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回 历磨难他乡终团聚 逛坊市…(2 / 2)

加入书签

昨日太史夫妇便被三皇子接到王府去了,瞧这架势,还能与我们一同返宋么?”

“以我对太史哥哥之了解,他可是乡情很重的一个人,且有一番报国之志。断、断不会耽于享乐。”

谢玄见他吃完了,一边收拾碗筷,一遍又问道:

“但愿如此吧,不过我看他儿子未必会愿意归宋。

日后万一两国真起了争端,你与他的约法三章,又岂能真的将其制约?倘若如此,又当如何呢?”

洛怀川取出绢帕拭了拭嘴角道:

“嗯,你顾虑的也不、不无道理。看来还得为其铺设一条稳妥之路。

儒生,去、去将贾大人唤来,我有事情与其商量。”

谢玄端起盘子,边往出走,边道:

“他呀,早早便起了,说是要考察民情去。”

要说狄青本是习武之人,习惯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这毕竟是在辽国,为掩饰身份,只好作罢。

可他又是个闲不住的人,加之赴辽机会难得,索性换了便装,出去考察风土民情。

北宋使者皆习惯性的将辽人称为北虏,即便在面对高昌、回鹘这类外番,也是毫不客气的称辽国是犬戎。

故而在狄青思想中,觉得南京可能即是一个毡房遍布,牛羊成群的辽阔之地。

却没想到这里道路笔直、房屋排列竟如同棋局般规整。

不少门窗皆是向东而建,横面宽阔,皆用大料建造、斗栱粗广豪放,柱子也更敦实。

而且屋面平缓,从屋脊下往上看,便如同雄鹰展翅般优美。

城中诸多男子皆着汉服,唯有契丹与渤海的女子穿胡服。这些牧民大多面色红润、颧骨突出,且鼻梁高挺。

狄青原以为这些打小食肉、饮奶的契丹人行事会很豪横,讲起话来也是粗声大气。

谁知每个人皆十分遵守礼仪,这或许与兴宗偏爱汉文化有关吧。

正当他由最初的排斥质疑到逐渐的与辽人融为一体时,

忽见斜方街道上一匹惊马呼啸着冲进与他对面的送葬队伍。

那位身着雪白孝服,披发、包着头巾的年轻女子急忙闪身护在棺椁前,生怕惊扰了亡者的灵魂。

眼见着那匹马四蹄腾空,下一秒便会将女子踏为肉饼时,所有人张大嘴巴,发出一阵惊呼。

有些个胆小的甚至直接闭上眼睛,实在不敢看眼前这惨烈的一幕。

就在这万分危急之际,狄青真气一提,以电闪雷鸣之势飞身跃上马背。

一把扯住缰绳,使了一招千斤坠,成功驳转了马头。

那马不服,打着响鼻,发出阵阵嘶鸣。四个蹄子拼力刨着地面,剧烈地扭动身躯,欲将狄青摔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