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第五十五章(1 / 2)

加入书签

虞世南笑看着虞玓,“以你的脾气,倒是也真能忍得下来。”

虞玓平静地看着摆在他面前的棋盘,上面的棋路让他有些捉摸不透,“王老夫子对我有过教诲之恩。王修远能一下子叫破我与他的关系,至少确有其事。”

王修远之所以在诗会上突地停下那略显刺人的态度,无非是想起了虞玓的名字。

杜荷介绍的时候,王修远犹觉得有些耳熟,再等虞玓说话,那种性格与模样愈发让他想起记忆里流逝的片刻,好悬才扒拉出来笔力苍穹的“虞玓”二字。

是在他伯父的来信上。

其年纪相貌皆是吻合,故而才敢直接叫出伯父的名字试图相认。

虞世南笑道:“他们这些世家子弟虽然有些傲慢,但是旁的礼数却也是知道的。”不然王修远不可能在用家法责罚了王修林后,还带着他登门赔礼。

当然这其中多少也应当有那位经学博士的缘故。

他们两个人一边下棋一边聊天儿,在这雨后的秋日里显得很是悠闲,只不过那棋盘上的战局却厮杀惨烈,你来我往间,白子渐渐落了下风。

“你是说你所写的文章已经被太子殿下拿走了?”虞世南表现出了一定的诧异,毕竟就在刚才虞玓已经把他所写的内容重新复述了一遍。

那文章的煽动性可是极其强烈,一旦被用……

“你知道太子殿下会用这一份文章来做些什么吗?”虞世南的语气听起来有些沉重,原本要落下的棋子也收在掌心,抬头看着坐在他对面的虞玓。

虞玓沉稳地点点头。

“虽然太子殿下并没有说清楚,然他知我必定清楚他的意思。”虞玓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拗口。

虞世南叹息说道,“你所写的文章煽动力很强,虽然有些偏颇,可一旦使用便容易引起激愤。”虞世南重新落子,把虞玓的棋路逼入困境。

虞玓敛眉,叔祖所说的问题,他已然有所发觉。

“若能与助益,倒也无妨。”虞玓思索着棋盘的对弈,边漫不经心地说道,“文章所著,本就有其意义。所书所著,能为太子殿下增添些成算,也算是尽了责。只是……若殿下有所为,怕是要牵扯到虞家。”

这才是虞玓有些担忧的地方。

虞玓一人独身,纵然是死也是无谓。可若是牵扯到了虞家……

虞世南淡笑,“这有何惧?我一介糟老头子,你那大伯父又不是甚重要职务,便是攻讦又能如何?”

虞玓落子,“一旦起事,非落幕不得终止。”

“殿下若有意,早晚的事情。”

爷孙俩打着机锋。

虞玓微弯眉眼,“殿下,怕也是看重了我的身份。”

不然此事,何以定要虞玓来做?

虞世南颔首,“虽是临时起意,可若是换

我来做,倒也想不出更合适的人选了。”

他且笑着同虞玓说道,“待洛阳事过,不出三日,或许就知晓了。”

虞玓的指尖敲了敲棋盘,“叔祖若是在执着于此事,怕是要被我翻盘了。”虞世南笑着摇头,看着没有半分阴霾畏惧的虞玓,纵是清楚将来事态如何,却还是依旧默许了他的做法。

今日这棋,下得倒是有趣。

九月二十八日,崇贤馆内,虞玓被东宫来人恭敬地请走了。

李翼挑眉看着杜荷,却没从他脸上看出来多少的表情。他抬脚踹了他一下,“你这些时日怎么回事?”怎么看起来比办诗会前还要懵逼?

李翼到底是宗室子弟,那种场合他懒得掺和,那日诗会就没有去。

杜荷幽幽地看了眼李翼,若非太子殿下下了禁言,不然他倒是很想和李翼畅所欲言。眼下他已经把杜家别院的侍女家奴清理了一遍,确保不可能走漏任何的消息。

他有种预感,风雨欲来。

宫墙屋檐下,流淌的雨水卷过厚实的石板来,蜿蜒的水渍被逐渐冲刷干净,难得秋日连绵的雨势依旧不停,不过午后时节,昏暗的宫殿内就需要燃起明亮的蜡烛来。

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坐具。

精致低调的纹路被软绵的毯子所覆盖,其上摆着一条狭长的桌案,绿红两色的棋子分搁两处,厮杀的士卒在棋盘上卷成绿红两股势力,虽红色分明占据了上风,可绿色生意勃勃,丝毫不肯相让。

其路数诡谲,却透着一种不肯退却的凶狠。

太子殿下悠悠地说道:“虞玓的棋路倒是有趣,与虞公别有不同。”

虞世南曾是他的老师,李承乾自当是与他对弈过的。

虞玓一板一眼,在落棋后,平静地说道:“苦熬出来的。”

太子俊秀的脸色浮现出淡淡的诧异来,随即是沉沉的闷笑声,“果然有趣。”

虞玓敛眉,他所说的当是实话。

他眼下的棋路,那可是与虞陟一日一日苦熬出来的。在那日日夜夜的磨炼中,为了让虞陟能一直陪练,虞玓可付出了好大的代价。

虞陟:我呸!

这棋面已成定局,绿色纵然反扑狠咬,终究还是渐渐败亡在红色包围中。

虞玓待细看,没再落子,“是我输了。”

他平和地说道。

太子殿下随意地捡起来几颗圆润的玉石棋子,浅笑着看向虞玓,“你已知前途漫漫?”

“殿下难道不知?”

虞玓若无其事捡着棋子,把那红绿两色重新分拣回归棋盒里。

“善哉!善哉!”

李承乾朗声大笑,舒畅至极。

《贞观杂报》是大唐唯一的报纸。

虽然说是报纸,实则从未印刷过,全部的消息内容尽数都是手抄,每日一轮公布在大兴宫皇城外,每日仅有几十份的数量。

面向

的受众往往是长安内的官吏。

其手抄上往往是近日朝堂内外的要闻,如某官受封,某官被废,某王爷将要入京……这些零碎繁杂的消息每日会有十几至几十条,不牢辛苦地抄写在纸张上。

能知道这份手抄报纸的人不算多,能排到位置去拿到的更在少数。分发的人并不会在乎究竟是哪位身份贵重,亦或是家奴背后的主人尊贵,只看其先来后到的位置派发。

若是有家奴狗仗人势,却也会直接丢出院子,不肯再给进入。

谁都不清楚这宅子背后究竟是何人,但是敢在这长安城下做这举动,却从未被官府查封,想来还是有点背景身家的。

孙伏伽府上常会派一名家奴准时来这院子外等候。

孙伏伽为人忠直敢言,乃是为数不多敢直言不讳的官员,其府上的家奴也颇有其风。每日往来排队,从不仗着侍郎府的威严,若能排到自然是好事,若是排不到那就从容离去。

左不过主家也不会因此苛责。

今日这孙府家奴来得极早,往前再数他也排在第三位。

心知今日必定是取得到这《贞观杂报》,家奴心中有些底气。在他前后皆是眼熟的人了,乃是常日总是能打照面的其他府上家奴侍从。

在还未开门的时候,宅院外只余下他们窃窃私语对话的声音。

不多时这间朴素的宅子开门了,排在外面的人鱼贯而入,那院子的中间就摆着张简单的长条桌子。正放在桌面上的几十份《杂报》,看起来犹有墨香。

孙府家奴拿到今日的《杂报》往外走时,正听到隔壁郑国公府上的侍从嘟哝着说道:“今日怎捏起来这般厚?”

他们都看不懂这《杂报》上的内容,只觉得今日的纸张数量比往日多了不少。

孙府家奴只觉得有理,出了门去看着今日的天色,匆匆就往朱雀门而去。等在外头打点好了后,这份被包起来的《杂报》会被送到尚书省的户部去。

孙伏伽眼下正是户部侍郎,正三品的职务。

孙伏伽拿到《贞观杂报》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的事情了。处理完今日手头的政事,他略松动了筋骨,听到了脖子发出来的啪嗒声。正从对面站起来的户部尚书笑道:“伏伽啊,身体可也是重要得紧,莫要太拼了。”

孙伏伽的岁数不算小,面容有些瘦长冷峻,但是在头发花白的户部尚书面前,却也算是小辈。

送走方来商议财务的尚书,孙伏伽回了自己的屋舍,他的桌案上正摆着熟悉的纸包。

孙伏伽坐下来随手解开纸包上的麻绳,手边摆着小吏方才冲泡好的茶水,他正一边端着茶盏吃茶,一边看向那些熟悉的手抄文字。

“……原判决今日已经处决了,倒是合适。”孙伏伽原本是做过大理少卿的,对刑罚判决比旁

人要敏锐些。待看过这条,他继续往下浏览,直至看完这页时,孙伏伽愣住。

原本《贞观杂报》算是薄薄的一两张纸,可今日他已然读完了往日会有的篇幅,手里捏着的感觉少说还有两张。

他单手拿开第二张纸,再往下读。

孙伏伽渐渐蹙眉。

半晌后,他把右手端着的茶盏放下,身子不自觉往前倾斜,认认真真地看着那些字句。

不知多久后,孙伏伽叹息着说了声,“如此煽动……”

纵使他清楚这篇文章剑指何意,却也不禁把那几句再读两遍,“……附骨之疽,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时日渐久,终成大祸……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他不由得起身在这屋舍内踱步,那两张纸被他背在身后,斜斜照进来的日头打在白纸墨字上,透出那不起眼的落款来。

——虞玓!

在那平康坊内,一位留着胡髯的商人在歌姬的嬉笑声中坐下,在他的身旁的乃是一个面容怯懦的少年。他们不过略一碰头,少年把一件东西交给商人后,就取了他的报酬尽快离开。

商人揭开布包仔细看起来,少顷他行色匆匆地离开,骑马往那东市去。

东市一间低调的书铺重新不过两月。

年前这间书铺的主人无以为继,卖掉了前铺后院,就举家搬迁离开了长安。接手的主家没有贸然开店,而是在准备了小半年后才重新开了书铺,如今那掌柜的是一个老成的中年男人,带着几个活计在干活。

那商人一路往东,寻到这家新开没多久的书铺,“你们大掌柜呢?”

活计站在二楼推开窗户,往后院叫道:“掌柜的,有贵客来——”

“没大没小。”

没多久,那中年掌柜从后院上了二楼,先是不轻不重地训了一句方才叫人的活计,这才悠悠看向寻来的胡髯商人,“您可是有要事?”

那胡髯商人笑道:“我听说你这后头有那熟练的雕版工,做一新的雕版只需要一日的功夫,这可是真的?”

掌柜但笑不语。

说是熟练的雕版工,那确实也是真的。然纵然是再熟悉的雕版工,要做出一版来,还是得有三四日的功夫,怎可能在一日内就做完一版?

这还不是前头主家撒钱让匠人去钻研,不拘材料花工,若是得用的思路想法都能有奖励,更别说是真的做出来了……这小半年撒出去的钱可当真不少。

可还真的给这群匠人给钻研出了那活字来,虽说还有花费捡字的功夫,可换做识字的人来,再熟悉了排版固定之类的工作,这所谓的“雕刻”速度自然是突飞猛进。

商人再道:“我也不问你们是怎么做的,只我现在有一份东西,赶工要得紧,你帮我印刷五百份来。我多添三层与你如何?”

掌柜的眼亮了亮,“

我需得问过主家。”

“好!”

两个时辰后,掌柜的与商人签了文书,这间普通书铺的后院开始吱呀吱呀忙活起来。

在两日内,他们要印刷出五百份来,其实换算成原稿才两张,那也只是一千张来。多少算是个简单的活计,只是来人要得紧,故而他们才需要通宵达旦地干活。

但也不亏,主家是个宽厚人,这做完一单说明月底的工钱还会再涨,匠人也做得心甘情愿。

五百份的东西送了出去,在那坊间不过一转手,就如同流水般散没了。

再三日,虞玓请了个长长的病假。

是直学士杜正伦特批的。

大兴坊内,卢文贺匆匆至门外归。

正值天气阴沉的时候,门房目送着卢文贺匆忙进门,心里还正盘算着今日的时辰,怕是要先得把衣裳给收起来,免得待会被突如其来的雨势浇透。

他的脚步匆匆,看得出来他的心情有些激昂澎湃,他自闯入几个友人的屋内,把他们尽数拖出来,少说屋里得有四五个人,皆是奇怪地看着他。

何光远蹙眉说道:“卢知节,你莫名其妙发什么疯?”

卢文贺从怀里掏出一份东西来,转手递给离他最近的陆林,“你们且看看这个。”

陆林这位年长郎君接过来看了几眼,先是诧异,继而看得入神,待到最后忍不住叫道:“竟是如此大义!”何光远看不得他们在打哑谜一般,抢过来陆林手中的文章自己看下去。

卢文贺搓了搓手,“写得太好,写得太妙!”

针砭时弊矣!

文章在屋内传阅,看过后的学子神色都有些艰涩。

“当如是!”

待屋里最后一个郎君看完后,他轻轻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文字并不如何繁丽,只简简单单平铺道来,待到最后那寥寥数语,如同刺入骨髓般酸软,让人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你从哪里得来的文章?”何光远忍不住问道。

卢文贺脸色有些奇怪,“我去东市买墨,在那店家门口就在派送。我问了那掌柜的,听说是有人让他们大量印刷,有出入购买者就随着派发。”

就他早上在那里待着的短短一刻钟来看,少说已经派出去几十份。

何光远听完,不知为何有种从骨髓爬升的寒意,他攥紧了手里的袖子,蹙眉说道:“这是要借势?”

卢文贺不轻不缓地说道:“难道你不愿?”

何光远语塞。

都是聪明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