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不败之地(1 / 2)

加入书签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漏风的偏厅内,黑熊、卫觊都不敢疏忽。

    谨慎面对这场谈判。

    卫觊不时悄悄观察对面俊朗面容,心中也是感慨不已。

    黑熊端茶吹了吹茶汤,才说:“我最初与元常公商议进攻华阴,只是想夺粮食、人力充实潼关。等我攻陷华阴后,才察觉不经意间触犯了马腾等人的忌讳。”

    对此言论卫觊也是轻轻点头,挤出苦涩笑容:“元常公也提及此事,仆与元常公未能预料将军部伍如此善战。”

    更令卫觊感到惊悚的是黑熊反应这么快,几乎就比他和钟繇慢了一步。

    马超反应也快,钟繇率骑士渡过渭水与青州兵联合扎营时,当夜马超就带人跑了。

    一战攻陷华阴,对钟繇、卫觊来说就是意外中的意外。

    黑熊继续说:“对我来说,袁氏又或是马腾、关中群帅,都是可以从容收拾的。他们不敢强攻坚城,我敢。渭南各县都有驻军,也不是他们能轻易攻陷的。”

    卫觊点头承认这个观点,这也是他们抛弃关中群帅,果断选择跟虎牙军深入合作的关键因素。

    见卫觊认可,黑熊继续说:“所以关内各军,我应当是最强的。关内群帅多而杂乱,他们不可能尽数响应马腾,猝然之间马腾聚集兵马不会超过两万,这个冬季不会超过三万人。”

    “将军多虑了,仆与元常公预料,马腾半月内聚兵不会超过万人。大约到了九月,渭北各处屯帅才会聚兵。”

    到时候部曲、民壮动员起来,到底支持哪一方,暂时也不会太明确。

    关中群帅也不能断定虎牙军下一次攻城还能这么犀利。

    精锐士兵是消耗品,补充不易。

    所以有个关键的催化剂,那就是虎牙军的第三次攻城战。

    卫觊观察黑熊神态变化,提议说:“故而,元常公希望将军能暂息怒火,放任马腾。如今若再攻拔槐里,虽能重创马腾,但也会让关中群帅人人自危。”

    真的不能再去打槐里了,打下槐里,抓住马腾的家眷,军吏团队的家眷,马腾不死也要残废。

    可这会证明虎牙军拥有极为强悍的攻坚能力,到那时就要面对渭水北岸的关中群帅。

    不是说这帮人不好打,而是这帮人会再次搅乱关中,正如当年李傕郭汜时期那样。

    李傕、郭汜是死了,可当年那么多的中郎将、校尉、杂号将军还活着。

    他们能追随董卓强行迁徙雒阳士民,追随李傕郭汜疯狂抄掠关中百姓,那再疯狂一次也不算什么。

    见黑熊不反驳,卫觊耐心解释:“元常公知道将军有练兵之能,马腾纵然能聚兵万人。可将军也能精练部伍,如此破马腾后,收降其众,也不至于尾大不掉。”

    一口吃掉马腾,就能针对渭北各路渠帅发动攻势。

    只要保证足够快的破城攻势,那每破一座城,都能获得降军和粮秣补给。

    连续破三四座城,不想死全家,认清局势的各路群帅就会跪下求饶。

    所以放纵马腾,给马腾一个发育期,也等于给自身争取到了宝贵的练兵时期。

    在马腾完成全面动员前,战争主动权就在己方手里。

    等马腾完成战争准备,那就开战。

    黑熊点着头,自己的确对袭击槐里存在顾虑。

    是不想进一步摊薄兵力,在消化那五千步兵之前,他不想采取什么军事行动。

    否则战争陷入僵持,那掌握机动部队的钟繇,其他观战的势力,就能取得主动权,这不利于自己。

    想了想,黑熊认真看卫觊:“我前后两次邀请杜畿,想跟关中士人联合,一起做一番事业。奈何杜畿眼界甚高,始终视我如同贼寇草芥。我不知元常公究竟是想借我之手还关中太平,还是想与我一起做一番事业。”

    卫觊认真聆听,总觉得黑熊头上的黄色头巾有些碍眼。

    想了想,卫觊还是从袖囊中取出一叠帛书双手递上:“将军,此元常公之心愿也。”

    黑熊伸手接住,铺开垂眉审视,这是一张长度四尺有余的帛书,载体是绢。

    绢是平纹织物,天生就有纵横可见的明显经纬纹理。

    钟繇书写的一颗颗指头大的楷书很是齐整。

    帛书上,钟繇阐述了他的公府联合执政思路,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匡扶汉室。

    见此,黑熊摇头:“我可以同意元常公的处置办法,等扫平关中群贼,自会支持元常公开府执政。”

    曹操不可能轻易让出独霸公府的权柄,许都朝廷是被曹操绑架的,所以也就别指望荀彧、陈群这些人帮钟繇提案。

    想要让钟繇的公府立足于许都,那就要向许都进兵!

    以军事手段,将钟繇扶到公府的位置上。

    黑希思索着:“我也能答应出兵,以光复雒都为底限。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迁天子到雒阳,这样元常公在雒阳参政,才能保住身家性命。若是去许都,恐怕会暴病而亡。”

    见黑熊认真思考了钟繇的解决乱世的思路,这不仅仅是用来解决乱世的,也是用来限制天子权柄的。

    是许多士人眼中,这是一种治理天下且相对理想的执政框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