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我们是去挖矿的(2 / 2)

加入书签

    略微停顿了片刻,他继续开口问道:    “如果富力集团能拿下黄石农场,他们的下一步发展计划是怎么样的?”

    “直接走大规模垂直农场?还是新型牧业?”

    “都有。”

    陈果回答道:    “新型牧业是基础,另外我们还会考虑往人造肉、人造淀粉方向发展。”

    “不过,垂直农场的建设还是是第一优先级的,会在美方核聚变技术正式铺开之前就上马,到时候如果能源存在问题,我们会考虑进行进行聚变堆小型化工作。”

    “那就要求加速氦3采集工作了.”

    陈念若有所思地说道。

    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发射在即,按照他之前的想法,这一次的探月本来是要按照原定计划先实施软着陆、进行月壤成分分析的。

    但仔细想想,既然都已经着陆了,为什么不更进一步,直接设计出返回火箭,把月壤样本带回来呢?    难度并不算太大,在项目进度60%到70%这个阶段,依据已有的成果做出设计修改,应用到未来的五号上,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    “我得找五院开一次会。”

    “嫦娥五号的计划需要往前提一提,最好在三号发射一两个月之内,就启动五号火箭发射计划,把月壤带回来。”

    “可以,问题不大。”

    陈果回答道。

    “嫦娥五号的进程跟三号其实是基本同步的,据我了解,现在火箭上主要的难点在于月面点火起飞、月轨交汇部分。”

    “不过,我们也已经进行了大量实验,如果你能再推一把,快速迭代、达成目标不是问题。”

    “另外,钻探取样设备也存在困难-——中电21所那边已经在搞了,他们预计的时间是两到三年,如果你想要压缩到6个月以内,可能要亲自上手。”

    “那我就亲自上手。”

    陈念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例子中体现得实在是太明显了。

    远在大洋彼岸的两家“商业公司”之间的收购计划,居然会间接影响到华夏的探月工程。

——    不,还不仅仅是华夏。

    实际上,美方重启登月项目也受这方面的原因影响。

    而这也意味着,新一波的太空战,恐怕很快就要打响了    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而己方,绝对不能轻敌自大。

    毕竟,这是我们跨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中电科21所,嫦娥五号配套电机项目组办公室内。

    宁建刚刚看完了最新提交的行星减速无刷电机的设计方案,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在设计稿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就按照这个方案来处理吧,目前看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相比起之前的方案,在排除散热影响之后,整个电机的设计简化了不少,设计余量也更充足,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会更耐操的。”

    “不过,最终工况如何,还是要看看在真空带载环境下的实验结果——你们什么时候能制造出原型?两周时间够了吗?”

    听到他的话,对面的研究员李雨略微沉吟了片刻,随后开口回答道:

    “两周的时间差不多能够造出来,但工期比较赶了,原型可能会比较粗糙。”

    “尤其是核心的超导线圈这块,目前也就EAST那边有加工经验,其他各个项目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还算是比较快的了,但也还有一些问题没能解决。”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磁场梯度、不均匀性和磁通漂移导致的超导性能衰减和热损耗。”

    “这个问题放在地面上,可能根本都不能算是一个问题,在有空气散热的环境下,我们甚至很难观察得到内部温度上升。”

    “但月球上就不一样了,真空环境热交换效率太差,哪怕只是一点点热量,都会堆积在电机内部。”

    “如果热量堆积过多,线圈的超导性能就会开始下降,甚至直接失超”

    “没那么夸张吧?”

    宁建打断了李雨的话,有些怀疑地问道:

    “目前我们使用的氢基超导材料,失超的温度极限是110摄氏度,得堆积多久才能达到这个极限?20个小时?30个小时?”

    “按照理论计算,480个小时左右。”

    “那我们操心这个干嘛?”

    宁建好笑地说道:    “嫦娥五号、玉兔三号本身只是一个科考用途装备,它是去采集样本的,又不是去挖矿的。”

    “它只需要带回来1到2公斤样本就好了,电机整体工作时间不会超过10小时。”

    “所以,这个问题暂时先放一放吧至少目前,我们是不需要考虑的。”

    李雨坚定地摇了摇头,回答道:    “嫦五项目不可能是单纯的‘探路项目’,你信不信,要不了多久,上级就会打电话来告诉你,更改嫦五项目计划,调整项目目标?”

    听到这话,宁建的神情也变得犹豫起来。

    你别说,这种情况还真的有可能    毕竟哪怕是自己做着,都觉得这个项目的难度有点偏低了。

    或者说,跟国内其他项目的压力相比起来,存在一个“阶梯性”的跨度。

    上级真的会放任他们划水摸鱼?    应该不可能.所以李雨的想法是对的,哪怕现在用不上,还是要尽可能地往前做一做。

    毕竟,这终究都是为了项目本身、为了自己好。

    于是,他当机立断地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那就再拉个专项组出来,把这个问题解决。”

    “资源和经费上,我们本来就设置了余量,这次正好能用的上了。”

    “另外.”

    然而,他的另外还没说完,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他嗯嗯啊啊地接完了电话,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真改了你小子是不是有什么内幕?”

    宁建问道。

    “我哪儿有什么内幕啊怎么样,加的担子重吗?”

    宁建先是点头,随后又摇头。

    “担子很重.但也有好消息。”

    “上面给我们安排了外援,你担心的电机散热的问题,可能已经解决了.”

    “怎么解决的?”

    李雨好奇地问道。

    “星火,他们给出了全套设计方案。”

    “跟你想的一样,我们不是去采样的,是去.挖矿的。”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