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让大明百姓扎根(1 / 2)

加入书签

最后一条流放囚犯,古今中外都有例子。

唐宋时期,中原王朝天天搞流放岭南,最终让两广之地有了足够多的人口,逐步同化为汉家地盘。

后世的新西兰,澳洲,也都是流放囚犯的地方。

让没有犯下必死之罪的囚犯,去边疆殖民地生活,为国家开疆拓土,也是一种恕罪了。

“有道理,军屯,移民,流放囚犯!”

“这三策总结得妙啊!”

“论治国,好大孙,咱也不如你啊!”

朱高煜对朱高煜大加称赞,眼中满是欣喜。

这些结论,他提不出什么意见,都是十分实用之策。

“有了足够多的百姓和人口,只要把荒地开出来,种上粮食,他们就算在这片大陆扎下根了!”

“到时候等他们生下儿女,就算赶他们走,他们也不肯走!”

华夏百姓对土地的热爱是,会深入骨髓的。

不论到了什么地方,都要想方设法的种点东西。哪怕是在高楼上的花盆里,也要种几颗菜!

而一旦种下东西,也就意味着他们在这片土地扎下了根,将其当成了第二个家乡。

随着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这片新大陆,必将永远变得大明的国土!

“皇爷爷,正是这个道理!”

“只要能种东西的地方,都是我大明百姓的家!”

“新大陆这片沃土,不仅能大片大片的种粮食,还可以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用来与大明本土吗贸易!”

“首当其冲的,就是棉花!”

“棉花可以用来纺织棉线,织布做衣服,还了做棉鞋棉被,帮人抵御寒冷,价值十分重大,甚至比苎麻还重要!”

“华夏神州的地方,都是百姓的口粮田,是不舍得用来种棉花的,若是让新大陆大面积种植,然后推动两处地方进行贸易。”

“不仅可以为我大明带来无尽的棉花棉布,还能保持两地的联系,时期不至于断绝沟通,断了感情之线,可谓是一举多得!”

朱元璋听完之后觉得可行。

朝廷的号召,加上开荒的口号,必然会有大量的百姓愿意前往新大陆。

而大明王朝急缺棉花等经济作物,棉花又是耐储存的物品,可以鼓励百姓在这片大陆上广泛种植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再用船只运回来,为大明王朝提供原材料。

甚至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直接建立新的作坊,生产成品棉布,运回大明。

大明朝的土地非常的紧张,都要用来种粮食。根本没有多余的土地来种各种经济作物。但是在这片陆地上种植就可以了。

反正都是无主之地,大片大片的荒地,根本开发不完,根本在意到底是种植粮食还是种植棉花。

只要有的种,有收获,百姓们日子就会越来越好过,就会安心的再次安家落户!

“棉花不是个稀奇东西,但咱还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大的用途!”

“好大孙,你这个计划很好,肯定会得到百姓认同的!”

朱高煜淡淡一笑,他可是知道,后世的棉花纺织品贸易,到底有多么大的规模,养活了多少人。

而且,他的目的还不止于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