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勒石燕然与聪慧的刘肇(1 / 2)

加入书签

天幕上的画卷缓缓展开,

    一位英姿勃发的少年皇帝浮现于天野中

    ……

    【汉和帝刘肇,汉章帝刘炟第四子。】

    【公元79年,梁贵人生刘肇,汉章帝将刘肇放在窦皇后处抚养,但章德窦皇后担心将来梁氏得志,于公元83年将其与姐姐梁大贵人谮杀,随后刘肇被过继给章德窦皇后亲自抚养。】

    ……

    炎汉·章帝时期

    刘炟一脸郁闷。

    朕连一道金光都不配拥有吗?

    ……

    炎汉·和帝时期,

    身形单薄的刘肇呆愣的看向天幕。

    “生母…是被害死的?”

    刘肇看向身边的宦官,怒声道。

    “郑众!这件事你知不知道!”

    宦官慌乱的跪在地上,连连叩首道:

    “陛下明察!卑下不知啊!先帝与太后在时卑下还只是个小黄门,内廷的秘密之事卑下没有资格知道的。”

    看着连连叩首的宦官,想到他一心为忠助自己成就大事,刘肇也不免心软道:

    “你起来吧,是朕迁怒于人。”

    跪在地上的郑众抬头看向刘肇,真心实意道:

    “陛下的心情卑下理解,但卑下有一句话实在要说。”

    心有郁气的刘肇听到这话不免疑惑。

    “你说。”

    郑众也不站起身,只是再次俯首讲道:

    “陛下,卑下知道陛下郁气难解想要抒发,但陛下却万万不可对窦太后的尊号有所贬低啊。”

    刘肇听到这话顿时怒气勃生!

    但下一瞬又让他压了下去。

    他知道郑众的意思,

    按理说,就算他废黜窦太后的尊号也无事,毕竟窦氏与窦太后声名狼藉,但关键在于…

    他毕竟是窦太后抚养长大的。

    汉以孝治国,他又是过继给窦太后,从法理上讲,梁贵人与他已经无关了。

    生母罹难的真相以知,他不能无动于衷,这是孝道。

    可窦太后的尊号也不能褫夺,这也是孝道!

    刘肇无奈的闭上眼睛。

    “郑众……”

    “臣在…”

    “追尊梁贵人为皇太后,上谥号“恭怀”,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梁大贵人俱葬西陵。”

    “礼仪等同宋贵人,同葬敬园。”

    “……追谥窦太后为章德皇后…”

    “去吧。”

    看着闭目的刘肇,郑众叩首应道:

    “喏。”

    ……

    【公元82年,汉章帝废皇太子刘庆为清河王,改立刘肇为皇太子。】

    ……

    天幕上,如日初升的东汉帝国被一股黑影所笼罩。

    四个黑色的大字悬于天际。

    『窦氏专权』

    ……

    【公元88年,汉章帝逝世,年仅9岁的刘肇即位。因刘肇年幼,由窦太后临朝称制。】

    【窦太后,郭圣通的曾外孙女,大司空窦融的曾孙女,其母为东海恭王刘强之女沘阳公主。】

    【从她开始,开启了东汉太后主政、“六后临朝”与外戚专权的先河,史称“窦氏专权”。】

    【窦太后掌权后,重用自己的兄弟、外曾祖母郭圣通的族人以及闺蜜邓夫人。】

    ……

    天幕上出现一副图画,

    正方形的红色画面上写着大汉两字,

    随后画面分成竖行的三列,

    分别写着宫廷、中朝、外朝。

    三个头像陆续出现在其中。

    ……

    首先是写着窦宪的头像出现在外朝。

    【先是将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太后诰命。】

    随后是写着窦笃的头像出现在宫廷。

    【然后让弟弟窦笃继任虎贲中郎将,统领护卫皇帝与宫廷的侍卫。】

    最后是写着窦景和窦环的头像出现在中朝。

    【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侍,负责传达内外朝的诏令和统理朝廷文书。】

    【就这样,窦氏兄弟都任命在了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的同时,也掌握了皇帝的性命。】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天幕冷哼一声。

    “又是姓窦的!”

    “外戚外戚…阴魂不散!”

    ……

    清·康熙时期

    康熙手握一卷《后汉书》看着天幕。

    “汉和帝的情形比朕要严峻的多啊。”

    一旁躬身侍立的梁九功哈着腰笑道:

    “陛下当年的情景可比汉和帝危险多了,那鳌拜权倾朝野有谋逆之心,若非陛下,这祖宗基业可就落入旁人之手了。”

    康熙闻言,冷冷的一瞥。

    梁九功顿时慌乱的跪倒在地。

    “陛…陛下…”

    “拉下去,掌嘴二十。”

    看了一眼被拉下去的梁九功,康熙再次抬头看向天幕。

    ……

    【公元88年三月,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来吊祭汉章帝,窦太后喜爱刘畅多次召幸他,并派他到上东门任职,分走了窦宪部分宫省之权。】

    【窦宪担心大权旁落,派刺客暗杀了刘畅。】

    【事情重大很快就被查清,随后窦太后恼羞成怒,为了向天下有个交待,下令将窦宪禁闭在宫中。】

    【窦宪感到恐惧,主动提出参军去打匈奴,用军功赎死罪。】

    ……

    天幕上,

    南宫前殿内嚷嚷闹闹。

    九岁的刘肇端坐在上首,不哭不闹,面带趣味的看着殿下的一群大臣吵嚷。

    而他身边的窦太后则是脸色铁青。

    一位头戴进贤冠的大臣举着笏板冲上首的窦太后朗声道:

    “臣,侍御史鲁恭有一事不明,如今南匈奴归附,北匈奴也有班长史与西域都护处理。臣实在不知太后劳师远征的派“窦侍中”去打匈奴所为何?”

    “大后不能只为窦宪一人考虑,而不惜让上万人葬于异域!并且师出无名,四方蛮夷以后如何在心服于大汉!”

    ……

    【对于出兵攻打北匈奴之事,满朝文武无一人同意。】

    【毕竟此事一是没必要,二是师出无名,三是大臣们也不想窦宪如此轻易逃脱罪名。】

    【而窦太后一筹莫展之际,南匈奴上表自愿充当围剿北匈奴的先锋。】

    【随后,窦太后独断专横,强予决策,坚决出兵。】

    ……

    天幕上,一副地势图出现在天野上。

    红色的汉军从朔方郡附近的鸡鹿塞、满夷谷、和在满夷谷东边的稠阳北上出发。

    ……

    【公元89年,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耿秉为副帅,调动十二郡率精骑1000人及胡人、羌人部队从朔方鸡鹿塞出击。】

    【南匈奴单于从满夷谷北上,度辽将军邓鸿从稠阳出发。三路大军共约5万骑,如期在涿邪山会师。】

    ……

    天幕上,稽落山前,

    绿色的北匈奴大军一触即溃,继续北窜到龙城。

    【公元89年六月,大军行驶到稽落山,与北匈奴单于遭遇,大破北匈奴。乘胜穷追至私渠北海,斩大部落王以下一万三千余人,得杂畜百余万头,迫降副王、小王前后八十一人,共二十多万人。】

    【随后窦宪、耿秉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