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盖棺定论(2 / 2)

加入书签

        “很容易就造成喷溅!”

        <div  class="contentadv">        “先前也有同志们调查时提到过,锅炉底部炉渣的异动,就是来源于此!”

        “这些炉渣在喷溅过程中,在氧气的助燃下,很容易产生爆炸。”

        杨小涛说了一通,夏老听明白个大概,但有一件事他明白,就是这次爆炸,炉子是一方面原因。

        但主要原因还是氧气的事。

        “这件事,整理出来,交给我!”

        “是!”

        两人离开,来到办公处。

        杨小涛与安仲生三人安排在一间屋子里,几人连夜书写报告。

        等写完了,就靠在椅子上或者趴在桌子上睡会。

        第二天,天刚亮,众人起床吃了早饭,杨小涛就将昨晚几人汇总的报告交给夏老。

        随后又是跟着众人一起去现场勘察。

        天公作美,今天没有风,阳光也很足,是个清朗的好天。

        当然,要是没那么冷就好了。

        今天众人的目的性更强了,杨小涛也带着安仲生找到冶金局的相关人员,询问氧气的事情。

        在一间储物室外,杨小涛出示从夏老那里得到了手令,这才被卫士打开门进到里面。

        屋子里并不是只有一人,而是三个人。

        两个神情狼狈的中年人,一个带着眼镜,除此之外还有一名看守人员。

        杨小涛上前,对看守人员点头,随后坐在一旁椅子上,安仲生站在身旁。

        “林主任,金华同志!”

        杨小涛看着两人轻轻开口。

        两人见到杨小涛并没有意外,类似这样的审问已经进行很多次了,他们为没有隐瞒。

        或许是心里清楚,此次事件重大,他们没有逃脱责任的理由,便也积极配合起来。

        “我是调查组的杨小涛,现在有两个问题需要问一下二位…”

        等杨小涛从屋子里出来后,身旁的安仲生突然问道。

        “杨总,他们还有机会吗?”

        杨小涛回头看了下,随后摇头,“我也不清楚。”

        “有没有机会,需要看上级的意思,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问题的关键,避免再次发生。”

        杨小涛说着,又补充一句,“不能让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夭折。”

        闻言,安仲生郑重点头。

        他这大半辈子的心血都放在氧气顶吹转炉上,若是这抱负无法达成,他就是死我不瞑目。

        两人离开后,回到现场,就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

        李俊明见两人回来,立马上前。

        “发现什么了?这么多人聚在一起?”

        杨小涛询问,李俊明赶紧解释,“杨总,上面请来了一个大师傅,本事不小呢。”

        “他刚才看了下锅炉,就断定这次炼钢投料中有潮湿的铁料!”

        杨小涛和安仲生对视一眼,立马跑上前去查看。

        就见中心处,一名带着灰色工冒,脸上都是老年斑的老人正在跟陈老讲解着,杨小涛上前听了听。

        “这炉子里有一千多度,一点点水,就能迅速气化,这其中的压力会迅速膨胀…”

        杨小涛在一旁听了下,顿时将前后联系起来。

        炉底的搅动,炉子上方的燃烧。

        或许正是这一系列的“巧合”,搭配在一起,就爆发了这次事故。

        只能说,太多的意外成了灾祸。

        最后陈老将人送走,整个调查组再次进入忙碌状态。

        不仅要调查原因,还要妥善安排人员,更要尽快恢复钢厂的生产。

        杨小涛跟在夏老身后,又是去看望受伤工人,了解其诉求。

        但…

        面对被铁水烧伤被迫截肢的工人,那些痛苦的面容,还有家属脸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每次看到,杨小涛心里都沉甸甸的。

        有些人死去,不必承担这番痛苦,却成为活着的人,永远无法释怀的念想。

        杨小涛不清楚有什么保障,也不知道后面怎么安排。

        他跟在夏老身后,看到的,听到的,更多的是愁苦和担忧。

        两天后,这种看望终于结束,而杨小涛觉得,自己的心仿佛经历了一次洗礼,慢慢变得可以接受,慢慢变得冷静。

        但对痛苦的理解,更加直观。

        事故发生第四天。

        陈老召集所有调查组成员,宣布调查结果。

        当然,只是说明事故的起因,对一干涉及人员的处理结果并没有说。

        跟杨小涛判断的一样,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操作不正规。

        或许是新技术的使用让工人无所适从,以前的经验出现空白。

        或许是准备工作不到位,面对应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缺乏。

        总之,用杨小涛总结的话说,就是操作不当。

        领导层,技术人员没有料想到可能存在的危险,缺乏危机意识。

        工人没有尽到职责,操作中出现问题。

        ……

        最后盖棺定论,调查组也算是完成任务,就地解散。

        等调查组离开时候,石山炼钢厂的领导班子已经选出来,在送别的时候,杨小涛还看到了孙老的身影。

        只是这次,孙老的脸上明显没了以往的笑容。

        当然,原先的那位中年王厂长已经看不到了,听说被调到其他地方,至于干什么,没人问起。

        或许,离开这里,心里也能少份负担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