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第199章 隋文帝杨坚(1 / 2)

加入书签

第199章  隋文帝·杨坚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扶着巍峨的城墙。

    鬓发斑白的杨坚望着西方的那道残红,嘴里幽幽道: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

    “一朝花落,白发难除。”

    “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白须在风中飘荡。

    人字形的孤雁在晚霞中向南方飞去。

    朕哪点像隋文帝了?

    【用法“不复依准科律”,颁布诸如“盗一钱以上皆弃市”、“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之类的苛刻刑法,百姓惶恐。】

    “普六茹坚,你是个人才。”

    刘邦怔了一阵,随即试探的开口道:

    这帮后世子孙凭白污人清白!

    “我们只能回首,回首那个叫普六茹那罗延的人是如何在金戈铁马中成长。”

    汉末,

    大唐,

        杨坚死前三日跟大臣们死诀,杨广的皇位那是板上钉钉,不至于几天时间都等不及就要干死皇帝。

    被松绑的杨坚难以置信的看着他。

    【因此,史学家们才把这段国泰民安的黄金时期称为“开皇之治”。】

    朱高炽一脸正色的听着,肚子前的手向他快速摆动两下。

    曹操品着这首诗里的韵味,心里一阵疑惑。

    刘邦跑下床榻撵了出去!

    不利用一下,朕不甘心啊。

    ‘爷爷这是怎么了?’

    ……

    不过……

    一旁正感同身受的朱棣看着两人的小动作,一时间什么情绪都没了。

    这也许就是天命吧。

    也许只有再经历三代之治,中华大地才能摆脱这种影响吧。

    杨广面无表情的看着天幕。

    宇文邕拍了拍他的肩膀,沉声道:

        反正《隋书》里没写。

    炎汉·光武帝时期

    毛巾抽在刘邦脸上,疼得他嗷嗷直叫。

    “但朕有信心与底气。”

        杨坚的死肯定跟杨广有一定关系,但绝不是他杀的。

        况且他是太子,一堆朝堂的事等他处理,哪有那个时间。

    这个唐玄宗是不是就是那个编《贞观正要》的玄宗?

    这种融合是他能高瞻远瞩的源头。

    难道也开创了不少优秀制度?

    ……

    ……

    刘秀无奈叹息。

    也许这就是大一统皇帝特有的矫情吧。

    隋文帝岂能与朕相提并论?

    一个连上元夜都不该开放的皇帝。

    北周·武帝时期

    宇文邕看着天幕冷笑着,随后低头道:

    但是,几百年的战乱和胡人统治的短命与不稳定,也跟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回首那个叫杨坚的皇帝,是如何在惊涛骇浪中历练。”

    ……

    你不让乃公去乃公就不去啊?

    自汉朝之后,几乎每朝每代,包括阿父建立的隋朝,都伴随阴谋和血腥。

    “娥姁!娥姁啊!我不去了!不去了!”

    “也回首那个被称为隋文帝的人,是如何在历史中被定位的。”

    李世民有点期待了。

    “啪!”

    玄谥啊,这可是美谥啊。

    朱高炽和朱瞻基静静听着。

    李世民微微一顿。

    乃公偏去!

    随即打开竹简看了看。

    【他是个好皇帝,但也是个猜忌心很重的皇帝。】

    “天下一统后,朕需要你来治理天下。”

    “普六茹坚,到头来你也逃不开篡权的噩梦。”

    而这无疑也在他心中留下了猜忌和杀戮的阴影。

    “自己去看。”

    ……

    “因为我们本就无从知晓,如果杨勇接班,是不是能比杨广更好。”

    朱棣神游天外。

    “哼,对牛弹琴!”

    【公元604年,隋文帝在大宝殿驾崩,在位二十三年,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天下若是统一在朕的手里,会比你更好。”

    被绑缚在地的杨坚一言不发。

        他是一位最被低估的皇帝,只能说广神的光环实在太大了。

    【李彻,因功升任上柱国,因为被猜忌而不受重用,在家里口出怨言,隋文帝得知后,招他到卧室内赐宴,谈崩,惨遭下毒致死。】

    随即用匕首将他身上的绳索割断。

    一点华贵之气都没有。

    合上竹简!

    但也是无奈,他生的那个时代,既有胡人的尚武又认同汉人制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