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女帝登基,林昊一统!(2 / 2)

加入书签

而林昊无奈之下,只能跟大魏达成盟约,并相互承认对方。

不仅如此,林昊紧接着宣布放弃了辽王的称号,并将辽地归还给赵宋,随后林昊来到北平称王。

因为地处春秋时期的燕国,因此称燕王。

而林昊放弃了辽王和辽地后,就此从法理依据上,就跟赵宋割断联系,

因为在法理上,是刘婉灭的赵宋,辽国属地已经归还赵宋,赵宋也跟林昊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而林昊称王,也是从大魏割让给林昊的地盘,而林昊称王后也跟二者再无关系,并反手吞并了原本辽王的地盘。

总之就体现一句话,那就是我的还是我的,有好处林昊拿,有黑锅刘婉背!

而刘婉在北方跟林昊媾和,但对南方的叛乱,至少在刘婉眼中就是叛乱,自然不会惯着他们。

随后派出早已准备好的两路大军,一路顺着运河一路往南,顺利拿下江浙了。

而另一路大军则从蜀地出发,一路顺江而下拿下长江以南的省份,随后一路往南征讨湖广等地。

······

一年后。

在经过一年时间的征伐,刘婉一举扫平南方叛乱,成功统一了赵宋原本的疆土。

不仅如此,还顺手将大理等国也一并拿下,完全平定了南方叛乱,还顺便完成了开疆拓土。

至于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自然一直在林昊的手中。

同时林昊也利用这一年的时间,顺利的已经在原本辽国的地盘上,建立了一个体系流畅的新政权。

毕竟林昊之前就有过当皇帝的经验,建立一个成熟的统治政权,简直不要太简单,况且林昊还有大把的技能在身。

而就在刘婉一统赵宋原本地盘的时候,林昊也完成了北方地盘的整合统一。

随后林昊正式加冕称帝,国号大乾朝,本来是准备定大燕朝的国号的,但林昊总觉得这个国号不好,于是就取了扭转乾坤的“乾”,来作为新的国号。

另外就是林昊总在小说中见到大乾朝,主角穿越过去后发现,不是原本历史上的国家,而是一个叫大乾的朝代。

之前是小说中幻想的大乾,而现在林昊直接建立一个大乾朝出来。

同时在经过这一年的休养,之前因为战争导致的大量流民,也因为林昊的大乾朝,发出一系列的稳定措施。

现如今已经休养到了一定程度,随后林昊带领大军,一路向西直奔西夏国。

随后经过两个月的战争,西夏国正式被林昊覆灭,随后成为林昊大乾朝的省份。

就此,原本历史上的西夏和辽国,彻底被林昊剿灭,只需要刘婉的大魏并入林昊的大乾朝,立刻就完成了华夏统一。

按照之前林昊给刘婉出的主意,林昊会在军方上进行全力支持,帮助刘婉篡夺赵宋的江山。

这样是为什么刘婉的行动,一直都非常成功的缘故,不仅毫无掣肘,并且各方都极为支持她,成功的让她当上了女帝。

甚至林昊还开玩笑说,未来当女帝的小白脸。

按原本的计划,等刘婉彻底拿下赵宋江山后,林昊也彻底平定北方辽国和西夏。

到时候两国合二为一,完成中华的统一,也能成就一番佳话。

但这时候林昊发现,随着登临帝位成为女帝之后,刘婉并不是很乐意跟林昊合并了。

毕竟自己都当皇帝了,再成为林昊的胯下之臣,刘婉心中就有些不乐意了。

虽然没有明确的拒绝林昊的合并要求,但也没有立刻答应,只说目前大魏境内还有很多反对势力尚未清理。

对于刘婉的态度,林昊自然一清二楚,毕竟林昊不仅有精神标记,还有降临和附身技能,这些事情根本瞒不住林昊。

虽然林昊可以使用技能,强行让刘婉将大魏并入大乾朝,但林昊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一个国家的成立终究需要血与火的锤炼,否则就像赵宋一样,因为是被军方来个黄袍加身,因此总是强硬不起来。

虽然本身就是赵匡胤策划或者暗示的,但后期让文官打压武将的政策,属实是在自毁长城。

毕竟得来的太容易的东西,不珍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林昊认为,统一指挥战有必要来一次血与火的锤炼,只是需要尽可能的降低不必要的伤亡而已。

因此林昊的脚步,不会就此停歇。

随后林昊点齐了三路大军,分别从河西走廊、大同、北平三地出发,一路南下进攻大魏朝。

不过对于大魏朝,林昊采取的是蚕食的办法,一方面是因为毕竟都是自己人,不宜制造过多的伤亡。

因此河西走廊这一路大军,除了彻底占领河西走廊之外,主要是牵制西军。

毕竟此时西军的战斗力也是相当强的,等将来大势已去,自然可以将这支军队收归己用。

至于其余两路大军,则一举拿下了河东路和河北路,也就是黄河以北的地盘,并且陈兵黄河,与汴京隔黄河相望。

但林昊的军事行动就此停止,随后派人跟大魏议和,大魏将黄河以北的地盘尽数割让给大乾朝,就此双方划定两国的边界。

随后两国局势就此稳定,进入了一段和平时期,主要是林昊需要派人接手管理,这方面林昊早就培养了一套流程。

但这个和平时期显然并不长久,大魏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筹备国都南迁的事宜。

经过半年的考察和筹备,大魏朝将国都南迁到了临安府,也就是原本南宋的国都,显然准备走南宋的老路。

当然,林昊绝对不承认是自己让人在进行引导,因为这是林昊亲自附身降临后,进行的引导,为的就是让大魏将南宋的道路走一遍。

而就在大魏搬家的时候,林昊已经派出官员掌控了林昊带军打下,或者大魏割让的这些领土。

随后林昊让船只走海陆,来到大魏南方采购粮食运往北方,一方面平抑粮价,一方面恢复生产。

等大魏迁都之后,林昊再次集结三路大军,河西走廊大军一直未动,东路大军打下了山东,中路大军一路向南打下了汴京。

虽然国都已经迁移,但前国都被攻下,对大魏朝各地也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随后东路大军再度往南,却只是跟大魏进行大军对峙,目的和当初的河西走廊牵制西军一样。

只不过这次是东路大军牵制捧日军、拱圣军、骁骑军,这时候除了西军之外,就属这三支军队战斗力最强。

因此林昊主要是对他们进行牵制,而真正的战斗却是中路大军,向陕西进发夹击西军。

很快在林昊没有动用技能的情况下,成功的劝说西军归顺,对,不是投降,而是归顺林昊的大乾朝。

毕竟此时西军面临的情况是被两面夹击,朝廷南迁的同时,前国都被大乾打下来。

面临这样的困局,西军这才屈服林昊,而且林昊承诺他们不是投降,而是归顺林昊的大乾朝。

随后林昊让西军建功立业,让他们立刻集合,然后一路向南拿下蜀地。

而林昊原本的河西走廊的西路军,则接收陕西路的地盘。

在西军拿下蜀地之后,林昊的战争脚步再次停下,随后又是接管新得到的地盘,还要进行休养生息。

不过还好的是,陕西路这边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战争,山东路的破坏也很小,恢复起来也很快。

随后经过一年的休整,林昊再次集结军队,而这时候刘婉派来使者,意思是同意将大魏并入大乾朝。

不过林昊早就已经做好了打算,反而让刘婉继续抵抗,不过林昊要求刘婉对境内的世家,进行有计划的打击。

刘婉无奈,其实她早就已经知道,早就不是林昊的对手,看林昊打仗的章法,真的是打下一块地就消化一块地。

等基本稳定之后,再度对大魏进行蚕食,不,这也已经不是蚕食了,而是鲸吞。

随后就是垃圾时间,而林昊也懒得亲自出征了,直接任命国内的将领继续南征北战,还是要留点战绩给这些勋贵刷经验。

于是经过两年的战斗,林昊一举将搬迁到南越的大魏打下来,就此大魏灭国。

而原本打下蜀地的西军,被林昊派往辽西走廊,剿灭吐蕃和回鹘,一路大军北上清理了女真的顽固分子,同时也在女真建立了统治。

一路收服了北面的蒙地草原,介入蒙地的部落纷争,断绝了蒙兀崛起的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