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第194章 延续千年的制度(1 / 2)

加入书签

第194章  延续千年的制度

    {俗话说字越少事越大,死的可不仅仅是宇文氏五王和宇文阐,宇文泰的祖父宇文韬的所有后代一个不剩全部被杨坚杀光了!}

    {尼玛,这么凶?}

    {就这么凶!留下的都是宇文韬堂兄弟的后代。}

    {南北朝的“风俗”,但像杨坚这么狠的绝无仅有,真就尽灭宇文氏宗族。}

    {可惜宇文泰、宇文邕父子殚精竭虑创造了这无比巨大的家业,吊诡的是,他们创造的家业越大,给子孙带来的祸患也越大。}

    ……

    北周·武帝时期

    宇文邕双目圆睁,牙关死死的咬着。

    “杨坚!”

    “好一个随国公!好一个大周忠臣!”

    “毫无人心!”

    “砰!”

    重重的捶在案几上!

    “来人!”

    “去把普六茹坚那个恶贼拿下!”

    ……

    大隋·文帝时期

    杨坚捻着胡须看着天幕,整个人淡定无比。

    宇文氏在关中经营近五十年,虽然因宇文赟的乱政而导致上下离心离德让自己夺得了政权,但宇文氏的影响还在。

    那着众多大臣和百姓中,也有人对北周依然有感情。

    朕就是要让这些人彻底死了复辟北周之心!

    北周宗室必须赶尽杀绝!

    以此震慑那些不安分的人!

    ……

    大唐·高祖时期

    仁智宫内

    穿着半臂的李渊倚靠在锦榻上,手中的麈尾扇轻轻摇动。

    望着天幕里的杨坚,整个人陷入回忆中。

    “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

    李渊喃喃念叨着。

    ……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杨坚得天下容易,因为看起来都是靠北周打下的基础。】

    【不过他虽然得天下容易,得了天下之后并没有懈怠。】

    【第一件事就是改革官制。】

    【北周时期的官制和礼仪是仿照西周设置的,本就繁琐,再经过宇文赟的“朝出夕改”式的胡乱改动,更加乱遭没有头绪。】

    【基于此杨坚决定删繁就简,宣布废除北周官制,恢复汉魏旧制。】

    【三师、三公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

    【但这时的三师、三公都只不过是有名无实的荣誉职务而已,真正的权力掌握在三省手里。】

    【所谓三省,即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内史省为原中书省,因避杨坚父杨忠讳而改,负责起草诏令,置内史监、内史令各一人。】

    【门下省主管审核诏令,其最高长官称为纳言,即以前的侍中,也是避杨忠讳而改。】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是最高的行政机构,置尚书令一人,左右仆射两人,为正副长官。】

    【尚书省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每部设尚书一人,为其首长。】

    【左右仆射加六部尚书合称“八座”,构成尚书省的核心。】

    【除此以外,还有主管经籍图书与天文历法的秘书省,掌管宫内事务的内侍省,与上述三省合称五省。】

    【但真正执掌政务的还是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和吏部等六部。】

    【而丞相则由三高官官共同担任。】

    ……

    大汉·武帝时期

    唰!

    刘彻的眼睛顿时亮了!

    这个制度好啊!

    自古以来,个人开府的丞相是百官之长无所不管。

    但这个制度将丞相的权力分割成一个机构。

    从无所不管的百官之长,变成了各管一块的大臣。

    刘彻暗自琢磨着。

    跟中朝与大将军的类似。

    这个制度下的相权也被一分为三。

    决策权、审议权和执行权三者相皆分离。

    三省丞相可以互相牵制、互相制约、互相监督,既削弱了相权又巩固了皇权。

    既防止出现丞相相专权的局面,也不会出现大将军这种怪异专权的职位。

    同时扩大了议政大臣的名额,起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关键是……

    刘彻眯着眼睛仔细分析着。

    这各部职责分工明确,有利于朝廷政令的贯彻执行,法令的效率会大大增加!

    妙啊!

    这老小子有东西啊!

    不枉费朕等了这么长时间!

    看了这么久的类人君主!

    忍不住的刘彻站起身,看着一旁打瞌睡的霍去病,轻轻的晃了晃。

    “子胥,子胥。”

    支着下巴的霍去病瞬间惊醒。

    “陛下……”

    刘彻看着揉着双眼的霍去病轻声道:

    “子胥,朕交给你个任务!”

    霍去病一听立马精神了!

    “陛下您说!打谁!”

    话一出口,

    刘彻和一旁的卫子夫嘴角俱都抽动了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