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卖木材置办田地(2 / 2)

加入书签

梅香眯着眼睛笑,“阿娘,银子又不扎手,多攒些银子,以后弟弟们去考试,可费钱了。”

明朗听得心里愧疚不已,姐姐冒着危险进山,得了银子,先想到的还是家里。

叶氏笑了,“这是你的功劳,怎么能都给家里。这样,我做主了,分一半给你,算作你的嫁妆。”

梅香睁大了眼睛,看了眼黄茂林,顿时红了脸,“阿娘,你说到哪里去了,什么嫁妆不嫁妆的,我去纳鞋底了。”

说完,她丢下银子就回房间去了。

叶氏笑得更深了,她之所以这样说,其实是说给黄茂林听的,或者说,她说给黄炎夏听的。

这树,是两个孩子找到的,她分出一半给梅香做嫁妆,剩下的,就看黄炎夏怎么做了。

黄茂林在韩家混了一上午,前些日子下了场大雪,地面刚刚干透,又开始下了。菜园里的菜充足,西院里也有不少柴火了,东院里梅香前儿打了好几缸油存在那里,还有一小桶芝麻油,够用好些日子了。

叶氏拢了两个火盆,西厢房放了一个,西耳房放一个。娘儿两个做着针线,兰香在一边玩耍,黄茂林陪着说话,小花点躺在边上。

果真如叶氏所想,黄茂林回家后,黄炎夏就侧面打听韩家的事情。

“你丈母娘忽然得了这笔银子,她两个儿子两年读书的费用都不用发愁了。”

黄茂林摇头,“婶子说了,分出一半给梅香做嫁妆呢。”

黄炎夏点了点头,“你丈母娘是个明白人,这样,咱们家这回得的银子,我也分给你一半。这银子,你自己收好,以后你就算买田置地,也是你自己的,和家里无关系。”

当日黄炎斌说只要一棵,黄炎夏又强行分给他一棵小的。二房剩下四大三小,共计是二十七两五钱银子。

杨氏插了一句嘴,“当家的,这,还没分家呢。”

黄炎夏瞥了她一眼,“茂源,你记住了,以后你要是在外头能找到来钱的路子,就算你和你大哥没分家,你也可以留下一半,这是咱们家的老传统。以前,你们大伯做木活儿,我磨豆腐,得了的银钱都是交给家里一半,剩下的自己留下,以后你们兄弟也是一样的。若都等着吃大锅饭,最后一个二个都成了懒汉,谁还愿意干活,白等着吃兄弟的就是了。”

杨氏心里想了想,就算分给茂林一半,还剩下十三两多呢,以后茂源也能得一些,遂不再说话。

黄茂林看了看黄炎夏,见他不像是试探自己,搓了搓手,“阿爹,儿子,儿子就谢过阿爹了。”

黄茂林得了十三两七钱半银子,加上自己头先剩下的一两多银子,他忽然又有了十五两银子了。

本来空荡荡的钱匣子,顿时又充实了起

来。

叶氏得了这笔银子,把梅香关在了家里,暂时家里柴火够用一阵子,先不进山了。

冬月中旬的一天,大房董氏忽然来报,小姑子韩氏生了个儿子,邀叶氏一起去送月礼。

叶氏早就准备好了,五十个鸡蛋,一套小棉袄,再加一百文礼钱。她和韩氏关系平平,这样的礼也够了。

恰逢那天是集,虽然天冷,好在是个大晴天,叶氏一大早把梅香送到了镇上,然后赶回来换了衣裳,带上

兰香和大房二房一起往小姑子家去了,明朗兄弟二人都在家里读书。

叶氏离开镇上后,梅香就一个人在那里看摊子。

她在这里干了大半年了,来赶集的人都认识她,知道这是韩家油坊的那个丫头,别看她长得细条条,说话细声细气斯文的很,听说力气贼大,等闲壮汉都不是她的对手。

而且,这丫头的男人就在对面卖豆腐呢,和那巡街的张家黑小子还有交情,一般人也不敢来惹梅香。

黄茂林早上在面馆吃了碗面,给梅香倒了一杯水过来,梅香怕喝多了要出恭,只拿着热水暖手。

等卖完了豆腐,黄茂林过来陪着梅香。

冬日里,各家都把头顶上的伞去了,今儿没有风,太阳也足,倒是难得的好天气,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黄茂林问梅香,“我家里明儿要打糍粑,你喜不喜欢吃我给你带几块。”

梅香点了点头,“我喜欢用油煎着吃,可我们家今年没有种糯米呢,我阿娘说,明儿去和二伯家换一些。”

黄茂林被太阳晒的眯起了眼,“去二伯家干甚呀,明儿我给你背几十斤去,够你们打一锅的。”

x6770x7c73x54d2

梅香捂嘴笑了,“你可别,你后娘晓得了,又要说你像只老鼠了,成日里往外淘腾家业。”

黄茂林把头凑过来,闻了闻她身上的香味,“我给你支个招儿,你给我阿爹做双鞋,我阿爹心里高兴,我后娘再不敢说甚的。自从阿爹抄了她的私房钱,她老实多了。”

梅香腻了他一眼,“一双鞋换几十斤糯米,我可赚大了。”

黄茂林笑了,“咱们两个,还说什么赚不赚的。”

说完,他把头凑得更近了,“我跟你说,听说周地主家的大儿子在县里赌博,输了不少银两,被人家赌坊扣下了,要剁手指头,他家正准备卖田地赎人呢。你回去问问婶子,想不想买田,我阿爹也要买呢,这回周地主要脱手五十亩上等田呢。”

梅香吃惊,“输了这么多天爷,五十亩地,好几百两银子啊。”

黄茂林点头,“是呢,我阿爹已经看中一块十几亩的地,我手里有十五两多银子,我让阿爹分给我四亩。你回去跟婶子说,要是要,到时候咱们两家一起买。周地主也想一次脱手了,省得今儿东家找他明儿西家找他,麻烦的很。”

梅香点头,“我回去问问我阿娘。”

午,叶氏吃过小姑子家的洗三宴席,抱着睡成小猪的兰香一起回来了。

梅香忙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叶氏。

叶氏把兰香放下,想了想,“这样,头先茂林给了你十六两银子,这回你又得了十二两银子,拿出二十四两,去买六亩上等田,记在你名下,剩下的以后给你买嫁妆。”

梅香扭捏了一下,“阿娘,咱家里不买吗”

叶氏想了想,“咱家里暂时不买,等你弟弟们再长大一些,能顶门

立户了,多少田买不到。不过,虽然买了田是记在你名下,但这几年的收成都算家里的。”

梅香连忙摆手,“都算家里的,我不要。”

叶氏笑了,“说起来,你真是比旁人家的儿子都顶用多了。”

梅香笑嘻嘻地把头凑过去,“阿娘,要不是黄大伯人好,我都想把茂林哥留在咱们家。”

叶氏拍了她一下,“胡说,男人大丈夫,哪能入赘。再说了,你有两个弟弟呢,岂能要姐夫上门。你个傻子,黄家那么大一片家业,茂林是原配嫡长子,他得分大头,这是规矩,谁也夺不走。”

娘儿两个商议过之后,就抛开了话题,说了一会子韩氏家小儿子的话,等过一阵子满月的时候,叶氏还要再去呢。

第二天上午,黄茂林真挑来了一百斤糯米。

叶氏惊讶,“茂林,怎地送了糯米来”

黄茂林笑了,“婶子,听说你家里今年没有种糯米,都到这个时候了,总要打糍粑呀。我跟我阿爹说了,我阿爹就让我挑了一百斤糯米来。”

叶氏笑了,“你阿爹也太客气了。”

黄茂林从米袋子里掏出四五块糍粑,“梅香,把这糍粑切两块,用油煎了,咱们先尝尝我家新打的糍粑。”

叶氏腻了梅香一眼,“定是你问茂林要的,馋嘴丫头,还没过门就问婆家要东西吃。”

梅香笑了,“我不白吃的,我要给黄大伯做一双鞋呢。”

叶氏用曲指敲了敲她的头,“做一双哪里够,要过年了,给茂林阿爹阿娘还有弟弟妹妹们都做一双,茂林过年穿的新棉袄和鞋袜你也要动手了。我可不给你帮忙,都是你自己招来的。”

梅香笑得眯起了眼,“阿娘放心吧,我都能做好的。”

叶氏笑着打发梅香去煎糍粑去了,黄茂林给她烧火。

才吃了饭不久,梅香不敢煎多了,一人尝两小块也就够了。

吃过了糍粑,叶氏就和黄茂林说了买六亩地的事情。

叶氏听说黄茂林自己也要买四亩地,本来想说把黄茂林的银子还给他,又住了口。

簪子的事情黄家大人没有来赔礼,这银子权当做补偿吧。反正以后都是给梅香陪嫁的,最后还是你老黄家的。

黄炎夏更是精的很,杨氏不来赔礼,他就抄了杨氏私房银子补贴梅香。以他对叶氏的了解,定然不会吞了这银子,只要以后给媳妇做陪嫁,不管是田地还是家业,最后不都是他孙子的。

听说梅香要

买六亩嫁妆田,黄炎夏二话不说点头了,到时候一起买,然后分开记名。

杨氏听到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鞋底的事情,茂林已经有了四亩田,这回又能买四亩田,加上韩家丫头的六亩嫁妆田,这小两口还没成亲就有了十四亩私房田。

可茂源还跟个傻子一样就晓得憨吃憨睡,手里一文钱私房钱都没有。

唉,杨氏心里叹了口气。

但不管杨氏心里如何落寞,黄炎夏动作快,周地主那

里他早就说好了,就等几家买主一起上门。

黄炎夏一个人吃下了二十亩地,儿子四亩,儿媳妇六亩,他给家中又置办了十亩地。除掉黄茂林的八亩地,黄炎夏家中现在也有四十多亩地,在平安镇,也算殷实人家了。

叶氏拿到六亩地的地契后,反复看了看,高兴地对梅香说道,“这些以后都给你做陪嫁,明朗,这都是你姐姐自己挣来的,你们兄弟莫要有意见。”

明朗直摆手,“阿娘只管给姐姐买,我们再不会有一点意见的。”

叶氏摸了摸明朗的头,“这六亩地咱们家没出一文钱,以后你姐姐出门子,我定然还要再给她置办东西的。你和弟弟是男子汉,要像你阿爹一样,到外头去拼事业,家里姐姐妹妹陪嫁多,到了婆家才能腰杆子硬。”

明朗点头,“阿娘说的,儿子都晓得。”

叶氏说完,又教导几个孩子,“你们看,周地主家里有那么多田地,就因为没养好孩子,家业很快就败了。这一回只是卖了五十亩地,若是他家大少爷不晓得悔改,怕是以后家业败起来也快。你们都记住了,以后外头那些不三不四的事情,千万不能沾上。特别是茂林,街上什么样的牛鬼蛇神没有,你整日管着家里卖豆腐的现钱,就怕有人打你的主意。”

黄茂林忙摇头“婶子放心,我定然不会的。”

叶氏笑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不过白嘱咐一声。好了,明朗你去读书去,这地契我先收起来了。”

几个孩子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叶氏回房把地契收好了,心里盘算着把这六亩地仍旧给韩敬杰种了。

作者有话要说亲亲们早上好

作者以前为了给自己攒嫁妆,远赴重洋去工厂倒班。自己努力挣来的钱,用起来确实更有底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