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是的,我们摊牌了(2 / 2)

加入书签

    在华夏的整个情报网络几乎可以说被摧毁超过一半,这样的代价,无论放在哪一个年代,都算得上是惨痛了。

    但那又怎么样呢?

    损失是五月会的,功劳是自己的。

    通过华夏的强烈反应,他已经能够百分之百确定,那个神秘的组织一定存在,并且己方已经触及到了相对核心的秘密。

    而这次行动中最重要的成果,也已经在中断之前传递到了他的手里。

    那就是,所有与那个组织存在联系的人员名单。

    这些人员名单覆盖了军工领域的几乎所有部门,从航空器,到导弹,到雷达,到舰艇,到电磁    每一个人员,都对应着华夏在一个方面的巨大突破。

    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印证,所有此前己方不能理解的事情都得到了解释。

    鲍勃也在这时候明白过来,五月会并不是一无是处。

    恰恰相反,作为情报领域的专家,他们早在2004年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并在成都发起过试探性的进攻。

    只不过,这样的进攻、或者说调查没能持续下去。

    双方之间在军事上愈演愈烈的冲突吸引了大量注意力,再加上五月会接连受挫,连续更换负责人,策略连续性出现重大问题,才最终导致了本该在6年多之前解决的问题,最终拖到了现在。

    想到这里,他默默地在心里为潘恩画了个十字。

    这位老兄恐怕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做了那么多事情,犯了那么多致命的“错误”,但其实,他也是曾经把最关键的致胜武器握在手里的。

    只不过,他并不知道这件武器的重量。

    大概他以为自己握住的只是一根平平无奇的铁棍,但其实,那是物理学圣剑    放下了手里的文件,鲍勃长长舒了一口气,随后开口对一旁的助理说道:

    “情况基本已经很清晰了,华夏方面应该是建立了一个集权化组织,并采取极端策略重点对军工技术进行了攻关。”

    “这真是难得一见的赌徒手段,不过他们的运气实在太好,居然全部都赌赢了。”

    助理微微点了点头,回答道:

    “是的,跟他们比,我们的运气简直是差的可怜。”

    事实上,这也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基于现有的情报,华夏至少在2003年到2005年间是陷入过重大经济困难的,那时候的他们暂停了大量重点项目,甚至连部分列入过五年计划的项目也直接取消。

    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直到J-22、J-20出现,关注着华夏预算变动的情报组织才明白过来,那些被抽调走的资金的流向。

    这还不是豪赌吗?    如果新装备的效果达不到预期、如果资金链发生断裂    难怪他们那时候要那么凶狠地去开拓军售市场,甚至不惜在岛国THAAD事件上铤而走险呢。

    当然,光是依靠军售,对方的窘境还是无法缓解的,可问题是,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刻,己方居然发生了重大经济危机。

    而在这次危机里,对方不仅掠夺了巨量的利益,还抢占了大片市场。

    也正是这些被抢走的市场,在后续几年时间里慢慢成长起来,成为了支撑他们继续激进冒险的筹码。

    运气真是好啊    或者说,这不是运气,而是他们早就料到了一切?    助理赶紧摇了摇头,驱散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看着对面的鲍勃,他继续开口说道:    “从现在我们掌握的有关这个组织的情报来看,它的组织框架是基本清楚的。”

    “准确的来讲,它应该是一个类似于国家军事产业局类似,但又更加极端的组织。”

    “这个组织所统筹的不仅仅是资金、资源、人力,甚至连科技本身也在统筹范围内。”

    “这一点,从他们几个重大项目的先后次序就可以看出来了-——与其说它是‘军事产业局’,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庞大的‘计划局’。”

    “带有执行能力的计划局。”

    “这样的性质实际上是极为可怕的,它拥有无上的权力,也拥有无上的地位难怪他们能在短期内取得这么惊人的进步。”

    听到他的话,鲍勃嗯了一声,随即说道:

    “但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是的,的确不可持续——但那又怎么样呢?如果他们的运气继续好下去,只要再过5年,我们就彻底没有机会了。”

    “到时候哪怕他们把这套体系全部推倒重来,咬着牙吞下所有反噬,也不会再动摇他们的根基了。”

    “确实如此。”

    鲍勃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即继续说道: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逼迫他们承认这个组织的存在。”

    “并且,我们还要不惜代价地去曝光这个组织的真实情况-——要让他们的民众知道,那些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利益,到底是被谁吞掉了。”

    “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夺回那一点点优势”

    “我们已经在安排了。”

    助理立刻回答道。

    之后的几天里,美方对华夏的舆论攻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

    一条条被精心设计过的消息不断抛出,一份又一份的调查报告被“泄露”,渐渐的,问题开始扩大化。

    这几年的时间里,星火所占用的资源是巨量的,但与其他机密项目不同,它的预算被分摊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中,而这些部门的财务报表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可读性急剧下降。

    这也成为了美方最主要的攻击手段。

    一时间,“不透明”、“结构性腐败”、“上层腐朽”等等声音铺天盖地,哪怕是舆情部门经验最丰富的专家,也觉得有些招架不住。

    然而,就在这种时候,一张完全陌生、也确实不承担任何重要工作的面孔站了出来。

    他以发言人的身份,在公开渠道上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条足以让所有人闭嘴的消息:    “是的,我们已经新设了一个综合性研究机构。”

    “它的名字叫做,星火。”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