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李二凤:那凤凰应该是朕的!(1 / 2)

加入书签

【汉宣帝·刘洵】

    【军事成绩:降服匈奴,囊括西域,平定羌乱。评价S级,得五分】

    【制度建设:依旧延续武帝时期的“霸王道杂之”,设西域都护府,兴盛儒家《谷梁》学说。评价A级,得四分】

    【外交策略:联合乌孙,大破匈奴。平莎车乱,得上供名马“象龙”,评价A级,得四分】

    【民生经济:调整经策,整顿工商,抑制兼并,轻徭薄赋。建常平仓,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评价S级,得五分】

    【用人识人:采纳赵充国的屯田之策,平定西羌,用郑吉威震西域。看破太子是“乱我家者”但依然不改太子之位,为奠祸之基。评价A级,得四分】

    【后世影响:昭宣中兴。颁行《史记》。评价S级,得五分】

    【总分:二十七分】

    ……

    {分这么高?假的吧!比始皇帝还高!}

    {我不想说什么了,就始皇帝那个民生面板拉多少分你是只字不提啊!}

    {面板就是这样的,排列成数据后很多人都无法接受,但主观情绪和客观事实本来也不是一回事。并且数据是范围的,只是一种可观的感受也不代表一切。}

    {这就是个功绩盘点,又不是人物得失盘点,不可能事事巨细。不然一个始皇帝就能讲十万字,这还是往收了说。}

    {我还觉得这分低了呢!作者你是不是压分啊?西域都护府不值S?}

    {西域都护府给S正好,但还有个《谷梁》呢!好好的《公羊》不用,用什么《谷梁》啊!}

    {你是真不了解《公羊》}

    {民生经济凭什么那么高啊!只是拾前人牙慧!}

    {因为在汉宣帝时期才成为正式制度!你懂不懂什么是控制物价平抑物价啊?}

    {就是吹,哪有那么厉害。}

    {汉宣帝在位的时间段是华夏第一帝国最鼎盛的时期!}

    ……

    刹那间!天幕上金光四射!

    连片的云朵染上金色的霞光!

    一道嗡鸣声越响越烈!

    待响到极致之时,天上突然传来一声清脆悦耳的凤鸣之音!

    一只华丽无比的凤凰拖着璀璨的尾羽遨旋于长安城上。

    宣帝时期的长安百姓震惊的看着那华彩异常的凤凰。

    “那是凤鸟?”

    “陛下刚刚登基就有凤凰神爵于长安?!瑞祥!天大的瑞祥!”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长安城的百姓不由自主的山呼万岁。

    盘旋的凤凰鸣叫一声,清越的凤鸣响彻天地!

    随后拖着华丽的尾羽呼啸着直奔未央宫来。

    此时,刘洵一行人已经等在未央宫前。

    看着那遨旋于天的凤鸟真的缓缓落到面前。

    不止大臣们目瞪口呆,就见霍光也难以置信,

    而刘洵则是喜不自禁,

    凤凰收敛羽翼,微微侧头又鸣叫一声。

    “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左传》不曾欺我也。”

    一位儒家的大儒听到这声凤鸣后不由喃喃自语。

    “丹君这是,让朕上去?”

    想起天幕里高祖乘龙情景,刘洵看着凤凰的举动试探的询问道。

    凤凰点了点头。

    “那朕就失礼了!”

    刘洵的喜悦之色难以言表,借助凤凰伸出的羽翼做为借力直接翻身而上!

    “陛下…”

    虽说凤凰是神鸟,但一众大臣还是不免有些担心。

    “众卿安心,有丹君在朕必平安无事!”

    刘洵摆了摆手,示意众位大臣安心。

    不是啊陛下,我们是担心您压坏神鸟啊!

    一众大臣看着那不过才一人多高的凤凰不免有些担心。

    高祖虽然乘龙,但那赤龙庞大无比!只是龙首就有一丈左右!

    这只凤凰与之相比,身形的确单薄了些。

    皇帝还能在费心找找,这凤凰可就只此一只啊!

    刘洵不知众臣的腹诽,只是兴奋而紧张的抓住凤羽。

    凤凰见刘洵坐稳,展开羽翼。

    没有众人猜想的那般费力不堪。

    只是轻轻一扇便扶摇而起!

    渐飞渐高,渐飞渐远。

    只留众臣担心的目送而去。

    ……

    大秦,

    章台宫,

    一身玄色常服的嬴政正襟危坐,

    摸着手中的竹简盘算着。

    看了汉初这几个皇帝的操作后他也对如何施“仁政”有了大约的框架。

    根据扶苏的状态,还有那个汉惠帝和刘奭的评价。

    嬴政彻底明白那儒家是不能用了。

    一开始让儒家入朝他也是存了拿儒家的理论为己用的想法。

    不得不说,虽然孔子的理念不切合实际,但做为统治手段真的很好用。

    寡人很喜欢!

    但是!

    嬴政想起那个汉宣帝和太子的对话。

    对心智不强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洗脑利器!

    但对于一国的统治者来说,信那一套就是乱国秧苗。

    嬴政眯着眼睛看着坐着凤凰的刘病已。

    哼,大力推举儒家学说?

    只怕是你们也亡在这儒家学说上!

    手指轮点在竹简上,闭目沉思着。

    儒家不能用,秦法太霸道,黄老只适合一时。

    这是因为单一的学说太过偏执。

    也许一开始非常的好用顺手,但时间一长就很容易脱离轨道。

    哼,人心之恶其实一种学说就能囊括的?

    不以法为束缚,只以仁来引导。

    真当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想当圣人吗?

    嬴政不是傻子。

    做为最后一个通读六国史书的人,

    他明白一切学说的优点和缺点。

    既然单一的路行不通……

    那……

    嬴政睁开眼睛,缓缓的展开手里的竹简。

    那就只能以法治为主体,采众家之所长了!

    看着竹简右侧那四个秦篆,嬴政冷哼一声:

    “哼,一字千金《吕氏春秋》”

    “吕不韦啊吕不韦…”

    “你还真是用心良苦!”

    ……

    大汉,

    “骑凤凰?也不错。”

    “不过没乃公骑龙威风!”

    “而且这凤鸟是不是小了点?”

    刘邦斜躺着未央宫的台阶上。

    翘着腿,双手放在头后看着天幕点评着。

    “陛下,这常平仓有利于民。”

    “可以提前预立,以防以后出现天灾而手忙脚乱。”

    萧何坐在旁边,想着汉宣帝的功绩严肃的向刘邦说道。

    “嗯嗯,这些事就交给你了,不用问朕。”

    刘邦连看都没看萧何,一边摇着脚一边敷衍的回答着。

    看着刘邦放荡不羁的样子,

    萧何不由感叹着。

    陛下越来越像年轻时的样子了…

    这混蛋越来越讨厌了!

    ……

    大汉·文帝时期

    看着天幕上遨游汉土的凤凰,

    刘恒想得不是异象如何、瑞祥如何。

    他想的是兴盛《谷梁》这件事。

    做为一个研究黄老甚深的皇帝。

    《德道经》都快被他盘出浆来了!

    而有一句话,乃是世间真理,他是深以为然!

    “反者,道之动。”

    一件事情一旦开始兴盛,那蕴涵在事物里的败落一面也开始生长。

    而越推举什么,就会离它越远。

    这也是为什么他施仁政却从不提儒家“仁政”的原因。

    仁政提的多了,就不再是仁政了。

    而是一种口号和说法。

    而这种口号和说法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刘恒担心的就是此事。

    根据天幕和后世子孙的说法,太子刘奭并不是个明君。

    而不明者更分不清仁与披着“仁”的区别。

    “唉,奠祸之基啊。”

    听着刘恒没头没尾的感叹,窦漪房不明所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