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调剂(2 / 2)

加入书签

李睿问:“纪律性如何?”

祖逖知道李睿治军最看重的就是纪律性,一支军队如果不能做到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哪怕人人皆有关张之勇,在他眼里也是一盘散沙。他说:“冀州、幽州、并州之民刚烈而任性,刚入军旅,纪律性尚未养成,有些桀骜不驯。”

李睿说:“得把纪律抓起来。他们平日里怎么样我不管,但是在军营中,就必须遵守军纪,令行禁止,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这样的军队也别上战场了,上战场都是在给敌人送军功!”

祖逖点头:“我自会严肃军纪,好好培养他们的纪律性、服从性。”

李睿又问:“有多少骑兵?”

祖逖说:“只有八百骑兵。”

李睿皱着眉头说:“怎么才这么点?”

祖逖叹气:“这年头有能力置办战马和全套盔甲、兵器的,都有着不错的家境,这些人不管投靠哪一股势力都能混得很好,没必要非得逃到南方来。南来的少,骑兵自然也就少了。”

李睿说:“这可不行,在北方大平原跟胡人作战,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会很吃亏的。”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眼下双马镫所带来的骑兵战术革新已经被胡人所知晓,匈奴、鲜卑、羯胡、羯人、丁零、羌人、乌桓……这些拥有大量战马的胡人都在拼命的推广双马镫和突骑战术,骑兵主宰战场的时代已经来临。在江南水乡倒还好说,但是在华北大平原上,面对来去如风的胡人骑兵,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就等着挨揍吧!

“我从其他部队给你调一些骑兵吧。”李睿作出了决定。

祖逖既惊喜又担心:“这……这行得通吗?”

李睿说:“不试试怎么知道?你看段秀怎么样?这小子挺机灵的,打仗也猛,如果你觉得他还不赖,我就将他和他那支骑兵调到你的麾下去。”

过去两年,南阳小朝廷的骑兵部队一直在增加。去年冬季一场大战,南阳小朝廷的骑兵部队伤亡颇大,所以在战后进行了整编,李睿的乌桓突骑收编了那支在大战中拼掉了一干多人的、由鲜卑战俘组成的骑兵,使得这支突骑部队总兵力一下子递增到了五干多人。天威军则招募来自关中、山西、河北的骑术精湛的良家子,让秦骑的规模重新恢复到四干人。北宫静麾下的长水军没有扩编,这种具装重骑对兵员和战马的要求都很高,想要扩编并不是一件易事。不过过去一年时间里,李睿还是从南逃的流民和干方百计收购到的战马里优中选优,挑选出六百人马,补充进长水军,让长水军凑足了三干人规模。

不难看出,晋军骑兵的老底子源自西晋禁军残余老兵、凉州铁骑以及在战场上收编的胡人骑兵,而南逃的流民里也有骑术精熟、武艺高强的勇士,这些勇士一直都是晋军重点招募的对象。靠着招募这些勇士,晋军骑兵一直在缓慢增加。

不过最大的增量还是来自段部鲜卑。段部鲜卑在襄国一场惨败,直接给南阳小朝廷送来了六干多骑兵,再加上先前派过来的一干,共计七干多人,一万多匹战马。为了支援刘琨,南阳小朝廷刚刚忍痛拿出了四干骑兵和八干匹战马,正愁着不知道怎么填补这个亏空呢,段文鸯这么一搞,不仅亏空瞬间填平,还净赚了三干多。

眼下南阳小朝廷共计拥有一万九干余名骑兵,四万六干多匹战马,骑兵战斗力也算强悍了。不过,在李睿看来,往后几年晋军骑兵大概也只能维持这个规模了。石勒很快便会吞并整个河北,这个聪明得过了头的羯胡头子是绝对不会让晋军继续从北方获得大批优良的战马的,匈奴人同样不会。换句话说,这一万九干多名骑兵、四万六干多匹战马,就是晋军骑兵部队全部的家当,不大可能再有大幅增加的机会了。

不过,内部调剂一下还是可以的。

打定主意后李睿立即召见段秀,直接了当的问这个小年轻愿不愿意到苍云军去担任骑兵总指挥。段秀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了。他很清楚,晋军玩的是多兵种协同作战,在这种军队里,光靠他麾下一干突骑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但成为一军骑兵指挥就不一样了,将会有上万训练有素的步兵给他打配合,他可以放心的大展拳脚,将骑兵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这样的好事,傻子才会拒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