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争执(2 / 2)

加入书签

司马范抓起个杏仁酥塞进嘴里,边嚼边展开文书,开始念给李睿听。李睿拿出自己做的鹅毛笔,认真的听着,同时在纸上面飞快的写书,用一种很难看得懂的文字记录他认为重要的信息。司马范发现,这家伙书写的速度真不是一般的快,都快跟得上他口述了。

用毛笔写肯定没这么快的。

通过这些不知道在库房里吃了多久灰尘的资料可以得知,南阳郡在全盛时期拥有二百四十万人口,乃是天下第一大郡,经济很是发达。只是在天灾、瘟疫连番打击下人口锐减,再加上张昌之乱、王如之乱,南阳变成了战场,人口损失更是惨重,大量人口不是成了刀下亡魂就是别井离乡逃往江汉地区,试图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在王如之乱爆发前,南阳全郡总人口可能还有个五十万,现在王如、石勒轮翻蹂躏,天知道还有多少人。

这么大一个郡,只剩下这么点人口了,战乱的可怕,由此可见一斑。

李睿叹了一口气:“南阳曾是天下第一大郡吧?短短十几年就残破成这个鬼样了,真的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司马范说:“最麻烦的是在伏牛山、大巴山、桐柏山那些山高林密的地方还有大量流民,都是些凶悍愚昧之辈,啸聚山林,时不时下来打家劫舍,官府稍稍应对乏力,他们立即便拉起数万之众,冲州撞府,无恶不作!不能将他们一一讨平,南阳休想安生!”

李睿说:“先不要想着如何讨平那些盘据在山里的流民了,王如、石勒,哪个不比那些游民要命?摆平这两位再说。”

司马范说:“石勒现在还在许昌,短时间内过不来。倒是王如,他就在襄阳,得知宛城遇袭,必然会昼夜兼程往回赶,只须几天便能回到。也就是说,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区区几天,如果不能在几天之内摆平宛城周边势力,然后集中全力与王如一战,那么我军必败无疑!”

李睿捏着下巴,说:“你说得倒也有点道理……这么着,今天大伙先休息一晚,明天你留守宛城,我带人出去把周边打一遍,将他们通通打服,然后再集中全力去迎战王如的主力军,如何?”

司马范自知自己不擅长军事,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就王爷这个身份了,他爽快的说:“行,留五百人守宛城,剩下的你都带出去把那些被叛军和羯胡占领的城镇全拿下来!”

贾攸插嘴:“南阳一郡之精华,多半在棘阳、穰城二地,校尉请务必集中全力,将这两地拿下来。”

李睿问:“这两地有什么特别之处?”

贾攸说:“棘阳(今天的唐河县)乃是产粮大县,灌溉方便,土地肥沃,稍稍下点心思便能获得丰收,每年产粮占南阳郡两成有余,南阳能成为天下第一大郡,与棘阳的肥沃是分不开的。如今南阳境内残破,但棘阳的小麦却保存完好,再过些时间便能丰收,若能得到这些小麦,洛阳的饥荒可大大缓解。”

李睿点头:“唔,民以食为天,就冲这些小麦,这棘阳也得尽快拿下来。”

贾攸说:“至于穰城(今天的邓州县),虽不及棘阳肥沃,却扼着漕运的咽喉,航运顺畅,湍河经新野汇白河入汉水再通长江,不管是将南阳的麦、粟运往襄樊还是将襄樊的稻谷运到南阳,都十分便利。百年前魏太祖曾在此挖运粮河,将穰城当成大粮仓,供应前线军需,支撑起赤壁大战。我军若想将荆州的粮食顺利地送到洛阳去,穰城就必须抓在自己手中!”

李睿捏着下巴说:“你说得倒是有道理……行,就先集中全力将这两个县拿下来。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处置那些战俘和战利品吧,我打算从粮仓里拿出一万斛粮食用来安置这些战俘,同时再拿出一万斛粮食运回洛阳,你们看如何?”

司马范不满:“把一万斛粮食运回洛阳我赞成,毕竟我们此次南下就是为了征兵征粮的。可是,凭什么拿出那么多粮食来安置叛军?他们可是叛军啊!死在他们手中的朝廷官吏不计其数,平民不计其数,这等穷凶极恶之徒,也配得到如此宽大的处置?”

李睿扭了扭手指:“那你说应该怎么办?”

司马范说:“按我说,就应该把他们全杀了,永绝后患!”

李睿神色变得怪异:“全杀了?我没听错吧?那可是近万条人命啊!”

司马范说:“这等刁民,就应该见一个杀一个!别说近万了,就算数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又如何?杀就是了,也好节省点粮食!”

李睿打量着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你没救了,你们司马家都没救了。算了,那些战俘就不劳烦王爷你处置了,我亲自来!”

司马范叫:“李校尉,你要记住,我们没多少粮食的!你真以为四万斛粮食很多吗!?”

李睿说:“四万斛粮食确实不多,不过我想问问尊贵的王爷,中原还有多少人口?”

司马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