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热热闹闹地场面(1 / 2)

加入书签

“东方红太阳升!”

    “东方出了个……”

    下午时分,一阵广播声突然打破了村里宁静的午后。原来是村里的喇叭开始播报,那洪亮的声音犹如一把利剑,直刺人心,让原本安静的山村瞬间变得喧闹起来。

    “喂!”

    “喂!”

    “社员们请注意了啊!”

    “社员们请注意了啊!”

    “下面播报一条好消息!”

    “下面播报一条好消息!”

    “今天晚上6点半,将在村北头的训练营内放映电影。请大家做好准备,届时注意会场纪律,管好自家的孩子们不得乱跑……”

    ……

    到了下午5点钟左右,一些心急的乡亲们都已经聚集在营地的门口着急的等待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是越聚越多,孩子哭、大人叫,人山人海看热闹。

    农村里的人一年到头的看不上一回电影,有的人这辈子还没看过电影呢。

    这个年月里,如果听到那个村子有放映电影的,临近的村庄都在躁动。

    要是能隔断时间就演场电影,那这个村子里的大人小孩好像都倍有面子。

    附近的小自然村一年到头捞不着这样的待遇,只能眼巴巴地盼着什么时候也能在自己的家门口看上一场电影。

    就这还是新华夏成立后,为了让更多的人们群众看上电影。于一九五零年,电影局在南都举办了第一期放映员培训班。

    全国各地选派了两千多人来参训,由于人实在是太多,连桌椅板凳都不够,学员们只好坐在院子里听课。

    后来这批人被分配到全国各地去,他们就成了“放电影的人”。至此,农村人也有机会在家门口看场电影了。

    最开始的时候,农村里放映电影是新事物,很多人还不会看电影,换个场景或出现个新人物就跟不上情节了。

    放映员还要当解说员。

    还有时候,放映员要在电影开始前先用幻灯片“预告”一遍人物和场景,“剧透”完再放映。

    当然在这个年代放电影的机会真不多,一般村庄有重大节日或者办喜事才会放,放电影就算是村里的一件盛事了,大家都会像过年般高兴。

    最高兴的就要数小孩子们了,通常前几天就谈论看电影的事。到了放映那天心情最为激动,放学铃一响就赶紧飞奔到家,扛着凳子去电影场占位置。

    大家都想占一个中间点的位置,所以要拼时间节点、要拼速度,当然这些都是小孩子们干的活,大人要干农活可没时间理会这些。

    眼瞅着门口的人群的数量不断地增加,把营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场面越来越拥挤。

    刘之野担心会发生踩踏事件,于是下令打开营门,让乡亲们进入训练场。并且派了一个班的队员,协助村干部们维持现场秩序。

    幸亏小雨不大,经过下午的阳光照晒,场地只是有些湿润,没有踩踏出泥泞不堪的痕迹。

    在六点钟时,许大茂带着两个人,满脸得意地开始操作起摄影机。他们悬挂起影幕,仔细调整位置,准备放映电影的事宜。

    由于营地里已经通电了,就不需要发电机,否则他们还嘚摆弄一阵儿发电机才行。

    过了一会儿,吃完饭后,集训队员们列成一个个方阵,喊着口号整齐划一地走来。

    人群顿时被吸引住了,喧闹声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安静和期待。

    几百号人身着统一的白色制服,步伐铿锵有力,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队员们的口号声在空气中回荡,如同战鼓般激昂,让人不禁为之振奋。

    “一二一,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立定!”

    “坐下!”

    “哗!”地一声儿,紧接着,大家整齐地坐回了座位。看到这一幕,一些村民忍不住自发地鼓起掌来。

    迟登一会儿,刘之野等领导,也走了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