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2 / 2)

加入书签

王环环也讷讷地说:“孙书记,真的哩,分田包产好啊,我们干部也好当了……”

孙立昆连连说:“好,好,同志们,大家不要急,一个个说,我今天到这里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心里话。”

王环环说:“孙书记,您是大共产党,我们也想听听您的话!”

于是,听罢白水沟乡亲们的意见后,孙立昆在马灯通明的灯火下,对王环环、耿复仁、刘胜利等一帮干部群众发表了一次即兴讲话,开口就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列主义的科学结论。实践之外不存在检验真理的标准,包括马列主义本身也不是真理的标准。那么,既然实践证明分田包产能使原来这一带最穷的一个生产队改变面貌,粮食产量能翻两番,生活水平能有这么大的提高,我看就不妨让王环环和这三十八户农民同志试下去!这么试一试,天塌不下来!安徽、四川有些地方不是也在试吗?”

王环环身边那些朴实的农民们,把一双双满怀希望的眼睛投向孙立昆。

孙立昆越讲越激动:“同志们,说起来痛心呀!过去,我们的报纸上每年都说大丰收,都说农业学大寨硕果累累,可搞到今天,我们全国还有两亿多种田人的年口粮在三百斤以下,吃不饱肚子!耿书记,我请问你,你们天河县农民每年的人均口粮是多少?我要你以党性保证说真话!”

耿复仁红着脸讷讷地说:“去年一百八十七斤,今年一百九十二斤……”

孙立昆叹了口气:“不到二百斤呀,同志们!从理论上说,我们整个天河县的农民兄弟都在饿肚子呀!可分田包产,白水沟三十八户的人均口粮却达到了五百二十斤!据说这就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如果大家认为这种能吃饱肚子的方法就是资本主义,那么我们只有永远饿肚子!那我们还干什么革命?**说,穷则思变,越穷越革命,不能越革命越穷嘛!是不是呀?同志们!”

一片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

耿复仁掏出笔记本拼命记录。

孙立昆却结束了自己的讲话:“同志们,我就先讲这么多吧!不算指示,目前也还不代表省委,只代表我个人。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同志们自己去思考。”

耿复仁说:“孙书记,很受启发,我们很受启发。”

刘胜利说:“孙书记,您把问题的实质说透了,事实上是给我们上了一课。”

孙立昆摆摆手:“不对了,是王环环和白水沟的农民同志给我上了一课!”

耿复仁请示道:“那么,孙书记,白水沟的土地承包就试下去?”

孙立昆点点头:“当然应该试下去!我的意见,最好再把试点面扩大一些,像我们路过的那个小山村,穷成那样,为什么不也试一试?”

耿复仁忙又记录。

孙立昆说:“可以请那个村的生产队长到王环环这里来看一看,学点经验。成功的经验还要你们自己摸索。现在大家不都说嘛,要摸着石头过河。”

耿复仁愣了愣:“孙书记,这……这话是不是不太妥当?”

孙立昆不悦地看了看耿复仁:“有什么不妥当的?”

耿复仁吞吞吐吐地反问道:“这摸着石头过河,也……也能摸着石头过太平洋么?就不怕掉到太平洋里淹死?”

孙立昆问:“耿书记,你什么意思?”

耿复仁赔着笑脸:“孙书记,我没什么意思,就是向您请示。”说罢,把自己的笔记本递上去,“孙书记,您看看,我记录的准确吗?如果……如果准确的话,您给我签个字好么?”

孙立昆这才明白,面前的这位耿书记怕自己被淹死,在找责任人。

孙立昆接过笔记本,看都不看,马上在上面签了字,签完字后,举着笔记本晃动着,对天河县委的一帮干部说:“你们哪位同志还有笔记本?还要请我签字的?要有,请不要讲客气!”

半晌没人说话,空气一下子紧张起来。

孙立昆轻蔑地把笔记本掷还给耿复仁:“好了,耿书记,你不用怕了,对白水沟这起反革命复辟事件和你们天河县的土地承包试点,全由我孙立昆承担责任!”

王环环和在场的乡亲们为孙立昆的话,含着泪热烈而长时间地鼓着掌。

耿复仁在掌声中讷讷地说:“孙书记,我……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我是党员,要对党负责,中央和省委都没有文件,这种事我就不能办。我要您签字,就是想把您的指示当省委指示……”

孙立昆再也忍不住了:“够了,耿书记!我看你这个人根本没想到过对人民负责!你眼里只有自己的乌纱帽!”说罢,一阵头晕目眩,差点儿倒下。

刘胜利和秘书忙上去扶住了孙立昆。

回去的路上,孙立昆带着无限深情的回忆对刘胜利说:“……一九六一年,我在安徽搞调研时也碰到过这种包产事件,那是个什么样的县委书记呀!为了能让老百姓吃上饭,那位县委书记带着县委一班人押上了身家性命!”

刘胜利劝着:“六姥爷,您太累了,歇歇吧,少说话。”

孙立昆却还在说:“那位县委书记后来被整死了,可他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拍了拍刘胜利的手,“胜利,你也是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嘛,敢在耿书记这种人手下支持王环环搞承包,不简单啊!”

刘胜利说:“说真的,六姥爷,和你们这些实事求是的老同志相比,我们可差远了。”想了想,又说,“六姥爷,这一夜对我来说真是永生难忘,也许在许多年过后,我还会不断地记起它。”

孙立昆问:“为什么?”

刘胜利说:“我在您这种老同志身上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希望所在!”

孙立昆欣慰地笑了:“胜利呀,应该说希望在你们身上嘛!我们总要老,总要死,总要退出历史的舞台,未来的舞台是你们的,我们国家将来最辉煌的历史肯定要你们来写,你、钱远、王环环,还有许许多多年轻的同志。所以,你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多锻炼啊!”

刘胜利点点头说:“六姥爷,我和钱远都打定主意了,不去追这回城潮了,就在天河县好好干下去,干出一番造福人民的大事业来!”

孙立昆眼睛一亮,连连道:“好啊,好啊!有志气,真有志气!”

到了天河县委,天已大亮了。孙立昆的车停下了,刘胜利下了车。

孙立昆摇下车窗,又嘱咐说:“胜利呀,记住我的话,不要急,改变现状要一步步来,碰到想不通的大问题,可以给我写信,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刘胜利应了声:“哎!”

孙立昆又说:“还有,和县里的同志们一定要搞好团结,不能意气用事,也要理解你们那位耿书记,他也是被过去的政治运动搞怕了呀!”

刘胜利说:“六姥爷,我都记住了,您早回吧!”

车轮缓缓开动了。孙立昆久久挥着手,直到车开出老远,才摇上车窗。

wa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