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金秋月诸事忙碌(2 / 2)

加入书签

黄茂林搓了搓手,“婶子,发财哥是和我好,但他只是张里长的侄孙。不瞒婶子,能来巡街的,多少都和张里长有些关系。既然二伯这样问,婶子哪一天交粮税我跟着一起来,发财哥到时候定然也是在的。”

叶氏笑了,“那就多劳烦你了。”

黄茂林笑了,“我能出力的地方,婶子只管跟我说。”

叶氏问过了正事,黄茂林就拿眼睛去瞟梅香。

叶氏笑着吩咐女儿,“梅香,把你给茂林做的东西拿出来。”

x6770x7c73x54d2

梅香笑了,“先吃东西,今儿还是炒饭,没得别的。”

黄茂林又搓手,“炒饭也是好的,不瞒你们说,这一年多以来,我天天吃街上的油饼油条,都吃腻了,最近有你们给我带饭,我总算能好生吃个早饭了。”

梅香发愁,“这饭都要凉了,等冬天到了可怎

么办呢”

黄茂林一边大口吃饭一边含糊着对梅香说道,“你莫愁,我前儿得到消息,有人要在街上开面馆了。”

梅香敬奇,“开面馆家常谁会有钱去买面吃一碗面得不少钱吧”

黄茂林吞下一口饭,“我也是听说的,咱们这边虽说离得不远的地方有官道,但这条道不大好走,近来官府把这条道重新修了修,听说以后走这条道的人越来越多。这不,有人听见风声就来了。先把面馆开起来,到时

候南来北往的人路过,谁不想吃口热乎的呢”

梅香刚开始跟着高兴,又问他,“那你以后天天早上去面馆吃面”

黄茂林继续吃饭,“得看看价格,要是太贵了也不能去吃。”

梅香想了想,“若不是太贵,你还是去吃吧,别饿坏了肚子。”

黄茂林正吃着饭,忽然低声对梅香说道,“真修了官道,以后客商多了,机会也多呀。”

梅香眼睛发亮,“茂林哥,你想要作甚”

黄茂林笑了,“嗨,我就是个磨豆腐的,还能作甚,到时候再说吧。”

等他吃完了饭,梅香拿出个布包,拆开了给他看,“这是给你做的一身衣裳,里面有三双鞋,你的一双,还有大伯大娘一人一双,两个荷包,你和你弟弟一人一个,绣松树的是你的,绣竹子的是你弟弟的,还有一条帕子,是给你妹妹的。我手艺不大好,你别嫌弃。”

黄茂林喜得直搓手,“这真是,我一根线没出,倒得了这么多东西。”

梅香又把布包系好,递给他,“都是我该做的,你拿去吧,等会子买豆腐的人多了,你快去吧。”

黄茂林吃饱喝足,又拿了一堆东西回到对面去了。

张老爹笑呵呵的,“茂林呀,这才几天,就穿上媳妇做的衣裳了。”

黄茂林挠挠头,“张老爹,什么都瞒不过您老的眼。”

张老爹笑了,“这样才对嘛,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两好才能处的好。你手里要是有闲钱,给人家姑娘扯些布,也算回礼,别总是买吃的,姑娘家家的吃太多长胖了不好看。”

黄茂林反驳他,“张老爹您可不实诚,我看张大娘不胖得很。”

张老爹抬腿就要踢他屁股,“放狗屁,你大娘哪里胖了。”

黄茂林哈哈笑着跑到自己摊子上去了。

晌午回家,黄茂林把梅香做的东西都给了杨氏。

杨氏仔细看了看,也忍不住点头,“这丫头的针线活真没的说,还不满十三周岁呢,针脚这样细密。”

杨氏又摸了摸鞋底,嚯,真厚实。杨氏有些讪讪的,这鞋底,比她给黄茂林纳的鞋底,可厚了不少。

黄炎夏一边吃饭一边吩咐杨氏,“明儿你先去扯些布,给茂林送到韩家去,算是给媳妇的,不算在聘礼里头。”

杨氏笑了,“是呢,定下的媳妇,按规矩得给新媳妇先做两身衣裳的。”

黄茂林试探着对杨氏说道,“阿娘,梅香说阿娘整日家

里家外的忙活,还要照看弟弟妹妹。要是忙不过来,以后我的衣裳鞋袜,给她做也行。”

杨氏愣住了,黄炎夏反应快,打圆场道,“媳妇孝敬你呢,怕你做婆母的累着了。”

杨氏立刻找着了台阶,笑着回答黄茂林,“那感情好呢,我有时候忙狠了,都是交给淑娴做的。淑娴毕竟还小,针线活做得比梅香差了一大截,要是梅香能分担一些,我可算提前享到媳妇的福了。”

黄茂林笑了,“妹妹还小呢,

以后定然也是不差的。”

杨氏点头,“可不就是,以后要多跟嫂子们学一学。唉,可惜梅香太小了,真想让她早些嫁过来。”

杨氏心里不大痛快,她给黄茂林做针线,就算没有尽十分的心,也是费了心血的,如今韩家丫头二话不说就要把活儿接过去,外人不晓得的,还以为她做后娘的刻薄继子了。

最重要的事,黄茂林的一应衣衫鞋袜不让她做了,她又少了一份进项。黄炎夏对这个大儿子舍得,每年都要做几身衣裳,哪回扯布杨氏不从中间抠一些,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呢。

但她不高兴也没办法,黄茂林既然这样跟她说,就是不想让她干了,她索性也就放手,以后路还长着呢,我还能被个丫头片子拿捏住了。

黄炎夏听见了,就对黄茂林说道,“既这么着,我把你今年冬衫的布料钱都给你,你自己让你媳妇给你做。”

杨氏听了又肉疼,黄炎夏虽然不知道布料好坏,但每年大儿子花了多少钱他心里都有谱,若按照原来的价钱给,布料还是原来的布料,这小子还能落下一些结余,这本来都是她的钱啊

不管杨氏心里如何想,脸上仍旧笑秘密地夸赞梅香贤惠。

第二天,黄茂林去韩家岗,先把冬日的料子钱给了梅香,“到时候我给你带些棉花过来,我去年的袄子短了,你给我接一截。”

梅香笑着点头,“我阿娘说了,四天后去交粮税,你要是有功夫,劳烦你跟我们一起去吧。”

黄茂林点头,“明儿到镇上,我再跟婶子细说。”

说完,黄茂林贼头贼脑地看了看四周,明朗和明盛牵着牛和驴一起出去了,兰香还在呼呼大睡呢。大门关着的,就他们两个在门楼里。

黄茂林把头低着蹭过去,额头离梅香的额头也就一指宽的距离。

梅香吓了一跳,就要往边上躲。

黄茂林一把拉住她,用双手捉住她的双肩,大着胆子用额头抵住她的额头,“梅香,我可想你了。”

梅香的脸顿时爆红,“胡说,昨儿不才见过的。”

黄茂林看着她的眼睛,“我,我想时时刻刻都跟你在一起。”

梅香把脸扭到一边,“快些住嘴,不许说这样的话,没个正经样。”

黄茂林又把她的头掰正,“这哪里不正经了,都是正经话。”

梅香顿时又羞又急,“你再胡说,我打你了。”

黄茂林嘿嘿笑了,“你才不会打我的,你舍不得。”

梅香顿时睁圆了眼睛,抬起手在他肋骨下捏到一块肉,狠狠拧了一下。

黄茂林疼的直叫唤,“哎呦哎呦,怎地这般狠心。”

梅香趁机躲到一边去了,又转身跑进厨房,给他拿了些吃的放在豆腐板上,“你快些去卖豆腐”

黄茂林不再装相,给梅香留下三张千豆腐,眯着眼冲梅香笑了笑,挑着担子走了。

到了交粮税那一天,叶氏起的很早,匆匆做了饭吃,提前把牛和驴

都喂饱了,又把粮食都装到了车上,韩敬杰带着大儿子和二儿子一起来了。

“三嫂,你都装好了。”

叶氏点头,“是呢,咱们去早些吧。”说完,叶氏带好东西,嘱咐过梅香看好家里,带着明朗一起跟着车队一起走了。

这去交粮税,若是人多,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叶氏带足了水,早上还做了一个又大又厚的锅盔,里面还加了葱花和盐,全部切成块,给梅香留了三块,其余都带走了。

韩敬杰家里地少,交的粮税也少,就搭着叶氏的车一起送到镇上。梅香家二十多亩地,交的税也不少,好在朝廷粮税并不高。时下规矩,地主把田地赁给人种,佃户除了交给地主家的租子,其余粮税并不过问,全由主家负责。

梅香家的田一亩地种稻子只能产出三百多斤,韩敬杰交给梅香家里一百八十斤,自己落下一半的样子。

这是给同族人种,租子收的没有那么高,若是赁给外族人,怕是得两百斤朝上的租子了。

韩敬奇家里也有牛,他带着韩明辉赶着自家的车,梅香家的车有汗敬杰照看,韩敬奇放心的很。

刚过了青石河没多远,遇到了迎头而来的黄茂林。他与前面的韩敬奇等人打过招呼之后,就到后面陪着叶氏和明朗。

黄茂林悄悄和叶氏说道,“婶子,今儿发财哥正好在呢。”

叶氏笑了,“今儿有劳你了。”

前面牛车和驴车慢慢地走,他们几个在后头跟着。等到了镇上交粮税的地方,已经来了不少人了。

张里长和王里长都在,县衙里来的衙役都在,不光有衙役,还来了个书吏。一年两季的粮税是朝廷的大事,县太爷把钱粮师爷和县衙六房的书吏们都派到各个镇上,再三交代,务必要办妥此事。

平安镇来的是户房书吏,姓宋。宋书吏坐在那里不说话,任由两名衙役和两位里长在那里忙活。

衙役给来交税的人都发了号牌,一家一家来。查看粮食成色、称重、记录,各家有多少田地,里正那里都有记录,该交多少粮税一清二楚。

韩家岗今儿除了韩敬奇三家,还有别的两家,众人都耐心等候。

黄茂林跑到前头去打听了,回来跟叶氏等人说道,“二伯,婶子,前头还有十六七家呢,咱们至少得等大半个时辰。”

韩敬奇点头,“不急,咱们慢慢等。”

等到了韩家人交粮时,韩敬奇打头,然后是叶氏带着明朗。

叶氏头一回

干这活儿,有些忐忑,明朗走到叶氏前头,带着自家的号牌去了。

那衙役见他一个小孩子,不免有些轻视。等汗敬杰帮着把粮食抬了过来后,衙役就开始挑挑拣拣。

王里长管着韩家岗那一片,见到明朗,不免和宋书吏说了几句韩家的事情。王里长晓得那些衙役全靠这个时候多扣秤来盘剥百姓,但衙役吃饱后走了,挨骂的就是他了。韩家丫头听说野蛮的很,若是惹急了,回头抽冷子到他家报复,他可吃不起。

张里长在一边听到了,也跟着说了两句。镇上这一片归张里长管,韩家母女正经干营生,从不闹事,且黄茂林托张发财在张里长面前说好话,张里长答应了,若是被为难,好歹照看一些。

书吏们都是明白人,凡是里长们能帮着说两句的,自然是不能盘剥狠了,把里长们往死里得罪也不行。宋书吏笑了笑,“既然家里读书郎多,必定是实诚人家。”

他又高声对正在挑拣的衙役说道,“小王,快一些,莫要磨蹭。”

衙役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让他不要存心为难,立刻又换了口气,“虽然毛病多,好在干净,也晒干了,算中上等吧。”

叶氏忙向衙役道谢,能算中山,就算很好的了。

等三家人都交过了粮税,都快到晌午饭时刻了。叶氏往黄茂林手里塞了两块锅盔,又倒了杯水给他喝,然后打发他回家去了,自己跟着韩敬奇等人一起往韩家岗回去了。

忙活一上午,众人肚子里都空空的。叶氏拿出锅盔,一家送几块,剩下两三块她和明朗就着已经凉掉的水吃了,垫垫肚子。

又过了两天,黄茂林家里也交了粮税。交完粮税,今年的大事算是完成了。对别人家来说,总算能歇歇,对黄家来说,即将又要操办一件大事,那就是去韩家下聘礼。

黄炎夏给了杨氏一部分银子,让她买料子、糕点之类的东西,其余牲口干货之类的,黄炎夏自己预备。

杨氏才吃了亏,这回不敢妄动,认认真真置办各色聘礼。

作者有话要说作者复工了,过上了和叶氏母女一样忙碌又充实的日子。白天工作、写文,晚上回家后带娃。

春天来啦,等疫情过了,可以去郊游了。

祝亲亲们生活愉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