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榜夫妻辞别(2 / 2)

加入书签

婚期定在四月初,这是考量过的。到时候明朗正好从京城回来了,若是中了,女儿出嫁更好看些,就算没中,好歹能参加女儿的婚礼。

青莲的未婚夫是明朗原来在府城读书时同窗家的孩子,两家也算门当户对。

玉茗一样样给女儿备嫁妆,家里的许多事情就交给了婉柔。

梅香家里倒还好,黄茂林管理着家里的产业,泰和每日读书习武,慧哥儿一边读书一边帮着照看家里。

因他这几年不在家,如今好容易中了举人,他准备在家里多逗留一些日子,陪着父母兄弟和新婚媳妇。

梅香整日悠闲的很,除了担心女儿,她再也没有操心的事情。家里很多琐碎的事情都交给了锦屏,锦屏尽心尽责,样样都做得非常好。

黄茂林见儿子整日在家闲着,开始把他拉出去干活,“就算你中了举人,也要吃喝。家里的事情从来没让你操心,如今你也娶妻成家,既然不准备外出读书,先跟着我学习打理家务。以后若是你单独过了,总不能什么都不懂。”

梅香也同意,“你也大了,你阿爹忙碌了半辈子,也该让他歇一歇。你跟着你阿爹跑一跑,先熟悉家里的事情,过一阵子春收,你替你阿爹办了。”

黄茂林和儿子开玩笑,“让你这举人老爷去收粮食,会不会丢你的脸”

慧哥儿赶紧解释,“再没有的事儿,给阿爹分忧,是儿子的责任,有什么事情阿爹只管吩咐,若是儿子做不好,还请阿爹教我。”

黄茂林点头,“论起读书我不如你,但咱们家的这些杂事你要是想精通,没个三两年也不行。走吧,咱们先去粮店。”

父子两人走了之后,锦屏和细月一起陪着梅香说话。

梅香看了看细月的肚子,“你这都快生了,不要天天往我这里来,等会子自己去园子里走一走,整日坐着人没力气,孩子也不好生。”

细月点了点头,“多谢太太,我这也不是头一个了,倒不用担心。”

自从慧哥儿中了举人之后,家里人都改了口,黄茂林从大爷变成老爷,梅香也从大奶奶变成了太太。

说起细月,她前几年生了个女儿。

刚怀上的时候,细月非常担心,她怕女儿长得像自己。自己命好,能遇到贵人,但谁能保证女儿也有这样好的命呢。

贵仁一再安慰她,“都说女儿像父亲,你不用担心,定然长得好看。”

等孩子瓜熟蒂落,众人一看,果然长得像贵仁,细月终于放了心。

如今这是第二个了,细月也想开了,要是女儿,肯定像父亲,要是儿子,就算长得像自己,男孩子总不用怕的。

这几年家里人口滋生,小厮和丫头们配了许多对,孩子们也一个个落地,家里住房忽然变得紧张起来。

梅香年前就和黄茂林商议,说要换一套大些的宅子。

黄茂林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与梅香商议,“去年又买了个庄子,宅子暂时先不换,等过两年,若是慧哥儿能再往前走一步,你说,咱们搬到府城去好不好到时候青莲回娘家更方便,慧哥儿以后就算外出做官,和咱们通信也更容易一些。留在这荣定县,不管去哪儿,还得先从府城绕一圈。”

梅香有些犹豫,“咱们的根儿在荣定县,若是走了,家里的这些产业怎么办。”

黄茂林笑了,“有贵仁和小柱在,你还用担心什么。”

买宅子的事情暂时就先搁置了下来,梅香也想多攒些钱,府城的宅院更贵呢,过几年慧哥儿去考试,泰和也长大了,家里花钱的事情多着呢。

既然不买新宅子,黄茂林想办法把旁边的一小户人家的宅子买了下来,两边打通,修了许多房子给下人住,省得都挤在主院这边。

日子一眨眼就到了四月中,韩家兄弟终于从京城回来了。

同行来的还有府城衙门里报喜的人,一路敲锣打鼓,一直到了韩家大门口。

梅香当时正在屋里闲着,家里下人赶紧来报,“太太,太太,二位舅老爷回来了”

梅香立刻站了起来,抬脚就往外走,“去叫你们大奶奶,跟我一起去。”

下人又去叫了锦屏,婆媳二人一起去了韩家。

一进门,只见整个韩家人山人海。

下人们给梅香行礼,“姑太太回来了,恭喜姑太太,贺喜顾太太,大老爷和二老爷都中了,这会子都在老太太院子里呢。”

梅香笑着点头,带着锦屏进了内院。

叶氏正激动的拉着两个儿子的手,“好,好孩子,你们真给阿娘争气。”

明盛掏出帕子给叶氏擦了擦眼泪,“阿娘,既是喜事,咱们都高高兴兴的,明儿再去告诉阿爹,让阿爹也跟着高兴高兴。”

叶氏一边哭一边笑,狠狠点了点头,“我儿说的对”

梅香一进来,立刻满嘴好话,“恭喜韩大老爷,恭喜韩二老爷,金榜题名,名扬天下”

明盛哈哈笑了,“姐姐真是的,连报喜人的红包都要抢”

明朗招呼姐姐坐下,“这回去考试,多亏长俊的舅舅帮忙,不然我们什么都不懂,还不知要吃多少亏呢。”

一家人都坐下了,明盛安慰梅香,“姐姐放心,我们回来的时候路过省城,又去看了外甥女,小两口都好的很。”

梅香这才放心,又问他们,“你们都考了多少名秦家兄弟可中了”

明朗先开口,“我挂了个二榜尾巴,大舅兄在我前头十几名,二舅兄没中,明盛考得最好,二榜十三名。”

梅香笑着点头,“中了就好,阿娘,咱们家又要办酒席了。”

叶氏笑着答应,“可不就是,要好生办一场”

明朗连忙阻拦,“阿娘,清溪要出嫁了,不如我们把两件事并在一起办了。我们的时间不多,还要再回京城呢,家里这么多事情都要处理好,若是一样一样办酒席,怕是来不及。”

叶氏表情凝重,“才刚打发走了报喜的人,我还没来得及问你们呢,这考中了之后要怎么办”

明朗虽然没有明盛考得好,但他是老大,这种大事一般都是他先开口,“明盛这个名次,说不定可以去翰林院。到时候让弟妹带着孩子在京城陪着他,租个小院子就够了。像我这样的,若是好好打点,说不定能外放做个一县父母官。”

叶氏忽然担忧起来,“咱们家在京城又没有亲眷,这要如何打点呢。”

明盛开口了,“阿娘不用担心,我们走之前,李大人让我们放心,大哥做过县丞,如今年纪也不大,想谋个县令难度不大。像我这样的,留在翰林院先熬几年,过几年再说。”

叶氏连忙拉起了梅香的手,“咱们家又沾了你的光了,要不是青莲嫁到孟家,后面的事情哪有这么顺利。”

梅香安慰叶氏,“阿娘不要放在心上,虽然我不懂,但我听慧哥儿和长俊他们说,官场上谁不想多两个自己人呢。两个弟弟名次又不差,李大人若能帮着筹谋,以后等两个弟弟都长成了,再慢慢回报也不迟。”

叶氏点了点头,“你两个弟弟总是得你的照顾。”

梅香笑了,“阿娘反过来想一想,我两个弟弟都中了进士,我的腰杆子更硬一些。”

黄茂林听到风声也赶了过来,刚才一直坐在一边,梅香的话一落,他在一边开玩笑,“可不就是,如今你是家里的老大,你说上东墙,我们绝对不敢上西墙”

梅香拿手拍了他一下,“净胡说”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

在娘家坐了一会子,梅香知道后面事情比较多,娘家人都忙碌的很,她又带着家里人回来了。

叶氏火速让人往各家送信,又让人回平安镇收拾屋子,一家人要回去给韩敬平上坟。

韩文富已经很老了,族里的事情如今都是韩敬堂在打理,接到信之后,韩敬堂立刻通知了所有族人。

整个韩家岗都沸腾了,以前众人觉得一个秀才就很了不起了,如今觉得秀才真不算个什么。

等叶氏带着孩子们回来上坟那一天,所有人都聚集在青石桥上等候。

明朗兄弟二人带着登哥儿骑着马,黄茂林也带着慧哥儿随从,女眷们坐了两辆车。

韩敬博叔父也跟着一起回来了,加上家里的下人随从,好长的队伍。

韩敬堂先迎了过来,兄弟二人连忙下马,黄茂林也带着儿子下了马。

叶氏带着女儿媳妇们从马车里出来了,与族人相见。

男丁们围着韩家兄弟说了许多道喜的话,妇人们围着叶氏等人也是满口的好话。

韩敬奇要把叶氏等人往自己家里引,韩俊杰也跟在一边抢,“二哥,让三嫂和侄儿们去我家里吧。我把家里都打扫干净了,请三嫂和侄儿们去看看。屋子和三哥以前在的时候一模一样的,一点儿也没变。我都想好了,回头我找个地方好生盖几间屋子,把这房子还给三嫂和侄儿们。以后他们回来给三哥上坟,也有个住的地方。三嫂放心,平日里我会把屋子给你打扫得干干净净。”

叶氏眼中忽然就要掉泪,“多谢敬杰兄弟,二哥,我去敬杰兄弟家里坐坐。”

韩敬奇不再相争,陪着他们一起去了。

回到老宅,叶氏感到一股亲切的熟悉感。从她嫁进韩家,在这里住了整整十七年。

柴氏把叶氏扶了进去,“三嫂,不要伤心,你的好日子来了。三嫂要好生活着,把三哥那一份福气一起享了。这宅子永远都会是这样,三嫂想什么时候回来都行。三哥的坟墓,我当家的经常去看。坟墓边的松树已经长了好大了,坟头上一棵杂草都没有,上面的土都紧的很,下再大的雨都不用害怕。”

叶氏拍了拍柴氏的手,“多谢弟妹。”

坐了一阵子之后,一家子上了坟山。

韩敬平的坟墓被韩敬杰和韩敬奇打理的很好,叶氏带着孩子们跪了下来,“当家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给咱们争光了。过一阵子我就要跟着明朗走了,什么时候回来我也不知道。你放心,等我百年之后,一定让孩子们把我送回来,咱们俩葬在一起。头先我不是跟你说过,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你多等一二十天,就能等到我了。你放心,我会好生过日子的。”

明朗兄弟二人给韩敬平烧了许多纸,最后,兄弟姐妹们带着孩子们一起给韩敬平磕了头。

叶氏这回没有哭,看过了韩敬平之后,叶氏跟族人辞别,带着孩子们回县城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亲亲们周末好感谢在2020052813:55:172020052917:18: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baobao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兔子和十三先森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x19瓶;香蕉牛奶5瓶;你说啥2瓶;23155266、小、七七芽呀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