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四方钥匙 不化骨现(2 / 2)

加入书签

“小心!”

裴亮拔出白骨长剑,上前抵挡的顷刻,顿时双手一麻,反震后退。

曼铃君则趁机使出飞环,将棺盖敲碎。

两人同时后退数步,只见眼前的巨大棺木里,竟是满满的一棺材的鲜血!

“咕嘟咕嘟……”

鲜血不断的从两边渗透出来。

裴亮见状,心中一横,便要趁着棺木之中的凶物不曾发作,夺去其石碑之上的钥匙。

只见裴亮双腿一蹬,如脱兔一般,直接冲到了石碑之上。

“吼!”

血液之内,发出一阵宛若警告的嘶吼之声。

裴亮不敢怠慢,直接抓住了那把白色的钥匙!

“砰!”

这一刻,钥匙取出,石碑碎裂。

下方的棺木血水,也突然凝聚出十数条触手,缠向了裴亮的身体。

一直紧绷精神的曼铃君,立刻抛出数个铃铛。

铃音幻术,在顷刻间错乱触手的攻势,同时缠在了裴亮的身上。定睛一看,铃铛的另外一段,竟然有诸多丝线被曼铃君握在手中。

“回来!”

曼铃君重重一拉,裴亮倒飞回来。

“钥匙拿到了!”裴亮立刻说道。

曼铃君却是神情凝重:“但是,这里的变化却没有停止!”

此时,那棺木当中的血水不断的散溢至四周,将土壤都染成一片诡异的黑红之色。

“先行撤退!”

曼铃君和裴亮立刻抽身离开。

而就在此时,棺木内的血水忽然开始消退。

不过数个呼吸的功夫,内中竟干涸的仿佛没有出现一滴血液。

映入眼帘的,是一名老人,同样穿着寿衣,看上去十分安详地躺在那里。

可紧接着,其周身开始散溢出一阵阵黑色的烟雾,伴随一阵腐臭的味道,竟使得四周的棺材和石碑,迅速腐烂、老化!

“嗖!”

老人骤然睁开了双眼,一双眼内,竟有四个眼珠!

在一阵上下窜动之下,老人咧嘴笑了起来。阵阵毒气,从齿缝当中溢出。

而起裸露出来的手臂,在黑夜之下,则反射着一丝不寻常的如同玉佩一样的光芒!

屋顶上,曼铃君将这一切看在眼中,不由勃然色变:

“冬暝,这里不化骨!”

冬暝将身边的飞僵震开之后,回头一看,那老人已经坐了起来,枯槁的双手如同黑玉一样。一双猩红的眼睛,四颗眼珠,死死盯着冬暝三人。

“呼……”

伴随一阵阴风,滚滚尸毒呼啸而来!

“钥匙拿到了吗?”冬暝立刻问道。

“在我手里!”裴亮说道。

“不化骨非同小可,我们先退!”冬暝根本不指望可以和不化骨对战。

哪怕他有着夜叉化身这样的手段。

一群飞僵,已经让人头疼无比了。若是加上一个僵尸当中,品级最高的不化骨,他们三人直接可以抹脖子了。

“先回那座书房,机关肯定就在那里!”

旋即,冬暝三人在屋檐上快步穿行,顺着刚才破开的屋顶,直接落到书房之中。

眼见飞僵的叫声已经逐渐逼近,冬暝当机立断:

“曼铃君,用铃音幻术,遮蔽四周!”

曼铃君立刻将数根丝线抛入四周,随着铃铛晃动的同时,四周飞僵的叫声似乎开始逐渐平息下来。

就在三人松了口气的时候,门外,却忽然传来一阵呜咽的呢喃之声:

“你们……是……谁……”

“这里……是……大人的……府邸……”

“不容……放肆……”

三人尚不及反应,大门便直接粉碎!

映入眼帘的,正是那位不化骨!

“他……他能听懂的话?”裴亮骇然。

“恐怕不是,僵尸不管到了什么品级,都不会有很高的神智!”冬暝凝声道:“这应该是他的本能!”

“你们在那处碑林,有没有看到什么类似的经文。”

曼铃君和裴亮面面相觑,虽说是看到了,但总归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毕竟儒教的经文,本质上来说并没有驱魔化煞的效果。

但事已至此,裴亮说道:

“我看过一些周易,我来吧!”

裴亮深吸口气,眼看着不化骨逐渐逼近,立刻出声: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念诵之下,那不化骨果然停了下来。

但是,不化骨并没有如同火宅佛塔当中的佛陀,变回原有的模样。

反倒是如同一个夫子一般,缓缓抬起了僵硬的右手。

这一刻,化作不化骨的老人,那右手仿佛是握着一本书册,微微晃着脑袋,嘴巴张了张,发出一阵沙哑的无法听清的词汇。

这幅模样,赫然如同一个饱学的儒者一般!

【作者题外话】:小贴士:

儒教那是中国三教之一,但是和佛道还是有所区别。

因为儒教最早的时候,来源于诸子百家的一种思想学说。

是在汉朝时期开始,随着南北朝、隋唐不断演变,最后成了一个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宗教。

也是在此时,儒教被真正以宗教的形势定义下来。

另外,儒教本身也是有祭祀的,也有信奉的神明。

和道教不同,儒教信奉五方五帝,最高指导者为昊天上帝。道教则是为三清。

而且,儒教的昊天上帝,是皇帝和大臣才有资格供奉的。

其神谱当中,以五正色(青赤黄白黑)为五方五帝的名称,昊天上帝为最高指导者。

不过,此处的昊天上帝,并不是我们俗称的玉皇大帝。

对于儒教来说,最高神就是天,昊天上帝就是‘天’的化身而已。

儒教之所以没落,一方面是因为它更多还是以学术流派存在。另一方面,就是明朝开始的心学说,将儒教进行了转变之后。于清朝末年的一系列战争,导致儒教彻底衰弱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