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不务正业(2 / 2)

加入书签

        “行了老李,老了,就得服老。”

        <div  class="contentadv">        “是啊,老李,还是让上面的领导想办法吧,这手艺的事,你不是不知道,谁不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点一点琢磨出来的?”

        身旁几人劝说着,不是他们敝帚自珍,实在是没有精力也没有信心教出来啊。

        “瞎扯淡!”

        “老了又咋了,咱能够教出一个石憨子,就能教出两个。”

        然后环顾四周,看向身旁几人,“老兄弟们,咱们可不能将这手艺带进土里去,将来要是憨子也没了,这机械厂的焊接手艺,咋办?”

        “与其等以后追悔莫及,还不如拼一把呢!”

        “万一,咱们培养出几个好面子,那到了马克思那,也有说的不是!”

        几人沉默片刻,随后有人点头开口。

        “老李虽然平常说话没个把门的,但今天这事,说的在理。”

        “是啊,咱这辈子没教出来的好徒弟,一直都是心病,这次咱们几个一起教,就不信做不出来。”

        “对。人多力量大,好他娘的!”

        几个老家伙聚在一起爆发出凶猛的热情,让身边不少人侧目。

        随后的几天,车间里几个焊工大师傅就开始“讲课”了。

        这让众人想起以前轧钢厂时,杨小涛还是工人的时候干的事。

        那时候,每次下班后,杨小涛都会讲解工件的注意事项,如何做才能提升成功率。

        现在四车间能够有如此多的中层技术工人,都是那时候打下的底子。

        为此轧钢厂还执行过一段时间,给每个讲解的人一定的福利待遇。

        只是后来轧钢厂成了机械厂,又是分车间,又是重组的事,加上现在考核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工件了,而是联系实际,做出考核调整。

        所以这一项工作也没了前景,最后就给取消了。

        现在几个大师傅这样做,大家也都知道他们的初衷,就是给机械厂留下更多的技术财富。

        不由得对几位大师傅抱以崇敬。

        后来这事被杨小涛知道了,立马将先前的福利待遇拿出来,还在原来五块钱的基础上翻了倍,一个月补贴十块钱。

        同时也鼓励其他工种的大师傅效仿。

        车间里不少人响应号召。

        后来传到钢铁厂机修厂等,也都开始组织起来。

        不管有用没用,反正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就是木材厂也被周升红组织了一批大师傅。

        对此,杨小涛是一视同仁,毕竟,未来好木工可是很抢手的。

        在杨小涛看来,即便未来是机器的时代,但人的技能是不会过时的。

        一些行业中,还是要人亲自操作的。

        而这些技能,杨小涛更希望继承下去。

        将任务安排下去后,杨小涛再次回归正常轨迹。

        上午在办公室里进行‘数字配对’,下午就设计摩托车。

        不过,这数字配对眼看着就快结束了,却还是没有系统提示,这让杨小涛怀疑,陈永森给他的报告是不是真的。

        或者说,这里面还有其他未知的东西,否则不能这么久了还没动静吧。

        心里这么想着,杨小涛却是没有放弃。

        行百里者半九十,倒在最后一步的人多了去了。

        再难,他都要完成。

        至于摩托车的事,先前忙着发动机什么的,没有顾得上。

        可上次刘德辉来说了沪上汽车的事,杨小涛就重新拾起来。

        不为别的,纯粹就是恶心下对方。

        你们不是做出来汽油发动机了吗?

        我们也能做出来,还做的更好。

        而且我们做出来的发动机在机械厂里排不上号,只能做摩托车用。

        颇有种,对方心心念念宝贵的女神,在机械厂这里就是个烧火丫头。

        这种落差,哈哈。

        想想杨小涛心里就充满干劲。

        至于做这事值不值得,杨小涛觉得值。

        谁让他是年轻人呢。

        只是现在大家心思都在装甲车和拖拉机上,忙的不可开交,杨小涛也没打算给人民添麻烦。

        况且,这只是自己的想法,真要成了,也不过是晚一点跟大家见面罢了。

        至于怎么做,这个更简单。

        自己好歹是个八级钳工啊,这次又升了一级,身体得到强化,正好找个东西练练手。

        于是,杨小涛就这么痛快地决定了,等设计图搞出来,就自己手搓一辆摩托车。

        “杨总,您这是?”

        四车间里,众人看着杨小涛来到一处空着的钳工台前,收拾准备着。

        “做个小玩意,你们忙就行。”

        杨小涛不在意的说着,但以杨小涛在车间里的人气,就跟后世明星似的,做啥都有一群脑残粉跟风。

        没一会儿王法得到消息过来询问情况,杨小涛还是那套说辞,做点小玩意。

        王法没说啥,毕竟杨小涛是有“前科”的。

        他们家里小孩子的小三轮车,就是他率先鼓捣出来的,后来工厂里有点技术的工人,家里有小孩子的,都会搞一个。

        那做的三轮车可谓是五花八门啊,但大体模样却是从杨小涛这里继承的。

        渐渐的,其他人家听说后,周围亲戚托关系啥的,给自家孩子做一个。

        这一来二去,多少能挣点,以至于车间里的废料越来越少,连看管废料仓库的人都奇怪。

        为此,杨佑宁知道情况后,立马做出规定,做可以,材料费安成本价交钱。

        一听交钱,工人的积极性立马熄了!

        这差点行成行业的趋势,也被硬生生的掐断了。

        王法看了会儿离开,主要是他没看出来杨小涛要干啥。

        其他人也渐渐离去。

        好在杨小涛只是加工了几个发动机的小部件,加工完了就离开。

        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

        渐渐的,刘怀民陈宫几人也听说了杨小涛的不务正业,只是几人都听之任之,主要是说了这家伙也不会听。

        而且,正事也没耽搁,就这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认可了杨小涛的不务正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