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卫所调动(1 / 2)

加入书签

第460章  卫所调动

        秣马厉兵,备战北伐。

        目前大明内的卫所,开始进行着频繁的调动。

        不仅仅只是在操练之上,包括一些人员的安排,也比较频繁和密集。

        这让许多卫所的指挥使,叫苦不迭。

        不少指挥使,对兵部的安排,开始破口大骂起来。

        因为这其中,调动最多的,便是千户的。

        正常来说一个卫所下面,有着五个千户,而在北伐的筹备下,有些指挥使麾下,甚至三哥千户所都被进行了置换。

        换成了新来的卫所军士。

        熟悉的面孔,一下子换成了陌生人,这让许多卫所的指挥使,大喊受不了。

        京师之中,五军都督府这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稍微有点路的,都到五军都督府这边来诉苦,要弹劾兵部。

        离得京师不远的,有三个卫所都指挥使,连夜赶到五军都督府,要讨个说法。

        “颖国公,你倒是说句话啊,咱们兄弟特地赶过来,就是为了这件事的。”

        “他兵部尚书茹瑺,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怎得就一下子这般胡来,这件事陛下可是知晓。”

        “陛下肯定不知晓,到底是哪个王八羔子,提出的这等章程,这不是害人吗。”

        “就我卫所里,一下子便给换了两个千户所,我连人都认不全,这要是上了战场,岂不是要乱套。”

        一名卫所都指挥使,根本没有对于都督府的任何忌惮,声音之大,整个都督府都能听见。

        就差没直接破口大骂了。

        傅友德也感觉有些头疼,说道:“我都已经说了,兵部的调令,是通过了陛下的同意。”

        “我能有什么办法,难不成我去找陛下,说你们不听从兵部的安排,有意见?”

        听到跟陛下有关,几个指挥使顿时有些熄火。

        其中一人堆笑道:“颖国公这是哪里话呢,我们兄弟们就是发个牢骚,哪里敢去惊扰陛下。”

        “就是觉得吧,这事肯定有小人作祟,不然陛下那边,肯定不会同意。”

        “明年就要去草原上打仗,这么一搞,大伙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伱的,这还怎么放心把后背交给不认识的人啊。”

        另外一人也符合道:“是啊,这么一搞,平日里的操练,全都给乱了套了。”

        “现在这等情况,军户们意见也是大得很呢,自家夫君,妻儿,都不在身边了,这平日里,平白多了几分挂念。”

        “那些到我卫所里来的军士,也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每日都无精打采。”

        “还是请颖国公给陛下递一份奏章,说说这边的情况吧。”

        卫所是明朝军事的一个特点。

        卫所里面的士兵平时是自力更生,之前唐朝府兵制终结之后,玄宗等人制定的募兵制,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元朝,募兵制度让军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手下的这些将领也有足够大的权力。

        但皇帝对于募兵还是有些忌惮,毕竟这些武将在朝中权力太大,在宋代募兵就已经发挥不出什么威力,况且实行募兵的政权,户部的财政负担也是非常大的。

        像宋朝养了这么多军队,他们每年的军费开支就非常大,户部财政一直吃紧。

        明朝刚建立,国内局势不稳,国家的财力也不够,朱元璋要想稳定政权,还需要有强大的军队。

        可他还要让国内经济平稳恢复,这就不能用大笔开支去养军队,因此朱元璋借鉴之前的府兵制,开始使用卫所制。

        卫所的官兵被称为军户,军户是世代沿袭下来,意思就是祖上要是士兵的话,代代都是卫所里面的官兵。

        元朝之前就设置了一些军户,这些军户也被明朝给接受,随后朱元璋又下令用黄册正式确定国内军户。

        在地方的军户主要是有两个责任,其中一个是屯田,另外一个责任是守备,卫所士兵需要自给自足,卫所在各个地方都有,全国上下有众多的卫所,这些卫所就负责防御国内的各个地区。

        这些军户是有自己的土地,每月也有固定的月粮,负责屯田的军户,要每月按时上交军粮提供给守备军以及地方的官吏。

        利用这个法子,明朝在地方上也维持了强大的军力,并且还顺利开垦不少的荒地。

        现在兵部突然下令,要进行一个切换。

        便就是把相邻的卫所之间的军士,进行一个短期的流动操练,这让所有的卫所指挥使,都有些害怕。

        他们害怕的,不是自己权力的流逝。

        而是担心自己贪污的事情,被传了出去。

        其实卫所本来就有轮番换班的制度。

        轮番换班的意思,这是明朝为了保证卫所的战斗力而制定的换班的制度。

        规定各卫所军队轮番赴京编入京城操练,以保卫京师或备出征,又名“京操”,以后遂为定制。

        但这也的换班制度,是在卫所都指挥使的带领下,统一到京师来驻守,操练。

        对于指挥使们来说,还是自己在带兵,属于一种可控的行为。

        现在从客观的角度上看,跟换班差不多的意思。

        但麾下的士兵,发生了变化,自家的千户,在这个时候,要听从别的指挥使安排,这可就不行了。

        须知在指挥使之间,可不是说一片祥和,恩恩怨怨的,多不胜数。

        比如这个卫所的看不起那个卫所,亦或是曾经一些武官,在平定天下的时候,累积下来的积怨。

        就目前来说,但凡是卫所的指挥使,就没几个不贪的。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像是蓝玉这样的大将军,凉国公,都带头强占过民田,下面的那还不是说有样学样。

        这其中最大的矛盾,其实说到底还是在于利益。

        本来吧,卫所指挥使吃大头,下面的千户,百户,吃小头。

        这吃的,便是底层军士,军户的军饷。

        可现在千户们去了别的卫所。

        没地方下手了。

        军户,大多数就是军士们的家属。

        对于之前已经习惯的千户,百户来说,下边的弟兄,也不可能有什么意见。

        可现在人在外地,就得要担忧一个事情,自己家的军户,会不会被新来的千户,百户给剥削。

        那岂不是被别人抢了饭碗吗。

        而自己这边,又因为陌生的环境,一下子不好下手,上头还有指挥使呢。

        每个卫所,都有着自己的规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