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不战而退(1 / 2)

加入书签

时间来到三月,江淮军各部,以及各郡辖下的郡兵都开始做出兵的准备。

    合肥新城的都督府内,幕僚和下面的书佐全都忙的不可开交。

    节堂上,李青莲拿着一份六安快马送过来的战报道:“戈阳城破了,敌军已经逼近安丰一线,距离六安和安风也不过百里之遥。”

    李元徽接过战报之后,自己阅看了一番,然后交给手下传阅。

    护军萧释之在看过战报之后立即道:“都督,西贼势大,安丰和六安一线要面对敌二十万大军,兵力不足,最少也要再派遣一营兵,以防不测。”

    李青莲也略一颔首,表示赞同。

    眼下,江淮的形势看起来很危机,六安方向要面对丁景珍的三十万大军。

    皖县皖口一带也要面对西魏皇帝曹烜和大将军游子路的水陆大军三十万

    而沿着大江一线,还有东魏数十万大军虎视眈眈。

    西北、西南、东南,三个方向的敌军号称百万.

    李元徽想到这突然笑了,“左一个三十万,右一个三十万,东魏这边还有好几十万,他们这是没学过数算?百万人?呵呵呵呵”

    作为主帅李元徽这一笑,也让节堂内的一众将领心里轻松了几分。刚才还有些肃杀和焦急,也都略微消散。

    出兵打仗,都得诈称一下人数。基本上都是翻倍来。

    基本上五六万人马都得说自己是十万大军,甚至二十万。

    但就现在东西两个大魏这个力度,都不是诈称,那是诈骗。

    百万大军你特么哪来的粮食能养得起啊?就是算上运粮的民夫和打杂的辅兵他也没这个数。

    太鬼扯了,还百万大军

    随后李元徽又来到地图前,指着皖县说道:“本将刚从皖县巡查过,城防坚固,工事完善,军械粮草齐全,有周本的庐江右营三千人,和庐江郡兵两千人,守城足以据敌。”

    随后又指向沿江一带:“濡须坞、历阳、江都、广陵,各有精兵把守。再令马得意率骁骑营游曳巡视,沿江的烽燧不懈怠,就可随时知道江东的动向,不足为虑。”

    “而我军真正需要关注的,只有这里.”

    说罢,李元徽把手拍在了六安和安丰的位置上。

    刚刚巡察过沿江防务,所以李四对于东魏大江对岸屯驻大军,搞什么悬而不发这种事嗤之以鼻。

    吓唬谁呢?

    要是能打敢打你还能沉得住气?

    所以,在缕清思路之后,李元徽当机立断,先打西北方向,已经推进到固始一线的丁景珍部。

    虽然号称三十万大军,但他估计最多也就十几万兵,还都是乌合之众。

    江淮十八营之中,庐江右营驻守皖县,天柱山营驻守濡须坞,徐州左营驻守江都,徐州右营驻守广陵。庐江左营驻守历阳。

    窦羡君率中垒营留守合肥,马得意率骁骑营驻防乌江,巡视江表。

    其余各部,除了淮南左营已经在安丰,淮南右营、广陵营、江都营、中军营、虎步营、突骑营、淮上营、怀远营、越骑营、武卫营,合计十一营约三万兵马,全部出动。

    李元徽从一开始,打算走的就是精兵路线。所在人数上,貌似只有对方的十分之一。

    即便是对方人数只有宣称的一半,也是五比一的比例。

    并且因为六安正好在淝水沿线,大军粮食运转可以直接走水路,甚至都不需要征调大批农夫运粮,水师就足够了。

    而且选在这个时候动手,西魏人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来扬州抢粮的。

    江淮三郡是他们附近最为富庶的地方了,去年的农业生产土地耕种是一点都没耽误,但西魏自己那边可是打了一年仗,现在全靠大燕的府库和常平仓。但这些粮食都是有数的,是能够吃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