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1 / 2)

加入书签

接来这段日子,李家专门派了四个婆子把李雪梅看了起来。

欧氏发现了李雪梅出逃的路径同李宁湖当初一般无二,也是爬树翻墙出去的,气得欧氏命人将靠近外墙的一圈树都给砍了。

李宁湖只能说,幸好她如今已经过了明路,不然再想翻墙干点事可真不容易了。

这一日由李大川领着仆下,将李雪梅塞进马车,一径送往云城去。

待到五日后李大川回来,手头便有了一张凭书,日后要接李雪梅回来,得有此凭书才成。

迎接李大川,问询种种情形的李家人不由都心情复杂的松了口气。

李高惟从李大川手中接过凭书“交给我保管罢。”旁人也没有异议。

李宁湖一转眼,发现李高惟仍是眉心深锁,一副心中有事的样子,不免刻意走到他身边“三叔,依旧是为小姑忧心吗”

李高惟摇摇头,叹了口气,露出笑意道“无事,三叔瞧着你们一个个的有出息,就不忧心了。三郎很听你的话,你多嘱咐他用功。”

李宁湖觉得有些古怪,但李高惟不说,她也没办法。

一晃已是临近年关,运京大雪纷飞。

入冬之后,万物凋零,李宁湖这阵除了酿第二批药酒,倒是难得落着个清闲。

只是今日她却领着人前往城外南郊去,接手自己的第一处固定资产那座囊括了甘泉山的山庄。

前一阵,她将当初用那甘泉水酿的酒给开了封,发觉味道比她如今所用的井水还更胜出一筹,可见这泉水中很有些有益微生物。李宁湖正好有笔银子在那干放着,真是怎么藏都觉得心里不安稳,索性就让窦玄章去打听这山庄的原主人,寻人牵线,将这山庄花了两千两买了下来。

原主人正是觉着这山庄颇为鸡肋,除了些木柴,并无出产,若要改种些名贵树木又或是果树,便又要往里投钱,却不是三两年能回本的,见有人接手,便也乐得出手,得了银钱,托人在云城再添些良田怕是更好。

两方都愿意,这中间便没多少麻烦事,顺利的签了契书,到衙门上档,更换地契。

这刚拿到地契,李宁湖一时难耐,便兴致勃勃的前去接手了。

一行人到了山庄门口,便见大门口有几辆堆满家私细软的板车。

一老头见着李宁湖一行人,晓得是新主人来了,忙上来作了个揖,有些忐忑不安。

李宁湖笑了笑“老人家,不着急,慢慢搬。老人家贵姓你们在这守庄子,不少年岁了吧有多少人啊”

老头舒了口气“回姑娘的话,小老儿姓宋,此处就小老儿一家守这庄子。自小老儿年青时就来了,如今子子孙孙的,一家上下也有十多口人。”

庄子上没什么出产,这一家人就负责日常打扫修缮,主人家来得少,只偶尔想起来打猎才会过来。

李宁湖闲闲问了几句,宋老儿觉着没什么不可告人的,便一一同李宁湖说了。

这宋老儿也会做人,虽然不是自家主人,但见李宁湖态度可亲,便自告奋勇的要替李宁湖介绍下这山庄。

这山庄建在群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修了一条能容马车通行的石子路,从山间绕行,连往主道,环绕着山庄的五十亩山林,都归属山庄。

单就这山庄,占地约为三亩左右,当初为防山中蛇虫猛兽,庄子外建了两丈高的石墙,十分牢固。内里有十余间厢房,另有下人房十余间,厨房、茅房、牛栏、马厩、库房、杂物房、地窖、冰窖、深水井等一应俱全。

山庄中除了房舍,很是种植了些花草树木,瞧着林树掩映,也有几分趣味。

另外还人工凿了个只有两分地大小的小池塘,石头垒边,建得小巧精致,里头种着少许莲花,养着些锦锂。

宋老儿领着李宁湖转了一圈,对于自己住了一辈子的地方恋恋不舍“姑娘,您尽管放心,这庄子,咱们爱惜着呢,年年检查修缮。只是这山里蛇虫鼠蚁多,得按时在四处撒些药粉。”

李宁湖咦了一声“药粉有用吗”

宋老儿便道“自是有用的,姑娘若要,小老儿便把方子告诉您。”

李宁湖忙道“按理不该要老人家的方子,只是这蛇虫鼠蚁着实扰人,只得生受了。”

宋老儿呵呵的笑“这不值什么,山里的庄子谁家不用药粉,姑娘上药铺一问,自然也能得了来。只是,不是小老儿自得,我这药粉格外好使。”

李宁湖叫了人拿来纸笔,宋老儿说,她便给抄在纸上了。

李宁湖便让大曲抓了几把铜钱给宋老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