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发展大明的人口入侵(1 / 2)

加入书签

第649章  发展大明的人口入侵

        “我现在的名声太好了,这会让许多人没有了顾忌。”

        朱英摇头拒绝了朱元璋的提议。

        他知道老爷子很是爱护自己,可对于君王来说,一味的仁慈可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让人感激的同时,也需要敬畏才行。

        这次之所以直接用自己的名义来发布这个公告,很大的程度就是用之前积攒的名声强行进行对社会阶层的改革。

        当皇帝彻底掌控兵权的时候,他的权力可以说是无限大的。

        历史上许多朝代的君主,干出更加昏庸的事情,只要手里头有真正兵权的,不会出现任何事情。

        那些之所以被扳倒的,只不过没意识到兵权的重要性罢了。

        这次的事情,是朱英对于勋贵阶层发起的挑战。

        古往今来,所有王朝的覆灭追究根本就是在于两点。

        一是阶级固化,下层人没有了上升的空间。

        二就是土地兼并了。

        阶级固化目前对于大明来说算不得要紧的问题,随着海外不断开扩,即便是平民运气好的话,也能拥有很多次翻身的机会。

        虽说这样的翻身不会达到很高的高度,但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从之前的吃不到一口饱饭,再转变到吃喝不愁,这就已经是天大的变化了。

        但是土地兼并就完全不同。

        大明现在的人口正是在不断的上涨之中,随着新生儿不断增加,预示着在未来的数十年的时间里,将会涌现出大量的年轻人。

        社会是年轻人的社会,不管是做什么样的工种,这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尤其是在古代这个什么事情都需要大量劳力的情况下,年轻人更加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朱英需要大明可以提供给更多年轻人机会,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从兵,海外,建设等各方面。

        那么留存有足够多的土地,种植更多的粮食,才是大明现在发展最好的方向。

        目前吃到朱英这一批红利的人,尤其是对于勋贵来说,实在是太多了。

        在之前,或许一些勋贵不过是个小爵位,不会有太多的钱财,仅仅只能是维持一日三餐的温饱。

        但是自从海贸经济打开,高产作物大规模种植的开始,这些但凡稍微有一点身份的小勋贵,顿时就可以利用到自己的身份获取到更多的财富。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哪怕是非常基层的官员,都有着接触大量社会资源的情况,只需要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小手段,就能获取到曾经想都不敢想的钱财。

        社会背景的不同。

        在大明建国三十年里,许多人都是曾经经历过元末乱世的流民,他们比更多的人更加知道有一块自己土地的重要性。

        即便是现在的经商环境很好,但绝大多数人在得到第一桶金后,都会选择去购买地契。

        这也就导致在大明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土地兼并的问题反而是愈演愈烈。

        不是说在朱英入宫后的这六年时间里,就已经严重到动摇国本了。

        按照现在这样的速度,真正的体现出影响至少需要数十年的时间,甚至是上百年才会发生出重大问题。

        甚至于土地的买卖,让许多地方官府得以缴纳出巨额的赋税,国库的收益也变得更多。

        但就像是卫所制度一样,会留下巨大隐患。

        朱英当然不想给大明埋雷。

        如果只是在乎自己的生活,现在的朱英完全可以摆烂了。

        只是大明现在都已经是这么的强盛了,朱英作为大明太孙的权势也已经是达到了巅峰。

        哪怕后期作为昏君,大明也足够他祸祸一辈子。

        这人啊,当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候,就会有着更为远大的追求。

        朱英自然也不例外。

        抱着自己的孩子,朱英虽说有着前世的记忆,但他也想让大明长存,让这最后的汉人王朝,能够更远的走下去,而不是再度复现曾经满清的朝代。

        “既然大孙想好了,那咱就好好看着,谁敢在这上面闹事。”

        朱元璋犹自说道,只是眼底深处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丝落寞。

        大孙长大了,不是像最初进宫的时候,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来操行帮忙了。

        这样的情况当然是很好的,也很符合朱元璋的预期,心里也比较欣慰。

        可不知道为什么,难免要出现一些伤感。

        换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大孙已经不是那么需要的依靠自己了,很多事情可以独立处置,这让朱元璋感觉到自己的作用正在慢慢的消失。

        既高兴,也伤悲。

        朱英眼珠微动,敏锐的察觉到了老爷子的状态,当下不动声色的说道:“我敢这么做,自然是因为有爷爷兜着,不管是干什么事情,都敢于放大胆子去做,也不怕犯错。”

        “真要是错了,爷爷就帮我擦屁股呗,还能多一些经验。”

        “爷爷可是我的顶梁柱,让我没有丝毫顾忌,这些来自于朝廷的压力,基本上都被爷爷扛下了。”

        “就像是今天的早朝一样,这公告在外边已经是形成了如此之大的影响,可朝廷上的这些大臣一个个就好像没看见没听到一样,根本不敢有任何的提及,这还不是爷爷的威风压着。”

        “孙儿很清楚,他们不说,是因为不敢说,是因为爷爷,如果只有孙儿的话,少不得要出来一批倚老卖老的大臣来教孙儿怎么办事,按照他们的规矩和方法办事。”

        “历来这些朝臣,不都是这样干的,就想让皇帝跟着他们的想法走,而他们本身考虑的利益,从来都不是在皇家,国家的本身,而是在于他们自己。”

        “如今这朝廷上下被爷爷肃清一空,没有任何人敢于当那个刺头,甚至于试探都不敢,这完全是因为爷爷的威严在那里镇着。”

        “所以孙儿不管是干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太大的阻碍。”

        这番话,让朱元璋听得是眉开眼笑。

        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即便他是朱元璋,即便他是大明的开国皇帝,但终究摆脱不了一个老人的心态。

        许多老人到老之后,总是会感觉到自己很没用。

        而朱英的这番话,是把朱元璋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这就让朱元璋感觉到非常的舒心了。

        至少不会说出现历史上,那种储君一直想要当皇帝的想法,和皇帝本身出现尖锐的矛盾。

        “真是咱的好大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