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鹿门山学(1 / 2)

加入书签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鹿门山前,黑熊手牵甄宓望着山道两侧的一对梅花鹿,更感神奇。

    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异传说,最近的比如袁绍讨董时就做梦得到一口思召宝刀,梦醒后就见此刀在身边,如似天授。

    再远一点就是泰山名士、公卿胡毋班被泰山府君派遣黑甲鬼骑相邀赴宴,并请胡毋班给女婿、黄河水伯送信。

    而眼前鹿门山也是有类似的传说,建武中期,刘秀与习郁巡游这里,两人一起梦见山神。

    梦醒后谈论起来,彼此对照,发现梦到的山神竟然一样,是两只梅花鹿。

    于是刘秀命令习郁立祠于此山,刻两头石鹿在山道路口两侧。

    百姓称呼这里为鹿门庙,于是山名也就跟着改成了鹿门山。

    这个习郁后来就在襄阳东郊修建庄园,是本地冠姓,鹿门山一带也是习郁后人让给庞德公讲学、隐居的。

    原本庞德公住在山下鱼梁洲,这里与刘表的鹰台很近。

    刘表经常设宴鹰台,汉水对岸就是荆襄名士庞德公,于情于理就该邀请。

    偏偏庞德公不喜欢刘表,为避免冲突爆发,庞德公隐居鹿门山讲学。

    为避免刺激刘表,在鹿门山东侧讲学,隔的远远。

    至于鱼梁洲旧宅,就让给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居住。

    也因鹿门山的历史渊源,这里虽是庞德公的讲学地,可其中襄阳习氏子弟颇多。

    庞统与习祯交情莫逆;庞统弟弟庞林更是娶了习祯的妹妹。

    这些年荆州局势稳固,鹿门山学子规模也已经成型。

    其中庞统与诸葛亮并列称首,庞统一系的二号人物是习祯,诸葛亮这边二号是马良。

    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诸葛亮对庞德公执弟子礼。

    总之,刘表、蔡氏、蒯氏之外,庞德公手里形成了另一个新锐士人集团,凝聚力极强。

    这个士人集团,自然跟刘表兴办的官学一系士人存在路线、方略上的矛盾。

    黑熊对鹿门山士人不存在任何幻想,只是纯粹带甄宓来转一转。

    鹿门山学位于此山之东的一处平缓坡上,上下屋舍阶梯而建。

    最显目的是坡上有一座竹木搭建的大型雨棚,应该是庞德公讲学之地。

    黑熊与甄宓来到坡下,路边立着齐腰高不规则的石柱,雕刻四个字‘鹿门山学’。

    没有人值守,更没有篱笆、墙垒。

    不防窃贼盗匪,也不防山里野兽。

    随行的四名白袍甲士持戟叉腰立在山门左右两侧,黑熊、甄宓、道兵吕布一起沿台阶而上。

    渐渐走近,就见大棚之下几十名士人正聆听一人讲学,而棚外不设阻隔,几名路过的山民穿短衣,带着猎物就席地听讲。

    还有十几名游学士人,未正式拜入山门,只能在棚外旁听。

    黑熊目光左右打量,认出了前排落座的徐庶,没想到这个人会那么快离开庄园。

    不过也能理解,荆州小民都清楚鹿门山学子与州府不怎么融洽。

    鹿门山一系,跟刘表一定存在无法融合的矛盾。

    一方是开拓进取派,一方是贪图享乐的保守派。

    这两个派系关系太近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不是简单的地域区分,纯粹是志向不同。

    简单来说,就是庞德公这一伙人看不上刘表,觉得刘表不是值得效力的人。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甘宁学问不行,不然也能混到鹿门山。

    心中思索着,也就陪甄宓聆听五经讲义,大约一炷香的时间,讲学的老者才停下,一众士人起身施礼送行。

    竹棚外旁听的游学士人、山民也起身施礼,待那几个人走远,山民们最先离去,然后才是游学士人。

    哪怕他们要讨论,也要离开鹿门山学区域,去外面讨论。

    一些低声议论也传入黑熊耳朵,才知道刚才讲学的是大儒宋忠,协助刘表正式开办官学、小太学的关键领袖人物。

    随宋忠一起离去的是庞德公与司马徽,大概只是临时的学术交流。

    宋忠这类官学大儒、讲师会时不时来鹿门山交流;庞德公、司马徽也会前去官学讲课。

    思索间,徐庶走出竹棚,先是审视黑熊身后跟着的高壮白袍卫士,又随意瞥视两层白纱笼巾遮面的甄宓,才说:“我鹿门山学中,这还是第一次有佩剑之外的军械。”

    “此言不然。”

    黑熊回头眼睛上翻注视吕布所持的方天戟:“此地成为鹿门山学前,必然有军械出入、驻留过。”

    斗嘴一句,也不示弱,仔细打量气度精悍的徐庶,又见其他士人从两翼而来,隐隐有半包围之势。

    这一刻,黑熊有点想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