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刘恒的功绩(1 / 2)

加入书签

【公元前177年,汉高祖之孙,刘肥之子,济北王刘兴居叛乱,开启了汉朝同室相戈的序幕。】

    【汉文帝派兵镇压,叛军一触即溃,刘兴居被俘自杀。】

    【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刘长叛乱,被罢王位,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公元前168年,废除进出关要出示证件的法令。】

    【公元前167年,废除肉刑,改为处以笞刑和杖刑。】

    【同年,免去所有田租,三十税一成为定制。】

    【公元前158年,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

    【公元前157年,刘恒崩于未央宫,葬于霸陵。谥号“文”,庙号太宗!】

    【刘恒在位24年,一切的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

    【并且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

    【平时的穿戴也都是粗糙的布衣做的衣服。】

    【临终前下令:“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因此,霸陵并没有修建高大显眼的封土。】

    【他也是第一个因为注重民生而要求自己的陵墓一切从简,不盖封土的皇帝。】

    【而汉文帝励精图治的行为,宽仁节俭的美德,爱民重农的思想,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将“文”这个谥号从礼法中拉到了傲视群“谥”的地步,后世历代有抱负的皇帝无不想死后留下“文”的美谥。】

    ……

    大汉,

    坐在上首的刘邦若有所思,身边的吕雉面无表情,下首的刘盈面含欣慰。

    “下令,诏代王入长安!”

    听到这条诏令后,吕雉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而一众大臣则是心思百转。

    根据天幕的信息得知,皇后因为太子放弃上朝后执掌大权,而太子死后就出现了什么诸吕之乱。

    一个个粘上毛比猴都精的群臣瞬间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一定是皇后将家族成员安排在了朝堂上,甚至官职不低人员不少。

    不然也用不上“诸”“乱”两字。

    那么问题来了,朝堂上的官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

    多少个诸吕上位,就要有多少大臣下位。

    谁又敢保证是自己“自愿”的呢?

    一群老阴比心里都是想法,但谁都没动。

    因为有人会动。

    “陛下,臣有事奏!”

    太子太傅叔孙通突然站了出来。

    刘邦看着叔孙通跳了出来,立马搭上话。

    “太傅有何事要禀?”

    一旁的吕雉则是眯着双眼看着这一幕。

    叔孙通双膝跪地,叩首而道:

    “臣有负陛下所托,不能好好教导太子,使太子大权旁落受尽苦楚,臣倍感痛心!”

    “臣无面目见陛下,请辞太子太傅一职!做一田舍翁!”

    “请陛下恩准!”

    刘盈一听,一阵惊慌,刚要起身出列就被一人死死抓住衣袖!

    回头一看,竟是陈平。

    就在这一愣神之际,

    本来还在上首的刘邦已经匆匆下阶扶起叔孙通。

    双手拉住叔孙通的手,眼眶含泪道:

    “太傅何必自贱!是我这个当父亲的没有教导好太子,朕与太子聚少离多,本应时时关怀,却一切都交给了皇后打理,皇后事务繁忙还要教导太子,真是十分辛苦!但这一切都是朕的过错!与卿无关!”

    随后看着大臣们高声说道:

    “朕与皇后决定闭门思过!”

    “朝堂事物暂交丞相打理!”

    大臣们刚要开口,刘邦却一挥手道:

    “不必多言!朕意已决!继续看天幕吧!”

    说罢坐回上首,叔孙通坐回原位。

    除了吕雉面沉如水,刘盈懵懵懂懂外。

    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

    【文帝不但在民生上建树颇多,在面对匈奴上,也建立了有效的防御性措施。】

    【当时匈奴虽然与大汉约定和亲政策,但他们并不信守和亲的盟约,屡次侵犯边境,汉军一旦聚集,匈奴就撤身离开。而当时汉朝内百废待兴,根本无力出军长击匈奴。】

    【时任太子家令的晁错上书汉文帝实行“募民实边”的策略。】

    【在边地建立城邑,招募内地人民迁徙边地,一面种田,一面防备匈奴。】

    【将每个城邑都迁徙千户以上,而所有的百姓将由朝堂免费发放给他们农具、衣服、粮食,一直到他们能自给自足为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