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暗流涌动(2 / 2)

加入书签

“为何没有呈报宣室。”

“不知,乐平侯吩咐将此奏报留档。”何安在尚书台供职经年,做事老成,说完这话,便静静等着魏相发话。

“拿来我看看。”魏相道。

这里要防火所以就没点灯,黑黢黢的。他转身走到一列书架前。只搜索了一会,便抽出一卷竹简,过来递给魏相,道:“这便是朔方关于漠南匈奴犯边的奏报。”

魏相走到有光亮的地方打开半圈,略微看了下,道:“我要带走呈送皇帝。”何安点点头。

魏相想了想,又问:“这几日还有朔方来的奏报吗。”

“有,前几日朔方奏报漠南匈奴已撤兵,边争平息。”

魏相一脸惊讶,不解地问道:“为何不呈报。”

何安抬眼看了他一眼,道:“乐平侯批示也是留档的。”又像是自言自语道:“前一份留档,后一份自然也是留档的。”

魏相想了想回过味来,觉着何安说的很对,尴尬地笑了笑,道:“那份奏报我也要带走的。”

何安拱拱手,道:“我去找出来。”

魏相等了一会,何安拿来一卷竹简和两块木牍。他将竹简递与魏相,托着两块木牍说道:“烦劳丞相签个收据。”

魏相连声说“应该,应该。”取过书案上的毛笔在木牍签了名,递还给何安,看了一下竹简的卷首,仔细收好。

他不敢耽误,快步向宣室殿赶去,一边走一边又将奏报打开看了一遍。

到了宣室殿门口,遇见许桑,悄悄问皇上可曾息怒。许桑点点头,示意他赶紧进去。

魏相朝里张望,史高也在里面,朝他眨眨眼,于是趋步进屋,伏地叩首道:“陛下,臣查明朔方奏报之事。”

刘询嗯了一声,道:“说罢。”

魏相一旁跽坐,见皇帝脸色平静,心下稍安,道:“漠南匈奴犯边,朔方确有奏报,说是因误会引起,不日即可平息。乐平侯霍山认为这是偶发事件,不必惊动陛下,于是批示留档。近日朔方又有奏报,漠南匈奴已退兵,边争平息。臣将这两份奏报都带过来了。”说罢双手捧起两卷竹简。

史高过来接着,转身想递给刘询。刘询瞥了一眼,皱起了眉头。史高见状也不递过去了,放在了书案上,回到自己座位。

刘询道:“霍山将朔方边争之事搁置不奏,该如何处置。”

魏相迟疑片刻,道:“乐平侯或有考量。”

“什么叫或有考量。”刘询冷笑一声,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道:“边关无小事。当年孝武皇帝以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代价,才换来如今边塞晏然,靡有兵革的局面。霍氏也是因为霍去病出塞立下不世之功,籍之荫庇而荣极矣。此次边争因何而起,岂可忽略?而若应对不当,则安定局面毁于一旦。边关不安宁,则天下不安宁。”说到这里停下脚步,唤了声“史高。”

史高闻声赶紧起身离座听旨。刘询道:“你待会去查一下,究竟是什么事情引起了双方的争斗,责任在谁。”史高应诺,回到座位。

刘询又转身问魏相:“你刚才说霍山或有考量,什么意思。”

魏相犹豫着说道:“霍府熟知边塞事务,乐平侯或是以为此次边争即刻就可平息,所有按下不报,替陛下分忧。”

“替陛下分忧?”刘询冷笑一声。魏相低垂着头不敢搭话。

刘询扫了一眼,见他窘迫,也就不再追究,放缓语气:“虽然朔方边争已然平息,但因何而起?奏报中只说双方有误会,且语焉不详。若果然有误会,双方派使者沟通即可,不至于大动干戈,这事确实蹊跷。”

魏相与史高异口同声道:“陛下圣明”

刘询说完这些,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魏相:“领尚书事者可以先启副封,到底是怎么回事。”

wa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