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老朱看待商贾(2 / 2)

加入书签

    如今,晋商手中攥着全国八成以上的食盐销路,六成以上的粮米运输和销路!

    檀儿是从曹文龙那里敲了一笔银子!

    但这也得罪死了晋商,接下来,他们肯定不会再买长芦盐场的盐,到时候,盐场的盐就算造的出来,也很难销出去!”

    朱标听到这里,神情已是十分严肃。

    “晋商的事,儿臣也有所耳闻。有些臣子手底下不干净,基本都是受了他们的好处!是不是惩治一下?”

    朱元璋笑笑,摇了摇头。

    “太子,咱不喜欢商贾!

    士农工商,商在最末。

    咱一直以来,也在重本抑末!

    恨不得天底下没有商人。

    可是不行啊.

    商人沟通财货,周流天下,这个作用,谁也无法取代!

    不说别的,光是朝廷向北方运送钱粮军械,这期间就少不了商人发挥作用!

    若是没有他们,朝廷的运输成本起码要高上两到三倍!”

    听到这话,太子朱标苦笑着点点头。

    朝廷在实行开中法之前,也经常由官府组织向前线运输军械粮草,但消耗极其巨大。

    甚至运输的人都服的是徭役,对朝廷来说劳动力是没有成本的,但期间消耗的粮草数量也极其庞大。

    反倒是实行开中法以后,经过核算,只要给商人一定数量的盐引,就能换到足量的物资!

    比之前省了许多!

    甚至这些商人还开创性地开始雇人在边疆垦荒,就地生产粮食送到前线!

    如此一来,不但解决了前线的军粮问题,还发展了边疆生产力,稳固了朝廷在那里的统治。

    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这样的效率和创意确实是朝廷所不具备的。

    也因此。

    朱元璋才在各地都推广起了开中法。

    不但盐可以,茶、铁也可以!

    朝廷拿限售资源购买商人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双赢的局面。

    朱元璋继续道:“太子,你知道咱为什么一直主张藏富于民、不与民争利吗?

    咱规定了商税为30税1,地方官府胆敢超或者以违令罪处置!

    咱也反对将管理考核与收税多少挂钩!

    咱当年听说彰德府课税司的官员竟然向农民征收柿子税、畜牧税、饮食税等等,就将他们全部抓起来,严肃惩治!

    这是为了什么?”

    朱标笑道:“父皇行的是圣主明君之道,自然体恤百姓!”

    朱元璋点点头,道:“咱没指望做什么圣主明君!但咱知道,老百姓活着不容易!这些年说来也奇怪!

    天灾连年不断,比之前朝严重许多,更不要跟宋比了,大明百姓时常受干旱冻馁之苦!

    若是那富足膏腴之地,咱可以课重税,但贫瘠之地,就不能如此!

    甚至,咱还得减免租税,活跃商贾,让他们将富贵之地多余的财货转移到贫瘠之地去!

    如此,百姓才有活路!”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