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原路折返(1 / 2)

加入书签

武关道,商邑。

    南山秋霖泛滥,丹水汹涌,漕运暂停将近半月。

    商邑城内,王邑正阅读马腾写给他的挽留书信,陷入犹豫。

    关中战事进展迅速,虎牙军推进很快。

    消息延迟,王邑只知目前虎牙军主力向池阳集结。

    而现在信中马腾讲述,关中已经统一。

    对王邑来说,最重要的是北地郡守段煨的态度。

    见房檐雨水落下如珠帘,贾逵就用这雨水清洗了双脚,双手,这才进入。

    潘濬确认书信无误后,两片木牍文字面对着贴合,用麻绳扎紧,又在木牍上书写寄信人和收信人。

    如果可以的话,他也不想背井离乡,带着宗族亲戚去荆州赌刘表的良心。

    对,虎牙军要肃清盗匪,这才是潘濬潜意识里认为虎牙军治下要恢复亭驿、传邮体系的关键。

    城内馆舍,王粲身子单薄,已经披上了羊裘。

    巷口等候看热闹的宗预迎接刘望:“先生,这是冢岭山盗匪,听闻黑公教令,故来请降。”

    每一个急,都比上一个急大三分。

    城邑、乡社之外,想要切断盗匪的流窜,那就要建设亭驿、传邮体系。

    泥砖围好木炭,王邑才将三足铜釜摆在泥砖上,转身出去接取半瓮雨水注入铜釜,又取一撮清茶放入。

    二十几名受他器重的士人围坐在客厅里,为了冬日保暖,这客厅面积有限,所以二十几个人前后坐成两圈。

    河东承平十余年,王家繁衍生息,现在正是新一辈成长的时节,怎么可能会缺待嫁的好姑娘?

    等到九月中旬,丹水漕运会短暂恢复的,怎么也能持续到十月底。

    贾逵这才脱下屐履,解下蓑衣斗笠。

    谁都不是单身一人,都有乡党士人需要去通知。

    “只是,黑虎牙如此善战,更兼年轻,就恐他有孙策之失。”

    王邑抬眉看贾逵:“我已生出返回之心,现在看来,梁道用武之机来矣。待雨水停歇,梁道就北出蓝田,探查关中变化。你若将我劝回关中,未来也有立身之地。”

    “王公。”

    “梁道啊,你看看这马寿成所书,我一时难以相信。”

    送他出关中的旧吏、门生多数已经返回,贾逵哪怕步行也要送他到荆州安顿好后才会返回。

    不管是司马芝,还是主管丹水漕运的宣良,都在恢复建设驿站、传邮体系。

    贾逵来时又起风雨,贾逵脚踩一双木钉屐履,咯噔咯噔顺着走廊地板来到王邑的小庭院。

    “王公栽培之恩,仆不敢遗忘。”

    “好事不可尽享,我无意与马寿成相争什么。”

    现在下山,官府就会分配田地。

    如马腾信中挽留的那样,这次去荆州是漂泊寄旅仰人鼻息,而留在关中他才能有所作为,也能惠及子孙。

    贾逵折迭帛书双手奉上:“若黑虎牙此般善战,也就可以理解马寿成这般殷切。”

    他知道黑熊很能打,却没想到关中十部如此不经打。

    所以马腾图什么?

    图的还不是王邑对河东地区的影响力?

    最后希望亲爱的表兄能为他送来一些钱财和绢帛,并着重讲述了临近九月的寒冷,以及绢帛誊抄书籍的必要性。

    “是,先生。”

    其中一些人对司马芝命运的变化已经到了心绪难平、念念不忘的地步。

    他一个落魄的西州士人,去了荆州,能受到多少优待?

    犹豫再三,王邑准备找贾逵商议。

    潘濬书写后阅览全文,又担心表兄不肯尽力,当即又在末尾另起一列,写下三个急。

    甚至可以这么说,虎牙军向渭北诸将进兵的导火索,就是王邑险些被劫杀。

    贾逵敛容,就提议:“马寿成与黑虎牙定有翁婿之盟约,王公族中可有适龄贵女?”

    靠近就见北门大街城门附近跪拜了百余人,男女老少都有,还有几个孕妇以及抱着婴孩的哺乳妇人。

    哪怕这只是出于贾逵的为人原则,也值得王邑付出信赖。

    明年夏收之前,官府也不会看着他们饿死。

    虽然信中黑熊已经说了,会让司隶校尉钟繇亲自来迎接他……可这样把他架在火上烧,真的好么?

    所以潘濬本能的断定虎牙军会分散饲养马匹,裁汰马匹充实、恢复驿站几乎是一种资源的再利用。

    就连死因,都有些可笑。

    图的还不是王邑这位前镇北将军的影响力?

    “王公,马寿成不会拿这种事情说笑。”

    虎牙军统一关中,他司马芝也将一飞冲天。

    同时也意味着凶险,虎牙军崩解,想乘机弄死他的人也将数之不尽。

    他则翻阅黑熊的手书,真的是没有想到黑熊这么能打。

    用薄被盖住双腿、肩背,盘坐在破旧桌案前取出两片木牍,研墨后向表兄蒋琬写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