以兄弟两人算是配合的比较好。

    军中的将领,虽然大部分都跟李二毕竟亲厚,但也有一部分人跟李大郎走的很近。

    特别是往日李源的心腹旧部,不知道是出于授意,还是自发的,都跟李大郎走得近。

    一路上行军赶路,包括到了宛城之后,如何根据地形安营扎寨,兵力如何调配,都是李二一手操办。

    李大郎则把军需供应、民夫征调、辎重运转等处理的井井有条。

    而一开始,兄弟两人在出兵之前,就拍了密探探听消息,也对宛城内的情况有了些了解。

    首先,宛城是坚城。城高墙厚,如果没有里应外合,想要从正面攻破,只要守城一方粮食足够,那么能守多久都是个未知数。

    前提是,粮食足够。

    所以无论是多么有用的攻城器械,多么高明的攻城手段,都没有粮食重要。

    城内黄牛角有三万多的守军,是这么多年跟他从青徐地区一路打过来老底子,和部分在豫州荆州吸收的精锐,这三万人的战斗力并不低。

    但这三万多张嘴,加上场内十几万百姓,人吃马嚼。这粮食能吃多久?

    兄弟两人在仔细研究之后,就定下了围宛城不打,但要把宛城外围的新野、穰县、南乡全部拔出。

    最后只剩下一座宛城一座孤城。

    围城计划也比较顺利,李二派遣总管宇文觉攻新野,刘宗训攻穰县,穆长陵攻南乡,皆拔之。

    而豫州方面援军,由长沙王慕容德舆所率的四万步骑,从叶县出发,在过伏牛山的时候被李二亲自率军拦住了。

    双方在伏牛山和方城山之间,展开一场大战。

    此战李二率万余骑,对慕容德舆的四万步骑。

    李二令李孝杰率轻骑诱敌,让慕容德舆的骑军因为追击,和步军脱节了。

    随后伏兵尽出,两边的侯浚、张谨各率千骑进行合围分割,将步骑割裂,李二随后亲自率三千甲骑,猛攻燕军步阵。

    此战李二亲冒矢石,带着薛仁美、宇文萧等猛将连续冲阵五次,最终将东燕军步阵一举击溃。

    伏牛山一战,西燕方面斩首八千余级,俘敌两万余,余众皆逃散。

    东魏方面慕容德舆率数百骑逃出了包围圈。

    而李三郎的大军也顺着汉水一路赶到了襄樊,围住了汉水以北的樊城,并连续跟魏军进行了数次交锋,成功的压制了曹烜还想北上的心思。

    在房陵上庸待了好几年的司马修业其实也没闲着,这几年仗没怎么打,但粮食积蓄了不少,上庸和房陵这种山地为主的地方还能积攒下粮食,也足够看出这人治理地方是有些本事的。司马修业大概除了李元徽之外,最希望关中能尽快夺取荆州的。

    因为他跟李源有旧,李家能得势他是可以借着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