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第五十八章(1 / 2)

加入书签

唇槍舌战自来是文人思辨的利器。

若是嘴皮子上的功夫没练到家,往往被牵着走的人就是自个。这种感觉萧钺从前少有,今日却是在虞玓身上体验到了这点。

“……诸士大夫子弟,无不幼年启蒙,读《诗》《礼》《传》等常在多数,其诗书礼仪莫不精通。向来少有贪图仕途经济之辈,皆乃麟凤芝兰!而那面朝黄土,寒窗莽撞之徒,如何能与我等为伍?”

有那来客愤慨,立于亭中激昂而语。

虞玓自斟自饮,吃下那香醇的酒液时,连同眉梢都泛红起来。

想吃茶,那便吃茶。

此刻想吃酒,那虞玓便吃酒来。

不去管后头如何,他有时却也随性。

他斜睨那来客一眼,从容淡定,“晓诗书,通礼仪,有才气。确是风流人物。既瞧不得刀笔寒门之流,亦以俦类为耻,那何须在意某之攻讦?不过是一小儿痴语,放于学子眼中,亦是胡言乱语,何至于此?”

“虞二郎,你自同出士族,缘何落于泥泞愿与牛马驱使?莫是富贵仕途蒙蔽你的双眼?!”

虞玓抬手,拎着小酒壶走到他的面前来,挑眉如锋,“做当做之事便是牛马驱使?若你认为为官做事便是如此,若你如此冰清玉洁不贪图仕途,今日归家于父辈请辞,自离那崇贤馆内!凡事……可莫要宽于律己,严以待人。”

他的嗓音清冷,此言一出,那开口之人语塞。

在此人看来,这等凭借世家门第出身所走的门路,如何是那需拼搏厮杀的科举能相提并论?!

在诸多世家子弟眼中,要么是不屑于科举刀笔,自认无需经济仕途;要么是自持身份,认为行那诗书礼仪之道者,无不是芝兰玉树之辈,万不能被那些面朝黄土驱使牛马的粗俗凡夫所玷污……这两种想法或别有不同,却一同形成今日之偏颇。

虞玓敛眉,便是有些无趣了。

萧钺漫步而出,抬手挡住了旁人要出口的话语,“分明你我是一家,缘何至此?”

虞玓抬眸望向萧钺。

萧钺出身乃是兰陵萧氏,与会稽虞氏同出江南,乃是自前朝遗留至今的士族大家。虽未有山东士族那般门第高贵,却也是不可多得的世家。

虞玓淡漠地开口,“三郎,莫要忘了我的出身。”

萧钺微怔,先是思及永兴县公,随即才想到往日京城长安内的诸多传闻。听闻虞家二郎自幼流落在外,乃是在两年前方才归家。

虞玓信步走来,指尖拎着的小酒壶一晃一晃,“君以为,这天下是何人的天下?

“世家之天下?

“圣人之天下?”

虞玓立定,站在萧钺的面前来,直直望着萧钺的眼来,“皆是错。

“这天下,是百姓之天下!”

他双指并拢,

遥遥指着院外墙,声虽轻,意却重,“秦王政自名‘始皇’,欲其天下千千年,万万年!君不见今日之天下,却是李氏皇朝!可这百姓,八百年前如此,八百年后亦如此!

“高坐殿堂却耻于落地,张口闭口便是诗书礼仪,某看孔孟圣人却不会收那等心里修德,独吃自疴之徒!”

虞玓环视亭内,一字一顿地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无需某来教吧?”

杜荷掩面。

今日之筵席,还未过半,就已然落败。

他踌躇片刻,心知虞玓乃诡辩之思,分明今日欲说的是他抨击世家士族此事,却三言两语被带到士族与寒门的矛盾上来……其根源虽在,却是常年被忽略。

不,正如虞玓所言,不是备受忽略,乃是这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法子,其根本依旧是会动摇他们的利益,故而哪怕不利之流盛行,却也少有去更改的举措。

如那科举能走行卷者,必定有些家底。而能登堂入门,真的使得行卷被朝官大儒所看中,再上那行卷榜者,则必然是那些出身门第上乘亦或是声名远扬的学子……而这两者,都万不是寒门所能触碰。

从伊始便是不公,在掀开遮羞布后,如何能让贫寒学子平愤?

虞玓其实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

杜荷打了个激灵。

他突然想到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

从来太子殿下的身侧皆是杜荷与赵节陪伴左右,再有那汉王李元昌,可自此事始,本该是太子最中坚力量之一的杜荷却从未接到太子殿下的任何暗喻。而今日……杜荷环顾四周,李凤没来,赵节亦如此。

他们两人与虞玓的私交不错,为何今日不曾出现?

杜荷的手紧握成拳,垂下的眼眸有些艰涩,一个若隐若现的猜测已然浮现。

世家世家……

等等……他猛地抬头,望向那亭中正与萧钺激辩的虞玓。若一切正如杜荷所猜测的那般,他与太子殿下竟有此默契?

分明身在两处,却如一同行事!

在这可道是寻常的一日里,尚书省内却也忙得不可开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