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仲达崛起 既悼既檄(2 / 2)

加入书签

而在浓郁的悲哀气氛的弥漫下,当天边的第一抹阳光出现在襄阳城外时,一架六马所御的庞大辒辌车开始缓缓出现在城门之中。

庞大的辒辌车之前,道道灵幡随风飘扬,似在招引着关羽的灵魂归来。

而在辒辌车之上,本来属于天子专用的黄缯车盖正遮盖着关羽的梓宫。

黄缯车盖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除去这一件件象征着莫大荣耀的外物之外,在关羽的遗体被放入梓宫之前,他的遗体早已穿戴上金缕玉衣。

在六匹神骏的宝马的行进之下,载运着关羽梓宫的辒辌车的行进速度并不慢。

当关羽辒辌车越过列位公卿走到最前方时,一队队身穿素服,头戴白布的天子亲军羽林精骑便在汉骠骑将军马超的带领下,从官道两旁驶出。

他们默默驾驶着胯下骏马,为着身后汉大将军的梓宫开路。

上千声骏马沉重踏地的声音响在襄阳城的城外之外,将原本悲伤的气氛转变为肃穆。

而随着上千羽林精骑开始行动之后,关羽梓宫身后的众多公卿亦纷纷迈动起自身的脚步,跟随在关羽的梓宫之后。

而一直跟随在关羽梓宫两旁的,正是大汉天子刘备与汉车骑将军张飞。

他们是在以亲人的身份,在为自己的兄弟送葬。

相比于刘备,感情更加丰富的张飞,他这时的状态还一如当日那般,一直在号哭不已。

听着另一侧不停传来的张飞号哭声,刘备用悲伤的眼神看着身旁的梓宫,他的眼中亦渐渐湿润。

只是在摸到怀中的那一道文书之后,刘备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下来。

怀中的那道文书,是刘备为关羽所准备的悼文,他一会务必要以最好的状态将里面的内容念出来。

在经过半个时辰多的行进之下,送葬关羽梓宫的队伍终于来到了襄阳城西北十数里的地方。

古代并没有良好的保存尸身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纵使刘备想将关羽的遗体运送回成都安葬也是不容易的。

除此之外关羽生前还是大汉的襄阳侯,襄阳作为关羽的属国,若将关羽安葬在这里襄阳城外,对关羽来说也是不错的归宿。

因为种种原因,刘备无法将关羽带回成都。

但在为关羽选择墓葬地点时,刘备亦是仔细考量过的。

之所以选择将关羽安葬在襄阳城西北的方位,是因为来日大汉的进兵方向便是西北。

荣于战场,死于战事的关羽,他若在天有灵的话,一定很想看到来日汉军在西北的丰功伟绩。

在关羽的梓宫在数千人的护卫下来到下葬地点后,主丧大臣邓芝指挥着多位大力士上前,将盛放关羽遗体的梓宫从辒辌车运下。

而后邓芝让那数名大力士抬着关羽的梓宫,小心翼翼的放置进事先准备好的竖穴木椁墓中。

而那竖穴椁墓,早就以黄肠题凑的规则布置好。

当关羽的梓宫在大力士的抬运下缓缓放入墓中时,注视着这一幕的数千人便齐齐号哭起来。

数千人的号哭或出于真心,或出于礼仪。

但不论他们的本心如何,这一刻他们的号哭都是在宣告着汉大将军关羽,要彻底与这个尘世告别了。

在关羽的梓宫彻底落入墓中的那一刻,数千人的号哭一下子就达到了高潮。

就在这时,刘备踏上了关羽墓旁的一座高坛之上。

这座高坛是马良所修建的,为关羽告祭的祭坛。

只是按照礼仪,在关羽的墓穴封墓之后,刘备才应该踏上祭坛为关羽告祭才是。

现在刘备登上祭坛,显得有些太早了。

刘备的这副异常的举动,瞬间吸引了坛下数千人的注目。

而这时早就知道刘备要作何的邓芝,立马以主丧大臣的身份让众人停止恸哭。

就在众人停止恸哭的那一刹,刘备的双脚正好踏在了祭坛之上。

在来到祭坛之上后,刘备转身看向坛下的数千人。

现在在他脚下站着的,有大汉的公卿大臣,有大汉的百战精锐,他要在他们面前读出一篇专属于关羽的祭文。

在数千双眼睛的注视之下,刘备从怀中掏出一份帛书。

而后他看着帛书上属于糜旸的的字迹,鼓起自身的中气将眼中的内容,给一字一句朗读了出来。

“......轰轰隐隐,如霆如雷,彪虎啸而谷风生,应龙骧而景云起。

我大将军聪明神武,广渊齐德,总大义而在心,诛贼军而傲然。

建安年间,大将军躬擐甲胄,久镇荆襄,栉风沐雨,岂辞劳倦,遂后起强楚之师,北问先帝所在。

三万成旅,舟船为军,呼吸则汉、江绝流,叱咤则襄、樊自拔。

以此攻城,何城不陷;以此击阵,何阵不摧!

譬犹泻沧海而灌残荧,举昆仑而压小卵。鼓行而进,百道俱前,曹仁命悬,曹操震恐。

章武年间,曹丕奸佞,妄称天数,敢拒义兵,驱率丑徒,众有十万,从洛入宛,遂来送我。

辽等助丕为虐,不知天命,梯冲乱舞,徒设九拒之谋;

于是熊罴角逐,貔虎争先,鼓角一鸣,贼众瓦解,死卒则长平未多,积甲则断汉水东流。

两伐襄樊,大将军运筹千里,勇冠三军,击剑则截蛟断鰲,弯弧则吟猿落雁。

彤云自起,兵诛不道,汉烟直至宛洛,锋锐难当;

南阳之地,国家富庶,我已多据,形势日盛。

四方汉师,擂鼓阵阵,足食足兵,无前无敌。

大将军运兵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摧群雄而电击,举勍敌其如遗。

惜大将军羽享年不永,遂先弃大汉臣民而归灵。

朕以勋旧为念,缘忠臣之义,本欲同命,然大将军羽未及爵命,奄然而终。呜呼哀哉!

云长斯人,为朕兄弟。云长既薨,哭望天涯。

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呜呼噫嘻!

时耶命耶?为之奈何!

今朕以悼文祭之,既著其功,又怀其人,唯望大将军之功可永垂青史,千载不息也!”

当刘备念完悼文的最后一句话时,祭坛上下的众多谒者亦将所有悼文中的内容,都传达至在场的所有人耳中。

而在众人听完刘备念的悼文后,他们脸上在浮现悲伤的同时,心中亦有着另外一种情绪开始蔓延着。

这种情绪叫心潮澎湃。

这是一篇悼文呢,还是一篇煊赫大汉武功的檄文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