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换路线父子访亲(1 / 2)

加入书签

第44章

第二日,黄炎夏强行命令黄茂林和他换个路线卖豆腐,“你在那几个村子转了几个月了,经验也有了,也该去其他地方熟悉熟悉。”

他是亲爹,又说得这样冠冕堂皇,黄茂林不敢不从。

黄炎夏经验老道,丝毫不费力就转完了其他几个村子,只把韩家岗作为最后一站。

想来韩敬平在世时是条好汉,十里八乡人人认得,黄炎夏自然也佩服他。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这闺女也不差。

黄炎夏摇着铃铛到了韩家岗,等到了梅香家的时候,豆腐没剩多少了,他也不吆喝,只摇铃。

叶氏听见铃铛声,摸了铜钱带着碗出来了,一见来人不是黄茂林,叶氏顿了顿。

叶氏转瞬就想明白了关键,想来茂林必定是与黄老爹摊牌了。叶氏把手里两个煮鸡蛋藏到了袖子里,又叫上了兰香,她一个寡妇,从来不单独与外男说话,除了娘家兄弟。

叶氏知道黄老爹肯定是想来打探什么,或者想看一看梅香。但叶氏今儿不想让黄老爹看梅香,你们家又没表达任何意思,我女儿岂能随便给你相看。

叶氏笑着与黄炎夏打招呼,“黄老爹来了,今儿背集,我还以为是您家少东家来呢。”

黄炎夏笑得很和善,“韩大娘子好,茂林小孩子家家,这些日子多亏了乡亲们照应,才能不出差错。这边他都转熟了,我让他到其他地方去看看,多认几个人。”

叶氏点了点头,“劳烦您给我切两文钱水豆腐。”

黄炎夏点头,手里的小铲子就跟长了眼睛似的,一下子就是一大块,上称一称,三斤三两。

黄炎夏手准的很,这三两,是他送给叶氏的,“这都快卖完了,我送韩大娘子三两。你们家孩子多,都是长身子的时候,豆腐虽然比不上肉,也是道好菜。这里还剩两张千豆腐,听我家茂林说韩大娘子在街上没少照应他,这两张千豆腐您拿回去炒把青菜,好吃的很。”

叶氏有些不好意思,“这,真是不好意思,多谢黄老爹了。”黄炎夏论年纪和韩敬平差不多,不知道的人以为他是个老头子,其实他才三十出头,正当壮年。也不知怎地,十里八乡的人都这样叫他,叶氏只得随大流。

黄炎夏笑了,“我还要多谢韩大娘子照应我儿子呢。”

两个人正客气着,梅香忽然出来了。

黄炎夏顿时眯起了眼睛,不说盯着梅香看,眼睛却一直往那边瞟。

叶氏顿时有些尴尬,她没想到梅香这丫头自己出来了。

梅香以为来的是黄茂林,索性跟出来看看,哪知来的是黄炎夏,她只得礼貌性地打个招呼,“黄老爹好。”

黄炎夏笑了,“大侄女好,韩大娘子好福气,儿女都好。”

叶氏一边把两文钱放在豆腐板子上,一边客气道,“黄老爹夸赞了,这丫头虽然比同龄人能干些,就是有些憨,对家里人一片赤诚,

有时候说话不晓得迂回,总是嘴巴不饶人。您家里的少东家才好呢,小小年纪这样能干,在街上没少帮我们。”

黄炎夏顿时心里有数了,得了,感情这两边都有意,就等着他点头呢。他不动声色地收起了钱,客气地对叶氏说道,“孩子们还小呢,能对家里人好,可见是个好心肠的。等再大些,长辈多教一教,通了人情世故,自然是样样都妥帖。我可是听说了,这孩子田里地里油坊里都能拿得出手,可真是能干。”

叶氏这个时候,也顾不得谦虚,似有若无地给女儿正名,笑眯眯地对黄炎夏说道,“也就是您这样通情达理的人才觉得她好,黄老爹不晓得,有那起子碎嘴的人,还给我家丫头取诨名,说什么母老虎母大虫的话。我听了后心里难过的不行,我当家的没了,这孩子跟着我一起风里来雨里去的,不叫苦不叫累,多好的孩子啊,难道因为太能干,就要遭人诟病。嗨,您看我,一说起孩子的事情就唠叨个没完,耽误您做生意了。多谢黄老爹送我的豆腐了,梅香,把家里的煮鸡蛋拿两个给黄老爹。”

黄炎夏忙摆手,“韩大娘子客气了,我这都卖到最后了,免不了要送些人情的,怎能白吃您的鸡蛋。”

叶氏笑了,“我早晨煮的多,黄老爹这一路走过来,定然又累又饿的,吃两个顶一顶。”

梅香正纳闷,阿娘手里不是有两个。但叶氏这样吩咐她,在外人面前,梅香一般十分听叶氏的话,立刻回去拿了两个煮鸡蛋,放到一个碗里,端给了黄炎夏。

“黄老爹,请您吃煮鸡蛋,您带了水没若是没有,我给您倒一杯。”梅香笑眯眯地看向黄炎夏。

黄炎夏仔细看了一眼梅香,见这丫头长得可以,这样听她阿娘的话,想来是个孝顺的。

他接过了碗,对叶氏说道,“多谢韩大娘子了,真是不好意思。我带了热水的,大侄女不用客气。”

他把两个鸡蛋收下了,把碗递给了梅香。

梅香接过碗,“黄老爹您路上慢一些。”

黄炎夏笑着别过韩家人,挑着担子走了。光看这一眼,自然是好的,他还要多打听打听。

黄炎夏回家后,黄茂林还没回来,他放下担子就去吃早饭了。吃了两个煮鸡蛋,他今儿早饭也吃的少一些。

杨氏已经去菜园里忙活去了,淑娴刚洗过了衣裳,黄茂源被杨氏叫去帮忙去了。

黄炎夏刚放下碗,黄茂林回来了。

他抬头问儿子,“今儿怎么样那

几家刁货有没有为难你”

黄茂林放下担子,“嗨,阿爹,那方大头的婆娘真难缠,给的黄豆里面还掺有土坷垃。我强忍着没生气,少给了她一些豆腐。”

黄炎夏笑了,“你以为人人都跟韩家似的,每天还给你煮两个鸡蛋”

黄茂林顿时呆住了,然后红了脸,“阿爹说这个作甚,韩家婶子心好,听说我每天早上走的时候没吃饭,时常给我些吃的。”

黄炎夏哼了一声,早上叶氏藏那

两个鸡蛋的时候被他发现了,他当时心里怀疑,刚才不过随意开口一诈,果然这小子就说了实话。

黄茂林转了转眼珠子,“怎么,阿爹今儿也吃了煮鸡蛋”

黄炎夏一屁股坐到厨房门口的小凳子上,“你老子我今天沾你的光,吃了两个煮鸡蛋,不过也送了三两水豆腐和两张千豆腐。”

黄茂林一边盛饭吃一边笑着和黄炎夏皮脸,“阿爹,韩家婶子人最好了,对人实诚,又和善。韩家大妹妹虽然听说脾气大了些,但特别能干。她脾气大也是外人欺负到头上才发脾气,对家里人好着呢。”

黄炎夏嗯了一声,不再说话。他还得再打听打听。

再说韩家,黄炎夏走后,叶氏带着两个女儿进门回家。

叶氏把袖子里两个鸡蛋放到碗里,梅香也没敢问太多。阿娘做事,自然有阿娘的章程,也不必事事都问,慢慢看着就能悟透了。

吃过了饭之后,叶氏去菜园里干活去了,梅香在家里洗衣裳,照看家里。

这两天要分葱种,叶氏要先用铁锨把空闲的菜地挖了,再用密齿铁耙把大块的土坷垃整的细细的,然后挖一条条小沟,从原来的葱地里连根拔了一些葱,一根一根分好,再依次把所有葱种到沟里。刚种下去时,葱都稀稀拉拉的,用不了多久,每一根葱都能发成一大束。

梅香这几日慢慢开始用左手,比如拿水瓢、和右手一起搓手巾,虽然膀子一点也不疼了,她也不敢太使劲。她必须要把自己修养好,这样才能再次挑起家里的大梁。如果她的膀子好不了,外人没了忌惮,定然又会欺上门来。

好在她右手正常,提水、扫地、喂猪、洗衣裳,绝大部分时间用的都是右手,倒也无妨。

日子就这样细水长流地过,黄炎夏如今天天到韩家岗来卖豆腐。他人头熟,但凡想打听什么,总是能不动声色地打听到。

就几趟的功夫,他就打听到了许多事情。果真如叶氏所言,有那看不惯梅香的,就说她脾气大,连堂哥都往死里打,一个姑娘家家,比男人力气还大,这以后还了得,谁能降得住。还是王家聪明,及时退亲,不然这样的母老虎娶回家,一家子都要遭殃。

有说坏的,自然就有说好的,什么能干、能吃苦、田里地里家里油坊里样样拿得出手,长得排场,家底子好以后嫁妆定然不会差了。

黄炎夏心里自然有杆秤,他与赵氏那样的愚蠢妇人想得不一样。如赵氏那样的蠢人,在男人

面前大气不敢出一个,在儿子面前也是没有一丝脾气,但只要是个人,心里自然会有不痛快的时候,她的不痛快,全指望发到儿媳妇身上。有了这重心思,自然希望儿媳妇柔顺,任打任骂。要那么大的力气作甚,她力气不大,不也是田里地里忙活个不停。

黄炎夏不怕儿媳妇能干,能干才好呢,能干才能把家业撑起来。有个能干的亲娘,孙子们也能多享福。

黄炎夏对所有好的坏的评论都不做评价,仿佛像个局外人一般

,人家夸,他跟着夸,人家贬损,他跟着打圆场。

这样打听了十来日,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黄茂林逢集上镇上卖豆腐,只能见到叶氏,背集又去不了韩家岗,整日心里急的猫挠似的。

这一日,他实在忍不住了,起个大老早,到豆腐坊一起干活。趁着杨氏还没起床,她又问黄炎夏。

“阿爹,儿子求您的事情,你考虑的如何了”

黄炎夏嗯了一声,“看着石磨,你急甚。这是能急的事情,不得慢慢安排。”

黄茂林顿时喜上心头,“多谢阿爹。”

黄炎夏哼了一声,“我可跟你说好了,娶个这么厉害的婆娘,以后要是见天捶你小子,可别来找我哭。”

黄茂林咧嘴,“那不能够,阿爹,韩大妹妹厉害,那是对外人,她连大声话都没跟我说过。”

黄炎夏想了想,忍不住提醒黄茂林,“你阿娘想把红莲说给你,就是怕你娶了旁人,以后与她为难。你若想这门亲事能成,也要稳一稳她的心。”

黄茂林一边往石磨眼里加黄豆,一边对黄炎夏说道,“阿爹,等以后梅香进门了,你们就晓得了,她并不是那等小气人。我知道阿娘担心什么,您尽管让她放心,她虽不是我亲娘,但茂源是我亲兄弟,小时候你们都忙,弟弟妹妹还不是我带大的。”

黄炎夏点点头,“你能明白就好,阿爹在中间也为难。”

黄茂林抬起后看向黄茂林,“为了儿子的事情,让阿爹操心了。”

黄炎夏没有看儿子,半晌后悠悠说道,“只要你们都好好的,阿爹多做些也是应该的。”

黄茂林听得鼻头有些发酸,这么多年,阿爹一直在维护着自己,若不是阿爹看的紧,他的日子哪里能这么好过。不光学了家里的手艺,还能单独去卖豆腐,每日交账阿爹从不多问一句,交多少算多少。正是因为黄炎夏的绝对信任,黄茂林才从来不背地里藏一文私房钱。他所有的私房,都是黄炎夏给他的,算是过了明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