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强插一手】(1 / 2)

加入书签

新的一周。

    林正杰来到中环毕大街20号的会德丰大厦的23楼会德丰集团总部,这幢大厦一共是24层高。

    一路上,洋人职员还是比较多的,这是洋行的特色。林正杰本人不歧视洋人职员,他是一个华洋职员皆可以用的老板。

    走进会德丰集团的会议室,洋人高层占据七成,华人高层占三成。当然,集团主席、行政总裁都是华人,这才是关键的。

    收购会德丰集团已经有半个月时间了,袁天凡也调研了半个月时间,如今也该实行‘改革计划’了。

    所以,袁天凡一开始做了‘发展计划方案’汇报。

    “地产领域,会德丰集团持股置业信托45%股权,置业信托持有联邦地产43%股权、置业信托持有夏立文发展61%股权我们的计划是,将置业信托进行私有化。”

    置业信托拥有三幢中环物业大厦,包括:

    会德丰大厦,中环毕大街20号,高24层,楼面22万平方尺;

    连卡佛大厦,皇后大道中(位置相当好),楼面19万平方尺;

    马登大厦(毕打行),在会德丰大厦和华人行之间,楼面10.5万平方尺。

    至于联邦地产,当年卖掉了联邦大厦和国际大厦,获得大量的现金流。这些现金流,大部分已经用于股东分红;所以置业信托业分到不少资金,而置业信托分到钱之后,将钱用于回购当年参与会德丰大厦、马登大厦的建筑的股东手中股份。

    当年会德丰集团好大喜功,本来可以独自重建会德丰大厦、马登大厦,但马登非要用最少的钱,干更多的事情;所以这两座大厦还邀请了长实、锦兴置业(张玉良家族)投资,但后来地产从高峰时回落,置业信托又花高价买下长实、锦兴置业的股份。这件事,让置业信托的小股东还是非常不满的。

    这就相当于,如果地产形势良好,长实和锦兴置业可以大赚一笔;但结果地产形势萎靡,这两家股东却可以全身而退,风险几乎没有担。

    有钱可以赚钱,但是不用担风险,天下这种好事,就被当时的会德丰大股东们如此。

    当然这样一来,会德丰集团拥有45%的置业信托,总算可以全资拥有这三幢优质大厦。

    林正杰询问道:“资金问题呢?”

    袁天凡马上说道:“可以供股集资,亦可以贷款。如果是地产是加强业务,那么零售百货是稳定,最后的航运只能减资产。会德丰集团的航运也,我们准备通过一系列减少船只,也只能保证不会被破产,但要想扭亏为盈,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林正杰点点头,说道:“嗯,将会德丰集团的航运业务,清理后只剩下会德丰船务,其余两家联营企业后期只剩下上市公司的壳,可以作为资产出售。整个会德丰航运最终剩下的吨位,不要超过五十万吨。”

    袁天凡说道:“是的,这个计划我们已经开始实施!这样一来,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凑集资金,用于加强地产上的资产。”

    需要钱去私有化置业信托,至于联邦地产和夏立文发展,等旗下的项目卖完,差不多也可以作为壳(上市公司的壳),先备着。

    林正杰当机立断,决定将包宇刚一军:“马上安排会德丰集团供股集资,既可以凑集资金,又可以拥有更多的散户。”

    上个月,会德丰的市值飙升至40亿,即溢价60%,但收购完成后,会德丰集团的股价并没有下跌。没有出售的10%散户,对泰富集团入主会德丰,似乎是非常看好。

    当然,这10%散户里面,有不少是机构投资者。在大家看来,会德丰集团本来就资产丰厚,将来前景非常大;如今再加上林正杰来掌舵,继续投资也是可以的。

    袁天凡问道:“泰富集团是否全额认购?”

    林正杰说道:“看情况,但泰富集团可以全额认购!”

    泰富集团的持股,可以被稀释至51%的样子。

    林正杰的真实想法,是稀释九龙仓的股权,后续依旧会继续下去。包宇刚没有得到控股权,不可能一直耗在这个上面。

    发行新股,也可以让会德丰集团的股票交易正常化!

    最后,林正杰在会议上说道:“董氏航运有意出售他们手中的现代货柜股权,你们安排一下接触,准备买下来,归纳于会德丰集团旗下。”

    袁天凡大喜,这可是进入货柜码头的好时机,虽然只是‘联营公司’,但依旧大有可图。

    “好的”

    两天后,会德丰集团便宣布和董氏航运达成一项资产交易,由会德丰集团以3亿港币的价格,买下董氏航运手中20%的现代货柜码头股权。

    交易传出,香港商界人士纷纷有种‘狼来了’的感觉。

    在泰富集团没有收购会德丰集团之前,林正杰的名次尚且排在包宇刚、李家成之后。但如今的林正杰名次,却隐隐约约超过了包宇刚、李家成。

    和‘长实系’相比,虽然会德丰集团没有和记黄埔业务庞大,但泰富集团则拥有会德丰集团、港灯两个大型企业,且拥有中巴、九巴,故有人认为‘泰富系’实际上已经超过‘长实系’。

    至于‘九龙仓系’,在失去会德丰集团之后,包宇刚已经彻底沦为一个靠收租的财阀,‘多元化’的梦想就此中断。

    和记黄埔。

    李家成和马世民正在办公室里交谈,对于会德丰集团收购20%的现代货柜码头,李家成是非常警惕的。

    “你怎么看这件事?”

    马世民上任和记黄埔不到一年的时间,也没有前世的业绩——收购港灯,故此时还是急切想做出成绩,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物超所值。

    “林正杰此举,不过是打进现代货柜码头,而占有20%的股权,也不足以让会德丰拥有话语主导权。后续方面,就算林正杰想主导现代货柜码头,也需要和包宇刚家族竞争。最后,由和记黄埔全资控股的‘国际货柜’已经在葵涌拥有较大的份额,同时和记黄埔拥有丰厚的现金流。所以在货柜领域,李生你不必担忧。六号货柜码头,港府那边有意让现代货柜和国际货柜共同开发,届时,我们可以通过交换二号货柜码头,来独立开发六号货柜码头这个大型货柜码头,而现代货柜码头的一众股东,想必不会拒绝,他们无需拿出资金开发,便可以通过交换,来获得码头。”

    李家成闻言,眼前一亮的说道:“你这个交换的策略非常好,就用二号货柜码头来交换权益。”

    二号货柜码头,是当年国际货柜公司,也就是和记黄埔,从日本大山船务手中买下来的。除此之外,国际货柜目前还拥有4号货柜码头。

    马世民的意思,是用一个完整的2号货柜码头,来交换六号货柜码头的半数权益,但这个六号货柜码头却需要投入巨资开发。

    现代货柜码头的股东分散,所以同意这个可能性很大,因为不用投资。当然,国际货柜码头也不吃亏,因为6号货柜码头有4个泊位,而2号货柜码头仅1个泊位。

    虽然泊位不是一个货柜码头的全部价值,毕竟还有陆地上的物业,但泊位确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泊位多,意味着处理的集装箱更多更快。

    马世民说道:“所以老板不需要和林正杰直接在货柜码头上的竞争,他在这方面才刚刚开始,而我们和记黄埔已经拥有丰厚的经验、和领先的资产.倒是,如今和记黄埔的现金流充裕,我希望它尽快向海外投资。”

    由于没有港灯收购,和记黄埔账上的现金流非常充裕,此次若不是会德丰集团与和记黄埔的资产重复,李家成绝不会轻易放弃的。

    李家成犹豫了一下,说道:“再等等,不过你们可以先考察,海外投资一定要谨慎,怡和便是前车之鉴。”

    他犹豫的原因是,现在才刚刚签署合约不久,他要是马上跳出来迁资,可能会有损和内地的关系。

    马世民也知道,在这一方面,李家成考虑的比他们更多,前面的李察信等管理层,便是在这个上面触犯了李家成的龙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