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办学(2 / 2)

加入书签

        “您要是拿我当杨家庄的人,就别推辞!”

        杨小涛这么一说,杨大壮两人的热情消散许多,他们没有细想,现在听杨小涛说了才知道办理学校有多难。

        但看向杨小涛,更加认同。

        这时,杨太爷开口说道。

        “房子好找。咱们村东边以前有个破窑,只要收拾收拾就能用。”

        杨大壮自然知道是哪,“缺少房梁啥的,各家各户都出点,不是问题。”

        “桌凳也好说,咱们村就走木匠,趁着农闲个把月就能搞定。”

        几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将条条框框列出来,建立学校的事也有了雏形。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找老师了。

        “这事,我们可以和镇上汇报,相信镇上会给些帮助的。”

        杨太爷最后插了一嘴,末了又说,“实在不行,我们几个能动弹的,先教字和简单的算术。”

        “我看行,太爷您出马。那村子的猴崽子感不听话?我看要不您当个校长,管起来也方便。”

        杨大壮开口,杨太爷便笑起来,这校长他还真想试试。

        随后几人又是商量一番,具体章程交给杨小涛负责,学校的建设村里负责,至于其他的,还要等学校建好,跟村里人说清楚才行。

        第二天,杨小涛便起程回四九城,准备忙活建立学校的事。

        杨小涛走后半个月,村里的事情忙活完了,粮食上交,村里也有了闲人,杨大壮就开始召集人,将建立学校的事情说出来。

        有杨太爷坐镇,加上这事对他们孩子来说都是一条出路,村里人大都同意。

        就是不同意的,有杨太爷这权威、地位的存在,也不敢多说。

        而且众人也听说了,这事是杨小涛提出的,为此还拿出五百块钱,这绝对是一笔巨款啊。

        人家能够为了村子付出这么多,他们这些享受实惠的哪还有脸拒绝?

        于是,杨家庄众人有力的出力,没多久就将破窑收拾起来,一根根梁木从家里搬出来,沙土瓦砖也去镇上买来,在一所瓦工的努力下,三间房子的地基打好。

        而后又是买玻璃,做窗户,做门……

        村子里的木匠也活动起来,家里每天都是锯子斧头的声音,来帮忙的人络绎不绝。

        一张张长木桌子快速做好,然后又是凳子椅子的,堆在一起,就等学校盖好搬进去。

        杨家庄这样大的动作,周围村子也都打听清楚,在知道是办学校后,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他们这些村子可没有那份能力办学校,这里面不仅需要物资上的支持,还得有老师。

        而且,这年头在农村里可没童工一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这半大小子也是一份劳力,可以跟着下地干活了,大点的女孩已经帮着照料家务,这要是去上学了,丢下的活谁管?

        时代的局限性让他们难以取舍,甚至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但在有心人的指引下,总归是会走上正路的。

        杨家村建立学校的事在周围村子里传播,尤其是杨小涛捐的五百块钱,在各个村子里流传起来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不少人对杨小涛这种无私的行为感到震撼,而后就是感慨自己村子里咋就没有这样的人?

        五百块钱啊!

        当然,有人夸赞的,自然也就有人骂他傻的。

        尤其是秦家村人,听说这件事后,喜欢的和说闲话的都不在少数。

        而秦淮茹家却是人们话题的焦点。

        这些天,秦家人出门都是低着头,沾亲带故的也没脸说这事。

        若是当初秦淮茹和杨小涛在一起,他们秦家村未必沾不得好处。

        哪像现在,唉!

        村东头的小姑娘,双手把玩着两根过肩小辫子,听着周围人说起杨小涛的事,眼睛不时看向外面的马路,心里暗暗下了决定。

        不提周围村子的反应,为了学校的事,杨大壮没少往镇上跑。

        镇上的领导在听说这事后,也是震惊。

        而后,就没有而后了。

        他们现在也是教育资源匮乏,国家大力建设工业,有限额知识分子都向着城市聚集,他们镇上的那些人能够当老师的也没几个啊。

        而且这些老师也都有自己的工作,让他们去杨家庄,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最后,老师的事情只能让杨家庄自己解决,镇上的领导被杨大壮磨的没脾气,只能支援一批教学物资,也就是粉笔、书本之类的,而且还是一次性的,以后就不管了那种。

        杨大壮有些失望,却也没办法,只能等杨小涛的信息。

        时间来到十二月,天气变凉,学校已经盖起来,桌子凳子也都摆放进去。

        接下来,就等明天开春,开始正式挂牌了。

        杨小涛打从村子里回到四九城后,就一直为学校的事奔波着,最近终于有了结果。

        学校暂时以教语文和数学为主,至于教学的内容,杨小涛去了趟红星小学,找到小学的校长。

        红星小学的校长是一名五十多岁的老教育家,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最想看到的就是让教育在华夏大地上开花,让新生代沐浴在知识中,成为建设祖国的中坚。

        尤其是经历过战火后,满目疮痍的大地,更加需要人才的修补,重新焕发生机。

        对他来说,教育后代成才,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杨小涛以杨家庄建立小学的名义找来时,老校长是激动的。

        这年头,公立小学建起来都不容易,更何况是这种村办小学?

        找来杨小涛,老校长亲自询问一番,了解到杨家庄的情况,也知道了建立学校的决心。

        对此,老校长对这种利国利民的壮举感动,心里面愿意帮忙,却也无法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毕竟,现在的情况,一张纸一支笔都要精打细算。

        杨小涛也知道这种情况,他来此只是想通过学校的渠道,向上级汇报后获得购买教材用具的权力。

        以后以购买的方式获得其他学年的课本教材。

        老校长略一沉思,便同意了。

        对他来说,不过是写份报告罢了。

        时间就在等待中过去,直到年后,才有了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