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前往机械厂(2 / 2)

加入书签

        交待一句,刘峰带着几位领导,走到吉普车前。

        李卫东拉开车门走下来,笑笑:“报告领导,我是轧钢厂扶贫车间主任,李卫东!”

        刘峰看到李卫东从驾驶室上下来,神情诧异:“李卫东同志,你会开车?”

        这年头,开车可是个技术活,没有私家车的说法,单位都有专职司机。

        “我以前就是卡车司机。”

        李卫东哈哈爽朗的笑笑,指着于海棠介绍道:“这位是我们轧钢厂宣传科的于海棠同志,扶着新闻稿的撰写工作。”

        于海棠今天身穿一件碎花蓝棉袄,头发简单的束缚到身后,眉眼带笑,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

        不像是一位宣传科干事,反倒像是一个郊游的小姑娘。

        刘峰看着于海棠,稍稍愣了一下,笑着点点头。

        “于海棠同志,欢迎来到机械厂。”

        一阵例行公事的寒暄后,李卫东和于海棠在刘峰的带领下,往机械厂内走去。

        几人边走边聊。

        “李主任,你搞的那个扶贫车间,在我们机械厂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既提高了产量,又帮助了那些贫困户,简直是一举两得。”

        刘峰厂长迫不及待的把话题扯到扶贫车间上。

        李卫东看看站在后面的一个手持笔和笔记本的宣传干事,正仰着脸,似乎正在等着他回答。

        神情顿时严肃起来:

        “刘厂长,你这话有点问题。扶贫车间的成立,要归功于部委和厂领导的英明领导。”

        “我只是轧钢厂的一名普通干部,只是听从上面的安排。”

        刘峰厂长诧异的看看李卫东,脸上浮现出笑容:“对,对,没想到李主任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也如此的高,老杨这次算是捡到宝了。”

        他扭过头,狠狠的斜了宣传科的刘科长一眼。

        你小子不是告诉我,李卫东这人为人嚣张,喜欢独揽功劳吗?

        刘科长一脸的无辜。

        他是从轧钢宣传科一个副科长那里得到的消息,应该不会出错的。

        简单的交锋后,双方各自也摸清了对方的底细。

        刘峰厂长也不藏着掖着了,停下脚步,神情严肃起来。

        “李主任,这次请你来,主要是想让你对我们机械厂的干部们进行一场思想教育,我们机械厂不奢望能够建立像扶贫车间那样的大型车间,不奢望能够挣到海量的外汇,只需要在部委每年的计划配额中多占一部分就满足了。”

        说着,也许是觉得自己的话不足以引起李卫东的重视,他补充道:“也不怕你笑话,我们机械厂已经这半年来,每个月只能发放一半的工资。”

        一半的工资

        李卫东知道机械厂的情况比较差,但是没想到连工资也发不下来了。

        机械厂是国营工厂,生产和销售都由部委统一调度,工人的工资自然也由部委负责解决。

        一般情况下,即使工厂再困难,也不会出现工资不到位的情况。

        可是。

        一家大型工厂里,不但有正式工,还有很多临时工。

        像食堂,后勤等部门,有很多工人,并没有正式的编制,他们的工资由工厂自主解决。

        机械厂失去了大部分生产任务,就无法得到部委的补助,那些临时工的工资就没有了着落。

        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辞退那些临时工。

        但是。

        在工厂的日常生产中,临时工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且,那些临时工都是拖家带口的,要是失去了生活来源,生活肯定会陷入困顿中。

        兔子急了会咬人,临时工们没饭吃,自然饶不了刘厂长。

        为了大局着想,刘厂长只能把部委发下来的那部分钱,平均分给正式工和临时工。

        这样一来,虽然大家的日子不好过,但也不至于过不下去。

        当然,刘峰也清楚,这种办法并不能长久。

        特别是今年第四季度,上面再次削减了机械厂的生产任务。

        补助的进一步减少,让本就捉襟见肘的机械厂更加的举步维艰了。

        要不然,在原著中,机械厂也不会为了一个小壮而大动干戈。

        机械厂足有两千多工人。

        这年代的大肥猪,最多不会超过三百斤,分到每个工人的碗里,估计只有一定肉沫了。

        就是这样,机械厂还是搞了一个大聚餐。

        当初看电视剧的时候,李卫东还感到疑惑。

        现在终于明白了。

        机械厂太穷了

        工人们估计已经将近两年没有分到肉票。

        当然。

        扶贫车间的经验是不可复制的,李卫东也不会大包大揽。

        沉思片刻后,李卫东点点头:“刘厂长,你放心,我肯定会把我所有的经验,都传授给那些领导,但是他们能够学到多少,是否能够运用到实践中,这个是谁也没有办法决定的。”

        听到这话,刘峰厂长松了一口气,感激道:“这个我明白,实在是太谢谢了。”

        轧钢厂是由解放前的老工厂改建而来,而机械厂是解放后兴建的。

        机械厂内的建筑比轧钢厂要漂亮不少。

        空气中沉重的油味,让人感到窒息。

        远处传来机器不停运转的声音,不规律的敲击声让人有些恍惚。

        车间内人来人往,满头汗水的工人们忙碌着,像蚂蚁一样跑来跑去

        机械厂的大会议室位于办公楼的一楼,足能够容纳两百多人。

        一阵激烈的掌声过后,刘峰厂长大声说道:“各位同志,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轧钢厂扶贫车间的李主任,由他来为咱们传授经验,由于内容比较多,会议分为三场,我要求,每一位干部,都必须出席!”

        刘峰说完,扭头看看李卫东:“李主任,交给你了。”

        “好的。”

        跟刘峰的激动不同,跟车间工人的紧张不同,台下的那些厂领导,车间主任们神情都比较萎靡。

        在他们看来,机械厂是国营工厂,部委不会眼看着他们的生活陷入困难而不管不顾。

        也许,等到明年,机械厂就能得到新的生产任务。

        到时候,他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扶贫车间的模式,有犯错误的嫌疑。

        一旦被有心人举报,那麻烦就大了。

        与其冒险拼搏,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等着部委的安排。

        刘峰厂长就是在胡闹。

        李卫东目光从那一张张没有精气神的脸上划过,心中一叹。

        有这些人存在,刘峰厂长想改变机械厂的面貌,简直比登天都难。

        他原本打算把制造生产设备的任务,交给机械厂。

        现在得重新考虑了。

        在这些人的领导下,即使有再优秀的工人,也难以保障产品的质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