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九章:日军援兵(2 / 2)

加入书签

松川信正看完之后,也是面色阴沉,甚至手还微微有些颤抖。一旁的军官们虽然没看到信上的内容,但是通过观察两人的神情,已经确定是芜湖出事了,而且还是大事。

等松川信正看完之后,那份急报就轮到在场的其他军官们传阅了,每个看完的人皆是脸色大变,这时候及井德太郎也终于开口了:

“山崎君估计守不了多久了,他还能再守住三四天便不错了。援兵的速度还得更快一点,最好是在支那人攻破芜湖的那一天让他们发现行迹,那样支那人必然会想要趁胜追击,那个林一凡也必然会控制不住想要进攻南京的。”

“大佐阁下说得是,如今的局势比我们之前设想的要坏得多,我们也得改一改策略,提前部署大军伏击的行动,否则芜湖城一旦被国军攻破,后果不堪设想。”松川信正也皱着眉头说道,他是赞同及井德太郎的计划的。

“不过,支那人向来诡计多端,尤其是那个叫作林一凡的,安徽的地势不比江南,到处都是山岭,很容易被国军拦截伏击,我们必须要小心。”一个军官看完急报之后,当即出言提醒道。

及井德太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也随即开口道:“田中君说得没错,对付林一凡再小心谨慎都不为过,他实在是太危险了!”

.

芜湖城西北方向一百多里,长江北岸的天门山,三角锥形状的山峰傲然矗立在这条宽阔的大江边上,山峰的地势颇为陡峭,从江边一直延伸到山顶,形成了一条挺拔的山脊线。

山脊上长满了茂密的森林,这个季节正是生机勃勃,郁郁葱葱,而山脊两侧的陡崖十分险峻,上面生长着稀疏的野花和杂草。

李大福领着麾下的十几个”利刃特战队”成员,此时正趴在山腰处的一块陡壁边上,他们利用绳索和生长在山脊边上的树木,可以在这些地方快速移动,随时出击。

宽大的长江在山脚下流淌着,江水在巨大的落差下汹涌地冲刷着两边的河岸,发出了哗哗的声响。李大福头上顶着一团杂草,毒辣的太阳晒得他有些眩晕,抬眼一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上面的树木和草地好像都被阳光照得金光闪闪一般。

“他娘的,这天咋那么热!”

“副队长,您要不到后边山洞里休息会,这日头太毒了,小鬼子来了都得热化。”另一个同样顶着一团杂草在头上,此时也是伏在草地上一动不动的”利刃特战队”成员低声道。

“没到时候,总队都不能撤,你小子想害老子是不?”李大福把手中的望远镜递给了身旁的另外一人,擦了擦脸上的汗,然后又道:“下次选地方,一定要选通风的,有草木掩护的。这里虽然上下山容易很多,但周边太过平整了,一旦出了什么意外,咱们想要撤,就没那么简单了。”

“是,副队长。”那个”利刃特战队”队员当即应道。

李大福说完,便又拿回了刚刚递出去的望远镜,继续观察起了周边,特别是河谷的方向,那里是日军支援军队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

“利刃特战队”在“铜陵一战”中损失惨重,一百多人只剩下了不到一半。这主要也是因为他们都是刚刚组织起来的,虽然号称是特种作战,但其实什么都干,哪里危险和紧急就往哪里去,并没有形成特定的章程和明确的职能。

龙立天虽然有丰富的特种作战的经验,但此事毕竟筹措得太过匆忙,他一时也想不到太多,还是战后扩编的时候,才根据“铜陵一战”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利刃特战队”的职能。

经过扩编之后的”利刃特战队”,人数超过了两百,新加进来的一百六十多人来自各军各营,其中三分之一原本都是哨兵,另外一些不是勇武过人,战技了得,便是有某项特殊本领的,爬山越野,憋气夜视,以及水性,口音等等,都在其中。

当然,这些人在综合战斗技巧上,和原本百里挑一的大别山独立团精锐就不能比了,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一开始在和日军关东军的对战中偶尔还会落下风。

但好在,”利刃特战队”在人数上占着优势,龙立天又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特意安排了老兵带新人,他们这半年来实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在背靠国军主力大军,又有哨兵的支援的这几个月里,芜湖周边的日军侦察兵,基本上都已经被肃清,或者就是一开始的时候便主动撤离了。

但是”利刃特战队”的任务并没有就此结束,参谋总部给了他们新的命令,在长江中上游,以及巢湖周边,如今到处都是”利刃特战队”的暗哨,他们将时刻注意着日军在这几个地方的行动。

现在李大福所在的这个地方,距离上游的繁昌县,下游的芜湖城,以及北面毗邻合肥城的巢湖,都有一段距离。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亲自领着”利刃特战队”在这里埋伏侦察。

“小鬼子要是不走水路,那就是翻山越岭,没几条像样子的路,他们有可能来吗?”一个队员吐出了口中嚼着的草根:

“咱们可别在这里白白废了十几天的功夫,这么久了也就能看到些芜湖城突围出来的鬼子哨兵来来往往,上边还不让拦截。”

“你在这里把他们拦下来,缴获那些看不懂的军报有啥用?反而是暴露了自己,到时候真的要隔绝鬼子的时候,倒是不知道这些狗日的往哪里去了。”

李大福知道这些身怀绝技的人以往都是各部军官将领的心头肉,也常常领着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独自行动,自主性十分强。

在强者为王的军中,这些人是自然骄横了一些,对于上级的命令很多都不服气,只是碍于军令,不得不服从。

“总队是直接听命于参谋总部的,很多事情都是林总长拍的板,有想法可以,但也不要太过自作聪明了。”

“老子就是觉得憋得慌,要是以前,打了那么久,早在战场上不知道杀了多少小鬼子了,哪有看到鬼子不杀,反而放过的道理?”

“行了,废话那么多,把你那个方向盯紧了,到了时间就换人来,别误了大事。”李大福小声喝道。

不过,他话音刚落,准备扫一圈面前的长江河谷,身旁的一个队员就忽然用手碰了碰他。

“李副队,那是啥?”

李大福闻言,拿起望远镜,顺着手下指着的方向扭头看去,视野里出现了大概一支中队的二鬼子,距离他们还有大概三四里地,看样子不像是能从芜湖城突围出来的样子。

而再仔细一看,李大福又觉得这些二鬼子身上似乎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他们是二鬼子吗?芜湖城还能让二鬼子逃出来?”

“不可能!”刚刚那个发现了这群二鬼子的队员眼神一闪,立即回答道,他有一个本子专门记录这些情报,同时也记在了脑子里。

“这群二鬼子不对劲,很有可能是小鬼子假扮的。传令下去,先搜索周围,确定没有埋伏之后,再引他们入圈套,尽量抓活的。”

李大福一边说,一边用望远镜观察着河谷周边的山林边缘,那些地方既可以行军,又能隐蔽,日军若是还有其他兵力,必然藏在那里。

“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