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宴宾客十二生肖(2 / 2)

加入书签

黄炎夏进来后就把大门插上了,“我磨了这么多年的豆腐,起早惯了。在茂源家里,一大早我啥也干不成,就想着过来帮你磨豆腐。你媳妇要带孩子,早上起早了孩子一个人在屋里也不放心。以后别让她起那么早,我来给你帮忙。”

黄茂林忽然觉得内心一阵暖流涌过,昨晚上梅香才安抚了他,黄炎夏又做出这样的举动,黄茂林顿时觉得分

家并没有让他在意的人远离他。

黄茂林直接用井水洗了脸,又漱了漱口,爷儿两个立刻就往豆腐坊里去了。

如往常一样,两个人配合有度,各自忙碌,偶尔说两句话。

黄茂林心里在盘算,阿爹来帮忙磨豆腐,他肯定不能让阿爹白忙活,要是给钱的话给多少合适呢?给多了阿爹不会要,给少了说不定后娘会嘀咕。

黄炎夏磨好了豆腐之后,又帮黄茂林整理摊子。

梅香在厨房热了一些剩饭剩菜,黄炎夏和黄茂林一起快速吃了早饭。

吃过了饭,黄炎夏对黄茂林说道,“你别出去了,我出去卖一挑豆腐,你在家里看着摊子。若你走了,你媳妇一个人哪里忙的过来。咱们还跟以前一样干,就是换个身份,以后你是东家我是伙计,你一个月给我开二百文钱就行了。”

黄茂林忙摇头,“那怎么能行,阿爹帮着干这么多活,二百文哪里够,至少得五百文。”

黄炎夏挑着担子起身就走,“我说二百文就二百文,我上午给你卖豆腐,下午帮茂源整理草料,他暂时一个铜板都没给我呢,你给多了,岂不显得你兄弟小气。”

一席话说得黄茂源忍不住笑了,“阿爹真是,那儿子就记着您这份情。”

有黄炎夏帮忙,黄茂林顿时感觉松了一口气。一个上午,黄炎夏出去了两趟,卖了两担豆腐。黄茂林这边生意更好,除了上门买的,他往各个小饭馆里送了不少,学堂里也送了一板豆腐。

梅香一边带着慧哥儿,一边清理家里的东西。

昨儿剩的菜多,她又往左邻右舍送了一些,把身下的酒、零嘴和人家送来的一些礼往叶氏和杨氏那里各送了一些。

梅香去叶氏那里时,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拎着一个大筐子。

叶氏透过窗户看见了,忙跑出来接过慧哥儿,先左右各亲一口。

娘儿两个一起进了屋子,梅香把筐子放下,“阿娘,昨儿剩了不少东西,我们人少吃不完,我给阿娘送一些过来。”

叶氏扫了一眼筐子里的东西,“你婆母那里你送了没?”

梅香点头说已经送过了,叶氏不在说此事,只抱着慧哥儿逗他玩。

逗留了一阵子之后,梅香就抱着孩子回去了。

她才一进门,黄茂林就叫她。

梅香把筐子放到了厨房,然后抱着慧哥儿一起去了倒座房。

黄茂林笑眯眯地看着她,“你猜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

梅香见他一副欣喜的样子,想了想,“难道有人来定喜馍?”

黄茂林捏了捏她的鼻子,“你就不能假装猜不中?”

梅香哈哈笑了,慧哥儿也跟着笑。

黄茂林高兴地接过了儿子,“才刚有一家来问,说定四十套,后天下午就要来挑货,还给了三成的定钱,我接下了。”

梅香也高

兴,“好呀,明儿就把舅妈和二姨叫过来。哦,咱们兴兴头地说请舅妈和二姨,还不知道她们愿不愿意来呢。”

黄茂林斜眼看她,“你男人就是个傻子?放心吧,我昨儿就跟舅妈和二姨说过了。”

梅香拧了他一把,“还瞒着我。”

有人来买豆腐,小夫妻忙停止了打闹。慧哥儿有些困了,梅香哄他睡着了,把他放到了后院正房去了,她坐在一边做针线。

天马上要凉了,慧哥儿已经有了两件没上身的新棉袄,梅香预备再给他做两件里头穿的夹衣。

黄炎夏出去了两轮,回来后把钱交给黄茂林,连饭都没吃就回去了。

杨氏正在做饭,见黄炎夏回来了也没多问。当家的这几日在家闲的没事干,愿意去帮忙就去吧。

家里没有田地,除了一头骡子也没有别的牲口。家里十几只鸡就在前院随便活动,也不用人管。

昨儿梅香送了许多剩菜,杨氏热了剩菜剩饭,招呼一家人吃饭。

黄茂源回来的时间不定,杨氏给他留了饭菜在锅里。

一家人正吃着,黄茂源回来了。杨氏立刻去厨房端了饭菜来,黄茂源连吃带喝,很快就结束了一顿晌午饭,然后起身就走了,外头正有活等着他呢。

黄炎夏见两个儿子整天都忙忙碌碌,心里很是高兴。忙好啊,说明日子有奔头。下午,黄炎夏把黄茂源要用的草料都准备好。

黄茂源除了自己的骡子要吃草料,他还代卖草料。他自己没时间处理,都是黄炎夏帮着干。

第二天上午,黄茂林托黄炎夏把话带给了郭舅妈。刚吃过了晌午饭,郭舅妈就和郭二姨一起赶了过来。

如今又不是农忙,妇人们在家里闲着没事,能多份营生,有什么不好的。

姑嫂两个一进门,小夫妻就出来迎接。

一起说了一阵子客气话后,郭舅妈直奔主题,“茂林,茂林媳妇,难得你们有了来钱的路子还惦记着我们。你们放心,把做法教给我们,剩下的不用你们操心。”

梅香笑着点头,“有舅妈和二姨在,我就能时不时躲个懒了。”

郭二姨摸了摸慧哥儿的小手,“你带着孩子呢,哪里有时间做这些。说起来你真是手巧,居然能琢磨出那样的东西。”

梅香忙摇头,“都是茂林哥跟我说的,他在省城看到了,当时买了一套拿回来给我看的。二姨不晓得,那一套馍馍从省城带回来,都快馊掉了。”

郭舅妈和郭二姨哈哈笑了,笑过之后,三人一起去了跨院。

梅香已经把面粉和酵头准备好了,和面不用梅香动手,姑嫂两个都是经年的主妇,拿手的很。

活好了面之后,三人一起说闲话,等面醒好了,梅香去前院把慧哥儿交给了黄茂林,她开始和郭舅妈二人一起做喜馍。

郭舅妈见梅

香拿出一堆的东西,什么叉子、梳子、筷子和剪子,忍不住咂舌,做个馍馍,倒要这么多东西。

这东西就是个巧,看明白了之后,反复捏两遍就会了。东西做好了之后,梅香立刻在厨房上蒸笼开始蒸。

三个妇人一起动手,因是头一回大量做,速度不免有些慢。一个下午,只做了二十多套,剩下的留着明天上午继续做。

第二天,郭家姑嫂一大早又来了。她们两个说好了,来干活归干活,不在外甥家吃饭。

这回,不用梅香动手,二人一起很快把剩下的做好了。

四十套白面做的十二生肖,装了满满一挑子。

黄茂林订好了价格,刨除掉本钱,算了算利润,一家能得三四十文钱的样子。

黄茂林当着郭舅妈和郭二姨的面算账,他算的精细,面粉钱、柴火钱一样不少。

郭家姑嫂也不介意,亲戚之间一起做生意本来就难,若是不把账目算清楚了,早晚得闹掰。

郭舅妈笑着夸赞黄茂林,“我们不过来干一会子活,就得了几十文钱。以后再不用外甥媳妇动手,我们两个就能做好。说起来,这路子是你们想的,地方用的也是你们的,若还让你们跟我们一样干活,到哪里也说不过去。平日里我和你二姨能忙得过来,若是实在太忙了,外甥媳妇你再给我们搭把手就行,你还得带孩子呢。”

黄茂林笑了,“舅妈和二姨以前照顾我良多,我心里不知道怎么报答二位长辈,才想了这个法子,却还是要劳动二位长辈。”

郭二姨摇头,“帮衬是帮衬,生意是生意,就照你舅妈说的办。今儿的份额都做齐了,我们先回去,你们把账目做好,到了月底再结账。只要有活了,只管去叫我们。”

姑嫂二人说清楚了事情,立刻就走了。

当日下午,那人来挑走了喜馍,还付了剩下的钱。

头一笔生意这样顺利,让黄茂林和梅香看到了希望。

第二天,黄茂林就在门口多挂了幡。除了黄家豆腐坊,又多了个十二生肖喜馍的幡。

那家人把喜馍往各家亲戚一送,立刻又有人来问。十二生肖凑在一起多好看呢,比那单纯的馍馍看起来喜庆多了。

陆陆续续先后有人来定喜馍,因十二生肖难做,价格比镇上原来那家的喜馍略微高一些。魏家喜馍铺见黄家一来就开始抢生意,自然是不高兴。

但做生意凭本事,黄茂林只做十二生肖,传统的喜馍他不做,并未抢夺魏家原来的份额。但黄家的加入,多少还是影响了魏家生意。若愿意多花钱,就来黄家,若不想多花钱,就去魏家。

刚开始的十二生肖做得比较简单,只是有个样子。

郭家姑嫂加入后,梅香带着她们一起改良十二生肖。比如做龙,用玉米面,可以做成金龙。比

如做兔子,安两个红豆做眼睛,更好看一些。

黄茂林头脑灵活,人家来定喜馍的时候,他会问一问干甚用的,若是小孩子出生,他建议人家按照孩子的生肖单独做一样,或者把生肖这种多做一些。若是老人家过寿,他还让梅香等人做一些寿桃。

这也是郭舅妈想出来的,单做十二生肖,不免寡淡。比如老人家做寿,做个大寿桃多应景。

若是人家做生意的开张,还可以用玉米面做金元宝。

三个女人自从开始做喜馍,每天都想换花样。三个人一起捏了毁,毁了再捏,喜馍的花样越来越多。

黄茂林把所有花样分门别类,人家一来,逐一念给人家听,你想要什么样的,我就给你什么样的。

黄家喜馍铺子一炮打响,名气渐渐赶上豆腐坊了。

魏家坐不住了,他家的馒头一点新意都没有,就在上头点了个红点。谁家办喜事不想图个热闹,多花一点钱就能买到花样更多的,何乐而不为。

魏家也开始研制十二生肖,他们通过别人的手从黄家买了许多样式回去偷偷琢磨。刚开始做得不伦不类,渐渐也有了些样子。

但凡是讲究个先来后到,黄家毕竟是先弄出这个,外头人都觉得人家那才是正宗的。魏家只能靠着降低价格拉过去一批客人,但黄茂林始终没有降价。

他家里有豆腐坊,并不全靠做喜馍。魏家能平分秋色也好,省得黄家一家独大遭人惦记。

临近年底,办喜事的多,郭舅妈和郭二姨常过来,梅香家的灶就没歇过。

到了月底,黄茂林盘账。家里做了二十天的喜馍,除掉成本,一家分了七八钱银子。

郭舅妈和郭二姨非常高兴,她们一个妇道人家,到哪里去挣这些银子呢。

一眨眼又到了十月间,这期间,黄茂源也办了乔迁宴。

黄茂林两口子当日把孩子交给叶氏,去二房帮了一天的忙。

因乔迁宴是以黄茂源的名义办的,郭家和韩家都没去送礼。杨家人都来了,闫氏在女儿家里转了一圈,看得羡慕不已。

闫氏倒是想从红莲手里抠些银子,但红莲不当家,黄茂源给她钱她也不要,都给了杨氏。如何和娘家人打交道,还是交给婆母去操心吧。

乔迁宴当日,宾客的数量比黄茂林办的时候少了许多,但也开了近二十桌酒席。

一样的流程,一样的热闹。

杨氏当时激动地差点掉眼泪,这是她儿子的屋子,她儿子终于顶门立户了。

黄茂林内心非常感慨,他和弟弟分家了,希望以后大家都能好好的,兄弟二人守望相助,一起在平安镇创下一份新的家业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