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厕所政变!(1 / 2)

加入书签

【梁冀脑子一热毒杀汉质帝后,梁妠大怒。但此时对朝堂失去控制的梁太后也奈何不了梁冀】

    【而冷静下来的梁冀也傻了,他没提前找“备份”,小皇帝一死这皇帝又得找谁来当?】

    【让还没走的清河王刘蒜当皇帝吗?】

    ……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洛阳宫中

    面对空悬的帝位,

    殿下的大臣们争论不休。

    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太尉李固等三公俱都上表。

    “天下不幸,频年之间,国祚三绝。”

    “今当立帝,天下重器,详择其人,务存圣明。”

    “清河王刘蒜,明德著闻,为天子兄长属尊亲,宜立为帝,朝廷上下莫不归心!”

    ……

    【公元146年闰六月初一,头脑不够用的梁冀召集三公、二千石、列侯,商议立谁为帝。】

    【大将军、群臣、立皇帝,多眼熟的一幕啊。】

    【当时,以三公为首的大臣俱都认为清河王刘蒜有德行,当皇帝合适。】

    【还举出“霍光旧事”,以霍光废刘贺迎宣帝从而汉室中兴来劝梁冀。】

    【他们是会劝人的,本来有所意动的梁冀被这么一劝那是打死都不同意,一时间就这么僵持住了。】

    【大臣们推举刘蒜,梁冀不同意。让梁冀举荐吧,他还没人选,讨论一天就这么绕来绕去没有结果,只好隔天再议。】

    ……

    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汉朝皇帝挠了挠脸颊。

    霍光可是寿终正寝的…

    ……

    【此时,一位“历史”人物发挥了作用。】

    ……

    天幕上,

    富丽堂皇的大将军府内。

    一位圆脸富态的宦官,躬身行礼。

    对坐在上首的魁梧将军侃侃而谈。

    “大将军可知,太后欲将女弟嫁与蠡吾侯?”

    梁冀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看着底下的宦官疑惑道:

    “还有这事?这蠡吾侯是谁?竟能被太后看重?”

    宦官微微一笑,略微直起身子道:

    “当初章帝之子,平原王刘开被贬河间为河间王。”

    “河间王向顺帝请分蠡吾县,让其子刘冀侯之。顺帝许之。”

    “刘冀卒,其子刘志嗣之。”

    梁冀听得不耐烦,挥了挥手道:

    “曹常侍,你究竟要说什么?”

    对面被打断话语的宦官也不生气,只是笑语盈盈道:

    “刘志好音乐,善琴笙。所以太后征他到夏门亭,为女弟夫。这是大将军的大好时机啊!”

    梁冀打量着对面的宦官,迷糊的问道:

    “你这话没头没尾的,什么大好时机啊?”

    宦官冲南边供了供手说道:

    “帝驾崩,如今征诏在京的适龄子,只有清河王与蠡吾侯。”

    梁冀听到清河王三字时面有不悦,宦官只当不知,继续说道:

    “大将军世代为皇后的近亲,持理国政,门下宾客众多,常有超越礼法之事。”

    “清河王严明公正,假如…果真立他为嗣,那么大将军不久便将招祸上身了!”

    “不如立蠡吾侯为帝,如此大将军才能长保富贵啊!”

    梁冀听得眼睛放光!

    “妙啊!就这么办!我这就去跟太后说!”

    ……

    【当时的中常侍曹腾尝尝去拜见刘蒜,但刘蒜可能是看不起宦官,“蒜不为礼,宦者由此恶之。”】

    【随后曹腾拜访梁冀,说清河王为人严明,如果为帝,恐祸不久矣,立刘志,则富贵可长久矣。】

    【于是在第二天,梁冀再度集会公卿,意气凶暴,言辞激切,欲立蠡吾侯刘志为帝,群臣畏惧梁冀,都说“惟大将军令”。】

    【只有太尉李固与大鸿胪杜乔坚守本议,李固更是再度写信劝梁冀,梁冀大怒,让太后梁妠罢免了李固。】

    【闰六月初四,梁冀说动了太后,先以策令撤免了太尉李固的职位。】

    【公元146年闰六月初七,梁太后派梁冀持符节,以王青盖车接刘志入南宫,当天刘志就登上帝位,时年十五岁。史称“汉桓帝”】

    【仍由梁太后临朝听政。曹腾与长乐太仆州辅等七人,因定策有功,都封为亭侯】

    【公元147年八月十八,刘志立梁冀之妹梁氏女莹为皇后。】

    【此时梁冀的权力已经达到了顶峰。】

    【十二月,刘文欲与清河王谋反,事败被杀,清河王刘蒜自杀。梁冀借此诬告李固、杜乔是刘文的同党,罗织罪名害死两人,将其暴尸洛阳城中。】

    【公元148年正月十九,刘志加冠于首,大赦天下】

    ……

    大汉,

    刘邦盘腿坐在软榻上,望着天幕,怀抱双臂道。

    “娥姁,你发现了吧?”

    一旁的吕雉,双手合袖,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两人身后的刘盈一脸疑惑,开口问道:

    “阿父阿母,你们发现什么呢?”

    面对刘盈的询问,两人对视了一眼。

    随后刘邦开口回答道: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知道什么意思吧?”

    刘盈点点头。

    刘邦看了一眼吕雉,继续说道:

    “乃公的这条命令就是给刘氏子孙留一条后路,这天下若有不测,那烂也是烂在刘氏锅里。”

    “所以在天幕里,咱们西汉就是皇权与藩王在争斗,不管…”

    刘邦瞥了一眼吕雉。

    “不管后宫与外臣的权力多大,皇帝的统治手段依然是牢牢的握在手里,哪怕是元、成、哀三帝也是如此。”

    刘盈细细思考,沉吟一番回道:

    “是因为还有刘氏宗亲作为鼎力,是吧?”

    看着刘盈能这么快思考明白,刘邦欣慰的点了点头。

    还行,没有傻透家。

    “没错,咱们西汉的皇帝就算运用宦官也不怕,因为还有刘氏宗亲。”

    “但东汉却是不一样了,或者说是从章帝开始就不一样了。”

    刘邦歪着身子靠在软榻的横栏上,看着天幕说道:

    “还记得天幕里,章帝的外戚窦宪夺取刘氏宗亲沁水公主田园一事吗?”

    刘盈不明所以,点点头。

    “记得,我当时还很气愤!”

    刘邦微微颔首。

    “是啊,你都气愤了,但章帝却对窦宪的做法无动于衷。难道真的是因为他爱窦皇后吗?”

    刘盈感觉到这段话里哪块有微妙的不对,但听到最后的问话,回答道:

    “想必不是吧。”

    刘邦嗤笑一声。

    “当然不是!因为从章帝开始,后宫与外戚就已经联手顶替了原来刘氏藩王的位置,成了皇帝的对手!”

    “皇权,已经被后宫与外戚联合架空了。”

    “刘氏宗亲的权力转移到了外戚手里,皇帝没有了帮手。王莽先例,东汉皇帝也没了退路。”

    “你说,这种情况下,东汉那帮子孙还能依靠谁来跟后宫外戚对抗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